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爱与孝的接力
傍晚,人们时常看到一男一女两个青年人,搀扶一位戴着黑色眼镜的老人,在洒满朵朵红霞的药王山林荫小路上散步。老人清瘦的脸上露出笑容,是那样的温馨和惬意。
这位戴墨镜的盲人是原耀县水泥厂(现为秦岭水泥股份公司)烧成车间电工班长李安庆,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他在年轻时是厂文艺队骨干,三弦弹得蛮不错。正是在他青春焕发时,妻子阴玉琴不幸得了高瘫。李安庆每天早晨四、五点钟起床,把妻子侍候好,然后又把孩子安排好,送去上学。他才骑自行车从十四、五里外的农村赶到工厂,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直到1983年妻子去世,整整二十年。不知是失去妻子的悲痛,还是一次电收尘弧光的轰击的反应,1985年这位倔强能干的电工班长双目失明。原本眼前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一夜间变成了黑洞洞的天地。
也是这一年,李安庆的儿子李建宁走进工厂,被分配到制成车间吊车工段当了一名吊车工人。从此,李建宁挑起侍候双目失明的父亲的担子。为了减轻父亲的痛苦,他一下班就陪伴父亲,给老人讲保尔,讲企业发生的新鲜事,讲五号窑扩建工程……慢慢地启发和引导失明的父亲。而且建宁带父亲去西安、到北京医治结果仍旧没有好转。
李建宁这小伙子工作积极肯干,入了党当了工段长,1998年当了车间主管生产的副主任,这对小李是一个严峻考验。厂里为照顾他们,分了楼房,李建宁也成了家,把父亲接到身边。
建宁的担子很重,年产90万吨水泥需要从这里实现,一项项经济技术指标也要从这里完成。他同工人一样参加抢修,一起钻进磨机里,什么地方发生问题,他随时就到哪里……,下了班后还要照顾失明的父亲,抽空陪父亲到药王山转转,奶奶摔坏了腿造成骨折,又承担起老奶奶的重担。这位年轻人没有一点懊伤,三付重担一肩挑。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安庆慢慢适应了,他深知儿子的孝心,他深知儿子工作的忙碌,便做起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儿,尽量减轻儿子的负担。
李建宁说:“很难想象,一个连父母都不爱的人,还谈得上爱祖国、爱企业?”
李建宁被铜川市评为尊老先进个人,他的家庭多年来连续被公司评为文明家庭。从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发扬光大,象运动员手中的接力棒,一代代人把爱与孝的接力棒传下去。 (苏盛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