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肩担重担 精诚铸辉煌
——陕西建工集团总公司文体科技中心项目经理部工程建设纪实
在西安古城,你置身于这恢弘、壮观、博大、辉煌的建筑群林之中,举头仰视着充满东方神韵和时代气息的摩天大楼,你一定会赞赏、感叹、甚至激动不已,并油然生出一种崇高的敬意。由此想到那些建设者们,是他们用聪明的才智,有力的双手,流淌的汗水,炽热的情怀以及无私的奉献创造了这一切。
采访者手记
上篇:托起跨世纪的宏伟工程
西安著名的“文化区”南郊,有一处地域,原为西北体育场,后改为陕西体育场。40多年来,虽先后经过一系列的维修改造,但却始终不能改变它的落后面貌,为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加快陕西体育事业发展步伐,为成功举办“四城会”及今后更多的和更重要的体育盛会,推动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使其发挥更大的效益,省政府决定大规模改扩建陕西体育场,把这里建成陕西文化体育科技中心,并成立了工程指挥部,经省人大通过,这项工程被列为全省“抓大事,抓落实”兴陕富民的跨世纪六大工程之一。
陕西省文化体育科技中心工程总投资12亿元,总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包括陕西省中心体育场(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省图书馆(建筑面积4.7万平方米),省美术馆(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陕西信息大厦(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体育教育公寓(建筑面积近7万平方米)及总体配套项目,是建国以来陕西省投资最大的精神文明硬件工程。其中,陕西省中心体育场为多功能建筑;陕西信息大厦为目前西北地区超高建筑,地下3层,地上51层,总高度191米,为智能化建筑。陕西省文化体育科技中心建成后,将成为集竞技体育比赛,全民健身,文化科技,经贸活动和饮食、娱乐为一体的大型文体活动中心,对陕西扩大对外交流,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质量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将大规模的工程建设集中起来,统一组织,统一规化,统一协调,统一指挥,统一建设,可以减少重复劳动,提高办事效率,这是省委省政府加大改革力度首次推出的一项重大举措。
陕西省文化体育科技中心工程,是陕西省基本建设投资领域改革首次实施总承包的“交钥匙工程”,该工程任务量大,时间紧,质量要求高,在社会各界极为关注的目光及激烈的竞争中,陕西建工集团总公司承担起了这项工程的建设重任。
陕西建工集团总公司,是中国国有企业500强之一,有职工7万余人,具有高级职称的500余人,有直属企业42个,是我国建筑业一支实力雄厚并具有多种经营综合实力的大型集团企业,40多年来,它们承建了一大批工业与民用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多次荣获国家优质工程建设银质奖,金质奖,及国家工程建筑最高奖“鲁班奖”;在国外承建的喀麦隆议会大厦被誉为“非洲明珠”,被该国授予“国家勋章”,他们生产的近30种不同型号的工业产品远销83个国家和地区,23种工业产品分别获得了国优和省优称号。
虽然,陕西建工集团总公司,曾有过如此辉煌的业绩,但在今天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他们也象许多国企一样,一度陷于了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困境。陕西文化体育科技中心工程建设重担落在陕西建工集团总公司的肩上,这是一个机遇,更是一个挑战。一但干砸了,不但使省委省政府的决策落了空,而且,也等于自己砸了自己的饭碗。
荣辱与共,一触而发,在此情况下,陕西建工集团总公司,万里挑一,任命总公司副总工程师李秉义为项目经理,成立了陕西文体科技中心项目经理部,随后,他们在集团内部进行招标,经过激烈的竞争、考察、筛选,最终确定调集了陕建一、二、三、五、八、十一公司,安装、机械施工、砼构件公司等单位的精兵强将,组成参战队伍。
这支受命于危难之时的建设队伍,承受着各方面的压力,他们知道身后已没有退路,只能干好,不能干砸,只有不负众望,打出陕建人的威风,才是唯一出路。
中篇:书陕建集团风采 筑兴陕富民丰碑
抓工期 创奇迹 1996年11月25日,陕西体育科技中心工程建设如火如荼,突然,陕西中心体育场工地简陋的会议室挤满了人,他们是文体中心项目经理部各方面的指挥者,管理者和工程技术人员,他们被紧急召见开会。会议由省文体科技中心工程指挥部总指挥、省计委副主任杨光英传达省政府常务会议的决议,其核心内容是要求中心体育场东看台工程在1997年3月25日,要提前完工交付使用,为中国1997年4月份中西部经济贸易洽谈会提供会展场地。当时所有参建单位的负责人目瞪口呆。原来,该工程合同规定交付时间为1998年3月,后提前到97年6月,如今又要提前3个月。这3个月是怎样一个数字?大家都很明白,满打满算120天,中间还有元旦、春节假日,又面临冬期施工,时间、质量、安全、人力调配、物资供应等等矛盾集在一起,稍有闪失,后果不堪设想。为了省政府决议的实现。在省统建办领导和陕西建工集团总公司领导的支持下,陕西建工集团总公司文体科技中心项目经理部知难而进,很快组织起了近3000名施工队伍,集中打起了歼灭战。
管理上,“指挥是命令,组织是保证,计划是龙头,质量是根本,安全是保障,协作是基础。”同时这也是陕建集团总公司文体中心项目部经理李秉义的战地口号。
工艺上,各工种采取立体交叉作业,滚动式工艺流程。
质量进度“一次成活,不搞二次工程”。
解决冬寒保暖问题,他们在110米宽,20米高的建筑主面外搭起了防风棚,室内电热、煤热、泡沫板保温等全派上了用场。
与此同时,项目经理部又精心组织领导,在全工地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劳动竞赛,大家积极响应,比进度、比质量、比安全、比文明生产施工,加班加点,忘我工作,以“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不断激励自己。于1997年3月25日之前终于完成了国际展览中心19000平方米的工程建设任务。提前一年交付使用,保证了“97西部合作与投资经贸洽谈会”的如期举行。他们的速度创造了陕西建筑史上的奇迹;而其中的“边建设,边投入使用,边发挥效益”更是陕西建筑行业的一个典范。
1999年9月,全国第四届城市运动会在古城西安举行,文体中心是主会场,这是早在该工程立项时就明确了的政治任务。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虽然主会场体育场已于1998年全部交付使用,而周围的环境受拆迁的影响却迟迟不能动工。眼看城运会开幕在即,时间屈指可数,项目经理部急工程之所急,到处游说反映问题,千方百计,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工作,以主观的不懈努力,弥补了客观的不足。1999年6月5日,在省领导的亲自支持下,问题解决了,然而,留给项目经理部的有效施工时间却只有70余天,各种工程加在一起,五、六千万元的工作量,绝非70天内可以轻松完成。
6月的骄阳似火,总公司经理部班子成员率先垂范,白天守在现场开协调会,与职工们同甘苦,晚上十二点依然守在工地上检查进度,随后又把第二天的工作计划安排出来。
7月下旬,离“四城会”召开的日子仅剩40余天,露天作业温度达42℃,职工们赶抢地下电缆工程,工作现场四面不透风,人闷热难熬,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淌,工装湿了,被太阳晒干,晒干又湿了,建设者们很“固执”,硬是把工期提前完成了。1999年9月12日举世瞩目的全国“四城会”开幕式如期举行。他们创造的工期速度,又是一个奇迹。
在其他分项目工程上,陕西省图书馆工程建设中,为了给“四城会”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他们热火朝天大干,积极主动将外装修工期提前定在8月底;陕西信息大厦工地,十几台混凝土输送机来回穿梭,三台大功率输送泵及十几台振动器争相轰鸣,从6月21日正式开始土建施工,短短1个月,他们就制作,绑扎承台钢筋1300多吨。7月28日,他们如期开始承台砼浇筑,顺利完成了厚3.5米,长62米,宽43.8米,砼体积达6700M3的目前省内最大砼体积工程。
抓质量 创精品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文体中心项目工程在未开工之前,质量目标就已被定在了“要把该项目工程建成一个优良小区。”为确保工程质量,总公司项目经理部采取总工负责下的质量逐级控制办法,并制定了一整套质量管理细则。首先,他们从管理机制上狠抓机构的健全完善和落实。将每个单项工程落实到技术员和专职质量员。其次,他们定期召开技术负责人会议,细化技术方案和措施,以保证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其三,总公司项目经理部还要求,各分包公司及施工队,必须三证齐全,职工都要经过岗前培训,否则一律不许进场上岗。同时,他们对材料也有严格要求,必须是正规厂家有合格证的优质材料。否则一律不许使用。其四,加大工程控制力度,施工者除互查互检外,质量管理人员又随进抽查抽检,并现场监督,发现问题,绝不讲情面,处罚制度分明。
以上,总公司项目经理部并没有满足,为了工期质量,他们又大量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平时,凡进入文体中心施工的单位,总公司项目经理部要求都必须尽可能地在工程建设中应用和推广新技术,以促进科技进步,提高企业自身档次水平。在文化中心体育场主体施工中,经理李秉义提出,班子成员积极支持,强行推广砼搅拌微机控制上料,使混凝土的强度标准差均小于国家规定的强度标准差值,混凝生产质量水平达到优良。
在钢混结构施工中,他们采取钢框多层胶合板面混合模板,竹胶模板,“外大内小”组合板等新型模板和模板施工工艺,他们设计制作的定型小模板解决了梁柱、板接头的难点问题。同时,还在粗钢筋对接中大量推广应用了电渣焊和套筒冷挤压技术,在混凝土施工中使用输送泵,布料机等新型机械。这些,不仅加快了施工速度,保证了质量,而且经省质监总站核验,主体结构中心体育场、体育教育公寓、省美术馆、省图书馆均超过了优良标准。
陕西信息大厦是我省乃至西北地区目前的第一幢超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裂度按8度设防,受地质结构因素影响,其地下-24.9米至-92.25米为粉质粘土,在此情况下根据设计要求,总公司经理部先进行场外钻孔灌注桩基础试桩,检验试验,打下了被称为西北第一桩的实验桩。随后的工作中,要挖深18米,而地下水位在-11米处,施工技术难度相当大,他们采用在四周打深井的办法降水,将水自然沉积排掉,经过反复试桩,经和设计院协商研究,将桩长由原来的75米减省为68米,仅此一项就节约资金455万元。其中的砼浇注,又一气呵成,确保了质量。同时,在基础超长灌注桩施工中,经理李秉义坚持主张使用超声波检测法对工程进行测检,主张引进高压浆法提高承载力。其技术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并正申报国家科技进步奖。
在中心体育场施工中,他们又攻克了北方地区大面积刚性防水结构看台施工的技术难题。
文明工地建设创典范 1999年8月6日,全省第四次创建文明工地现场会在陕西信息大厦召开,作为文明工地的典范,陕西信息大厦不同于以往,以往总公司经理部曾创造过许多省级文明工地,但唯有这一次却主要是以科技含量而取胜的。前来取经的代表们手捧着经验材料如获至宝。在他们的目光中,陕西信息大厦工地,不仅仅管理井然有序,工地很整洁,标牌很规范醒目,食堂的饭香味美……而且总公司班子成员们的思想很新,意识很强。这天副省长潘连生也冒雨来了,陕西信息大厦文明工地建设令参观者赞不绝口,会议结束后,参观完了仍迟迟不愿离去。
陕西文化体育科技中心工程是一个庞大的综合性工程,其安全工作始终是总公司项目经理部紧绷的一根弦。总公司经理部设有严格的制度,项目分包经理不但是质量第一责任人,同时也是安全责任第一人。总公司经理部对安全工作实行一票否决,每个工地,每个现场都有安全警示,都有安全员工的巡查。陕西文化体育科技中心安全生产工作,在总公司经理部班子成员的领导重视下,历时数载,最多时有四、五千人,机械设备成百上千,然而,如此大的工程却没发生伤亡事故,实属少见。
下篇:献给建设者的伟大赞歌
“同志们,辛苦了!”这是省长程安东来到工地对大家的亲切的问候。这个时刻是1997年除夕的傍晚。事实上,为了这个“省长工程”,省长程安东已是第七次来工地了,在后来的建设中,他究竟来过多少次,已经很难统计了。除了程省长,还有马文瑞、贾治邦、范肖梅、潘连生等领导都来过工地,都给予了工程建设以极大的关怀和支持。特别是在“洽谈会”、“四城会”期间李铁映到过工地,刘华清同志还专门为陕西国际展览中心题词。这些领导的每一次到来都是对工程建设者巨大的鼓舞和力量。
陕西文化体育科技中心工程建设,陕西建工集团总公司项目经理部不负重望,领导广大参战职工群策群力,拼搏奉献,披星戴月,风餐露宿,不计得失,终于创造出了辉煌的业绩:
总公司项目经理部连续两年被评为省重点工程建设先进集体;陕西省国际展览中心连续四年承接了西部经贸洽谈会的胜利召开;中心体育场圆满地承担了“四城会”主会场任务。
工期不但创造了建筑奇迹,而且创下了每月6层的“陕西速度”;质量得到了各方赞誉,创精品名牌工程胜利在即;文明工地建设,陕西省文化体育科技中心项目经理部不但在全省率先开展,而且成绩显著,起了示范作用,随后吸引慕名参观的单位和个人络绎不绝。
陕西文化体育科技中心工程建设,省长程安东对建设各方面工作情况都给予了充分肯定。省委副书记范肖梅赞扬说,陕西国际展览中心提前一年交付使用,创造了陕西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副省长贾治邦赞扬说,展览中心的施工速度和质量都是一流的;副省长潘连生赞扬说,陕西信息大厦是文明工地建设的典范;杨光英总指挥说,陕西国际展览中心提前交付使用,再一次证明了省政府将公益项目交由陕西建工集团总公司实施施工总承包决策是正确的,显示国有大型企业是完全可以信赖的。
陕西省文化体育科技中心工程建设取得了伟大辉煌成就,不仅仅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赢得了领导们的高度评价,而且它的意义更在于:陕西建工集团总公司项目经理部没有辜负陕西建工集团总公司的期望;没有辜负省长及各级领导的期望;没有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他们的辉煌业绩,实现了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为陕西经济腾飞,为陕西省重大工程建设改革提供了借鉴、积累了经验、树立了典型、指明了方向,以及带动了随后陕西省委、省政府决策的“广厦工程”、“杨凌水上运动工程”等一系列重大工程建设。同时,也为陕西建工集团总公司未来的承包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陕西文化体育科技中心工程建设的成功是陕西人民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生活中的一件大喜事,是陕西经济改革发展的重大胜利,是省委、省政府英明决策的重大胜利,也是陕西建工集团总公司走出困境,搏击市场,拼搏奉献精神的重大胜利。
在陕西文化体育科技中心工程建设中,有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模范人物和事迹:
李秉义,陕西文化体育科技中心工程建设一个特别值得人们记忆的名字。他1943年出生,中共党员,哈尔滨建工院毕业,高级工程师。在建筑行业从工长做起,一步一个脚印,直到任陕西建工集团副总工程师,总公司文体中心项目经理部经理,他曾连续两年被评为陕西省重点工程建设先进个人,在文体中心工程建设中,身为专家型的经理,他不辱使命,呕心沥血,几乎搭上了命,他连续三个春节没回家,他每天从早到晚都劳作在工地上,他象一部永不停歇,马力充足的机器,拼命工作,陕西国际展览中心交付前夕,他的左脚踝不慎扭伤了,医生叫休息,他裹着绷带坚持工作,他身体有病,他从没把自己当病人。为了工程建设他不徇私情,一心为公,甚至得罪了许多亲朋好友。吕军政,项目经理部副经理,李秉义经理的得力好助手,他年轻有为,工作中,有思想、有知道、有魄力、工程建设他主管生产经营,工程概算,招投标等许多方面的工作,他精打细算,将各项工作筹划完成的井然有序,在施工中他雷励风行,哪里工程难度最大,哪里工作最艰苦,哪里就有他的身影。汤玉林,项目经理部总工程师,为了工程建设,他解决技术问题,时常奋战在前沿一线,吃苦耐劳,不讲得失,几乎倾尽了他全部的心血和智慧……他们及其它班子成员,团结一致,组成了一个坚强有力,高效廉洁的战斗整体,这个战斗整体以出色的作为创造了陕西建筑史上的辉煌奇迹。
陕西文化体育科技中心工程建设,不但凝聚了这些领导者、决策者、指挥者的心血和汗水,而且同时也凝结了许许多多普通建设者的心血和汗水,这其中有新婚不久,为了工程建设,加班加点夜不归宿的小伙子,也有怀揣老母病危的电报,而抽不出身回家的血性汉子,还有巾帼不让须眉,舍小家,为大家的“女强人”……
他们永远是陕西建工集团总公司人乃至整个陕西人的骄傲和自豪。
尾声
机器仍在轰鸣,决战的歌声如潮。
这个举世瞩目的伟大工程,在陕西建工集团总公司项目经理部的领导下,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绩。目前,后续工程建设仍在快马加鞭,夜以继日的进行中,全线大功即将告成。
陕西文化体育科技中心——这是陕建人创造的一个跨世纪的历史丰碑,这个丰碑,将巍然屹立在古城南郊,将永远被世人所称颂!
(刘军 张广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