妙趣横生的讽腐刺贪诗
文/鲁子明
北宋末期皇帝昏庸,政治腐败,当时有个方士名叫林灵素,因以方术欺世惑众,又善拍马逢迎,深得宋徽宗的宠信,被尊为“国师”,他的许多亲朋党羽也以裙带关系当了官。他们贪赃枉法,祸害百姓,人人痛恨,有人题诗戏谑日:
当日先生在市廛,世人那识是真仙。
只因学得飞升术,鸡犬相随也上天。
此诗紧扣方士的身份,借用“淮南难犬”的典故,讽刺了那些靠拉关系“走后门”、依附别人权势向上爬的人。全诗语言辛辣,句句是剌,极尽嬉笑怒骂之能事。
元代至正年间政治腐败,贪污成风,贿赂公行。当时规定迎送官员要打二声鼓一声锣,而押解盗贼罪犯则打一声鼓一声锣,有位书生以此写诗讽嘲:
解贼一金并一鼓,迎官两鼓一声锣。
金鼓看来都一样,官人与贼不争多。
此诗直叙事实,末句点明贪官与盗贼的本质相似,他们都是攫取不义之财的社会蛀虫。全诗寓愤慨于冷嘲热讽,读来颇觉风趣幽默。
清代初年,江苏有一巡抚公正廉明、执法如山,人称“铁面”。离任后,换了个巡抚昏庸无能,只知饮酒作乐,不理政事,以致风纪败坏、赃污狼藉,人称“糟团”。所谓“糟团”,即酒渣、醉汉之意。有人把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诗改了几个字,偷偷贴在巡抚衙门口:
去年今日此门中,铁面糟团两不同。
铁面不知何处去,糟团日日醉春风。
此诗颂廉讽贪,褒贬分明,把一个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昏官形象活脱脱地刻划了出来。
清代乾隆时期,贪官和王申专横朝政,贪污受贿、盗窃国库,以致家赀万贯,富可敌国,其资产相当于清朝十年财政的总收入。有人在和王申府门题诗一首:
千百万贯犹嫌少,
堆积黄金北斗边。
可惜太师无脚力,
不能搬运到黄泉。
此诗愤世嫉俗,语言冷峻,不唯讽嘲那些一贪再贪、欲壑难填的贪官,亦可警诫世人的贪婪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