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0年11月09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报企业形象 潇潇秋雨中的最后冲刺 虎啸长安 雄视西部

当前版:第A4版:企业形象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企业形象
04

潇潇秋雨中的最后冲刺

——西安绕城高速公路(北段)项目组记事

文/图 董邦耀

难道,真的是应了那句老话:“人算不如天算”?上个月我曾问过刘兴国,“下月底通车,能行吗”?兴国挺自信地告诉我:“从现在的进度来看,没问题”。36岁的兴国是我们项目组的组长,对工程的质量、进度、各个施工队的实力了如指掌。他的话当然是很有权威性的。可是,谁也不曾料到,一场缠缠绵绵如泣如诉的秋雨,从国庆节前夕下起,时断时续地在古城西安的上空徘徊游弋,说“霪雨霏霏、连月不开”有点夸张,可整个10月老天爷没给西安人几个好脸却是真的!

公路建设是露天施工,这纠缠不清的秋雨给西安绕城高速公路(以下简称“北绕”)的如期通车造成了极大的困难。而10月28日北绕通车典礼是早已通过新闻媒体昭示天下了,我们岂敢失信于天下?!

没有退路,我们只有在潇潇秋雨中做最后一搏,完成北绕工程的最后冲刺!

障碍从何而来?

北绕工程是目前我省乃至整个西部设计标准最高、设施最齐全、通行能力最大的高速公路,35米宽的路面上可以并行六辆车(六车道),它的建成通车不仅对陕西、对西安带来不可估量的好处,对西部大开发的进程也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这条路历时两年,经万余名筑路人的浴血奋战,缩短了一年工期,大部分工程都已高质量地完成,接近尾声时却因天公不作美而陷入困境。

坦率地讲,把“罪责”全赖到“天公”帐上也不客观,还有许多障碍是人为的因素的作崇。譬如:设计方案定下了,开工会发了,却进不了场,开不了工;施工队进场了,又不能正常施工,因为需要“协调”。而现在的世道,一旦出现需要协调的事就麻烦。各方都会站在各自的立场上为自己多争点什么。这就为最后的工期留下了难关。再譬如,西安城正北方向的未央互通立交,由于某些乡镇官员在给农民发放征地拆迁补偿费用时作了手脚,农民便成群结伙、三番五次地到工地上阻挡施工……

天也罢,人也罢,作为省高等级公路管理局派出的管理机构——北绕项目组,没有选择,只能迎难而上,克服困难,排除障碍,确保10月28日北绕全线通车。

谁在风雨中奔忙?

项目组忙火了(其实,两年时间我们一直都忙火着哩,不过,这阵子忙得有些“狼狈”)!

你看,头头们全下到施工现场了。主管绕城项目的副局长白应贤带着绕城总监理、工程师乔怀玉,从早到黑一天三五趟地往B标段(下穿陇海立交桥路面施工现场)跑,指挥着来自辽宁的中铁十九局三处,来自天山下的新疆建设兵团建安总公司和来自湖南铁五局机筑处的“三方联军”的路面摊铺工程,同时还要整体“协调”项目的组织管理和诸多令人头疼的各种关系;项目组组长刘兴国除了主抓未央立交桥的11条匝道的路面摊铺外,还要随时解决全线各种“卡壳”的问题;项目组副组长王剑带着年轻的工程师杨华林夜以继日的赶建沿线的收费场、站(这也是人为的缘故拖了工期);另一位副组长任永东则带着征迁部部长郑阳、工作人员晁俊儒、刘小蛟日夜守在未央立交桥上,磨破嘴皮地做当地农民的工作,劝他们不要阻挡施工……

项目组工程部主管施工的工程师们十几天来,一直在现场奔忙。部长王印龙愈是下雨愈是忙得不可开交,因为他要对全线33.85公里所有的排水沟和通道进行仔细检查。排水沟如果排水不畅,通道上如果有积水不能及时排除,那麻烦就大了!农民非找你“理论”不可!工程师原金国不仅要负责全线的绿化和桥梁伸缩缝,还要负责对全线大小20多座桥梁进行检测;另一位工程师王立仪管的是全线防撞护栏的安装。全线需埋设44000根防撞钢柱,每一根都要经王工的检查。你算算他的工作量吧!工程部有三位女同志,吕亚利、张倩、杨玫。除了小杨外,另二位都有年幼的孩子,可他们根本顾不上家了,紧张的统计、支付、内业、核算工作已使她们处在超负荷运转状态。而一旦现场有情况,一个电话打过来,三位女大学生出身的“内业”人员立马就顶风冒雨地赶到现场……

从今年春节起,是工程进入倒计时最关键的时刻,项目组就改每周5天工作制为6天工作制。而8月份,6天制又改为7天制。那么,现在是几天制呢?“两眼一睁,忙到掌灯”,“掌灯”了也歇不下来啊!给你说个“工地奇观”吧:晚上8点多了,两辆汽车在公路上面对面停着,中间有十来米的距离,两辆车的灯都开着,灯光照耀着中间地带蹲着一群人在狼吞虎咽地吃饭。饭是项目组的炊事员送来的,吃饭的全是在现场奔忙了一天的工程技术人员。

而几个主战场上,灯光更是彻夜不熄。下穿陇海铁路立交桥下,“三方联军”各自派出自己最好机械设备,摊铺机、压路机、运料车在二公里的路段上往来穿梭,机声的轰鸣在秋夜的风雨中奏响动人的乐章!未央立交桥的11条匝道上,机声轰鸣,人影晃动,苦战的“湘军”提前5天完成了摊铺施工任务……

又是三天连阴雨,气温骤降,寒潮袭来。高出地面五六米又独立旷野的北绕施工现场俨然是一幅冬天的景象。刘兴国已穿上了防寒服。怕冷了?不全是。他怕的是自己被这冷雨寒潮击倒了。这要命的关头,作为现场施工组织者,他敢躺下么?

什么叫“众志成城”?

用“人去楼空”来形容项目组驻地怕是很恰当的。指挥员上了现场,工程师们上了现场,连炊事员也到现场送饭去了。炊事员归办公室管,管食堂的小伙叫张健。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20来岁的小张健都得跑到五公里以外的新筑镇去买菜。大伙那么辛苦,总得让吃好吧?新筑买不到的东西就得进城买。办公室主任张重生是项目组的老同志,52岁了,每天迎来送往的事就够他招呼的了,可他还要抽出时间来帮小张采买、管食堂。10月26日晚上,他和小张买了些慰问食品,司机小何开着车与他一块送到东段工地。下穿陇海铁路立交桥下的路面正在摊铺,不能走,只好绕到老西临路上。老西临路真是老了,一不留神,老张的车便陷入了烂泥坑。一老一少立在晚秋的夜风中急得直跺脚,好容易等来救援的才得以重新上路……我也是办公室的,是老张的同事。问我忙啥?忙宣传呗!北绕这么大的工程,各新闻媒体争相报道。我就得到现场采访,写稿子。还得为10月28日的通车庆典做展板,组织会务。我这人不行,一忙就犯迷登。几天回不了家,稿子写到半夜了才想起给夫人打个电话,拨了几遍,那边没人接。半天才清醒过来,噢,拨的是夫人办公室的号码。唉!昏了头啦!

上面的领导也没闲着。省交通厅的乌小健厅长出国考察,走时到工地看了看,回来后当天就叫上分管副厅长曹森,踏着潇潇秋雨来到现场。他说他在国外都没睡安生。北绕搞不好,丢人是小事,影响了西部开发可就有罪了!曹森副厅长这些天有时上午到工地刚看过,晚上放心不下又上了工地,并多次到工地解决工程建设中的难题。厅驻绕城路工作组组长冯西宁和项目组同志一起没黑没明地深入工地,协调组织施工。省高管局的张仲良局长更是隔三岔五地到工地察看工程进度。他叫大伙别怨天忧人,憋足劲,把工程搞上去。他提配我们:别忘了你们是局里的优秀项目组,又是省劳动竞赛委员会评出的重点工程劳动竞赛先进集体!要对得起人民的信任,要在这最后的冲刺中显一显英雄本色!

要说我们项目组的确有自己的优势。人员都年轻嘛!有朝气,有冲劲,这一段的最后冲刺也的确显出了我们的英雄本色。10月28日下午在三桥立交桥举行了通车典礼。人们看到的是咱们大西北最豪华、最气派的高速公路。人们赞叹、欢呼,真让我们修路人自豪、激动!位不敢说大功告成,还有许多尾留工作要做。

可是,优势中也蕴含着劣势:因为年轻,便会成为“上有老,下有小”的负重一族。别的不说,就说王剑吧。持续几个月的“连轴转”,家里简直招呼不过来了。没办法,只好让上小学四年级的孩子住进了学校,让老娘住到了姐姐家……

不过,年轻终归还是优势,年轻人的特点除了热情能干外,还有更可贵的是不耍心眼,一声号令,唿啦一下全玩上命了!北绕的最后冲刺其所以能取得辉煌战绩,全仗着这股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精神!

至此,你就会明白:什么叫“众志成城”!

有了这种精神,什么样的风雨我们闯不过去?什么样的路我们拿不下来?你信不?

多日的苦战终于感动了老天爷,通车典礼那天,雨停了,第二天就是个大晴天。果然是“苍天不负有心人!”

筑路英雄赞

风亦萧萧雨亦狂,

谁将碧血化霓裳。

笑看彩虹绕城日,

我与长安共辉煌。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