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雄风 沙海奇兵
——记中铁十五局五处榆靖高速公路项目部
出古城西安往北,约八百公里之外,是一片什么样的景象呢?告诉你,那里就是曾经战火连天,硝烟四起边关要塞,万里长城将黄土高原和大漠戈壁分隔,站在已成残垣断壁的古城墙下,这里是一望无际的沙漠,既古老沧桑,又亘古蛮荒。用我们文章主人公,中铁十五局五处榆靖高速公路项目部经理赵中华的话讲,只两个字“荒凉”。
至于荒凉到什么程度呢?我们此行采访这些筑路英雄时才得以真正体会。当猎豹越野车轰着油门一出横山县城,就一头冲进了莽莽苍苍的黄土世界,据主人介绍,这本是一条只有毛驴车可以通行的小道,为了修榆靖高速公路,他们才动用推土机奋战数日才拓宽成这条也仅仅只有越野车可以通行的施工便道。究竟转了多少弯,上下了多少坡坎,反正是四十余公里,汽车巅波了近两个小时,才来到了与内蒙古一沙之隔的施工工地。举目四望,雪后初晴的大漠白雪斑驳,沙丘起伏,野风吹过,黄沙象一只只野狐窜过,风声象哨音一般尖利,工地上的彩旗才给了这里一点点生机。
是新世纪的钟声,西部大开发的号角,一起打响了中国第一条沙漠高速公路的开工令。全长118.165公里的榆靖高速公路东起陕北重镇榆林,沿无定河走向西至能源重镇靖边,总投资达17.6亿元人民币。中铁十五局五处经过激烈地竞标,公元2000年6月中标承建榆靖高速公路N6合同段,该合同段全长14公里,有2座大桥,23座小桥涵洞通道,4座跨线桥,293万路基土方,总投资7658万元,合同工期16个月,其有效工期为13个月。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支铁军的行列,去领略这些筑路人的风采。
曾经沧海显风流
中铁十五局五处是国家铁路综合工程一级、公路综合工程一级以及民用与工业建筑、市政建设工程施工的国有施工企业。其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第五师二十五团,1984年1月奉国务院、中央军委命令集体转业并入铁道部,改编为铁道部第十五工程局第五工程处。
兵改工后,五处按着“实事求是,团结拼搏,艰苦奋斗,改革创新”的企业精神和“一业为主,多元经营”的战略,大力深化改革。拓宽施工领域,积累技术经验,管理水平和施工能力得以逐步增强。他们曾在陇海、焦枝复线,包神、神朔、神延新建,以及郑州至洛阳高速公路,孟沁公路,开洛高速公路等重大工程中屡建奇功,完成了享有极高声誉的云南宜良南盘江大桥,陕西渭南沙王渭河特大桥、詹店公铁三层立交桥等一大批国家及省市重点工程。其中焦枝铁路二线鼓婆至伊川段及京广线上的许昌站被郑州铁路局评为优质样板工程,郑州107国道,开封连接线,沙王渭河特大桥分别获建设单位优质工程,南昆线宜良南盘江大桥被铁道部南昆指挥部树为样板工程,郑洛高速公路No:10标段被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评为“八五”期间高速公路优质样板工程。洛阳定鼎路立交桥被洛阳市政府评为优质工程并颁发证书。
1995年,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在该处召开“高等级公路施工现场会”对五处在高速公路建设和高层建筑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予以推广。此时的五处已羽翼丰满,先后荣获铁道部安全生产先进单位,河南省一级先进企业,河南省质量管理先进企业,河南省AAA级信用企业,94年河南施工企业50强,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科技进步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连续6年被河南省评为“文明单位”。
现在的中铁十五局五处已经是一个拥有职工2300余人,其中中高级技术人员315人,高级职称12人,全处工人平均技术等级为中一级,是一支素质过硬,能打硬仗恶仗的铁军队伍。全处机械装备精良,达到1.3万元/人,动力装备率达6.7KW/人,拥有固定资产6658万元,大中型机械420台(辆),年施工能力达3亿元人民币以上。其中,沥青砼路面施工技术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它工程施工技术亦在国内同行业中居领先水平。
就是这支建筑奇兵,筑路劲旅,此番离开大本营河南洛阳西征陕西又准备干些什么样的业绩呢?
在西安的榆靖高速公路招标会上,有人问五处的副处长赵中华:“你准备出任经理,你在陕西干过活没有?”
赵中华答:“沙王渭河特大桥算一个,渭潼高速也干过!”
再问:“这次你准备怎么干?”
赵中华答:“我们不准备赚钱,只想在西部大开发的战场上争得一席之地。”
如此机智与巧妙,在场的人纷纷报以掌声,给这位年轻有为的项目经理以鼓励。
如今,中铁十五局五处榆靖高速公路项目部已走过了半年的历程,他们又做得如何呢?
再铸今日新辉煌
修路苦,修路难,沙漠修路就更苦更难。榆靖高速公路N6标段位于半干旱温带内陆季风气候区的毛乌素沙漠腹地,终年干旱少雨,狂风肆虐,黄沙四起,无水,无路,无电,环境异常恶劣,因而具有工期紧、任务重、标准高,技术难的特点。在接到中标通知书之日起,他们迅速调兵遣将,集结精良设备,快上场、快安家、快开工、高起点、高标准、高姿态地投入到了工程的前期准备阶段。
今年6月24日,正在洛阳至三门峡高速公路第Ⅱ合同段施工现场的赵中华接到中标榆靖高速公路N6合同段并任命为项目经理的通知后,立即乘车返回洛阳,在路途的一个多小时内,赵中华就在头脑中酝酿筛选,构想出了一支由8人组成的先遣队……
他们是测量工程师郭小宇、石明成、马少林,桥梁工程师闫振虎,道路工程师周新珍,实验工程师宋凤阁,苗国林夫妇以及出纳员徐志敏。赵中华回到洛阳就订了当晚出发的卧铺车票,其中马少林是今年初六就上神延线,23日才回洛阳探亲,小伙子正在谈对象,却只见了一面就在赵中华不知情的情况下,24日晚就登上了西去的列车,小马的对象气得连去火车站送行的一点表示都放弃了。
在五处的榆靖高速公路N6标段项目部里,云集了一班修路架桥的中坚骨干,其中赵中华经理1989年毕业于石家庄铁道兵学院,92年就任郑洛高速公路项目经理,当年才只有26岁,是五处最年轻的经理,95年回机关经营科,98年再上洛三高速公路任经理,今年上榆靖时虽说是三十来岁,却已积累了丰富的施工经验和经营头脑。常务副经理曾宪长是一个老铁道兵,1975年从湖南怀化入伍,工作上兢兢业业,被人们誉为“老黄牛”,曾在洛阳定鼎路立交桥、南昌至漳树高速公路、神延铁路等项目任经理,可谓是修路元老。副经理杜正杰与曾宪长是同时代的“老兵”也是一对搭档,曾经在一个又一个的项目上屡屡建功。总工程尤永学1990年毕业于石家庄铁道学院,一毕业就在荣获了郑州局优质样板工程的许昌火车站项目得到了锻炼和升华,此后他又在郑洛高速公路第4项目段、小浪底引黄项目、朔黄铁路项目部任总工,也是年龄不大,经验和技术可谓是功底深厚。
经理赵中华告诉我们说:“N6合同段是我们五处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抢抓机遇,进军西部的第一项‘名牌工程’,也是五处上下梦寐以求的‘希望工程’,我们组织强有力的班子,精选过得硬的队伍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为了充分利用有效的可施工时间,圆满完成今年的施工任务,他们从8月1日起到11月10日止,在榆靖路N6合同段展开了一场以“保优质、创精品,保安全、创一流,保工期、创信誉,确保圆满完成榆靖路年度施工任务”为口号的“百日大会战”。在会战的日日夜夜里,五处人在这极恶劣的施工现场与天斗、与地斗,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沙漠里,夏日无遮无掩,地面温度达40多度,而工人们在推土机里,挖掘机上,驾驶室里温度高达50多度,到了晚上还要被蚊虫折磨;冬日寒风凛冽,滴水成冰,风起黄沙弥漫,雪来冰冷刺骨,晚上少了蚊虫却又多了呼啸的寒风。在筑路工人的工作中,不乏现代化的大型机械设备,在筑路工人的生活中却依旧是简陋和艰苦,枯燥乏味的荒原,单调化一的沙丘,成了陪伴他们的唯一。
在他们之中,谁都是抛家离小,谁都有一本难念的经。项目部文秘于冰是位女职工,孩子才7、8个月,丢在河南的家里,自己只身来到千里之外的工地,每次给家里打电话都哭得象个泪人似的,直叫旁边的人为之动容。我们在土方一队采访时,没等队长任冠良细说,陪同我们采访的工程总调度罗东阳就向我们说:“工程开始修便道时,土方一队由于交通阻塞半个多月断了供给,职工们只靠着方便面、火腿肠、矿泉水度日,就这也难以保证,还得计划着吃,当我给他们送来粮食和蔬菜时,大家见面就都哭了。”没路没人烟,茫茫沙漠上你就是有钱也弄不来吃喝。到现在他们还犯同一种毛病:“见了方便面就想吐。”
就是这种艰苦的环境,创造和锤炼了筑路工人崇高的精神风貌,他们以苦为荣,以苦为乐的乐观和豁达深深地感染着我们。在住所,整洁的院落,干净的被褥,还保持着过去军队的传统,工地上,飞扬的彩旗,停放整齐的车辆,到处给人以正规军的感受。
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事例让人感动:打先遣时,职工向祖跃、胡友太露宿10余天,白天烈日晒,晚上蚊虫咬,困难可想而知。职工胡汉斌两个孩子要吃饭,爱人住院无人照料,当时队上已准假,但他还是放弃了。罗东阳正月初六上神延线,6月份又上榆靖路,老婆有病,儿子高考,家里电话不停地摧他回去,他却丝毫没有动过回家的念头,因为他知道,公事比私事重要。
中铁十五局五处因为有了这样的职工而骄傲、而强盛,他们将榆靖路做成精品的美梦也会因为有了这样的职工而一定会成真。
望着一条已渐成轮廓的宽阔路基在沙漠中伸向远处的天际,经理赵中华感叹到:“你还别说,筑路工人也真伟大,他们来时是一片荒原,他们走时却留下了一条雄伟壮丽的现代化高速公路,他们吃的是苦,奉献的却是福,是造福社会、造福人类的福。”
正是他们用自己勤劳智慧的双手,优质快速高效地工作,在陕西乃至全国公路市场上交出了一张张精美的“名片”,树起了一座座新的丰碑,使中铁十五局五处这面企业的旗帜走红大江南北,黄河上下。
(成培德孙广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