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程万里傲苍穹
——记西安市人大代表、长延堡村委会主任樊宝平
长延堡村位于西安市南郊,东临大雁塔,西靠明德门,南倚电视塔,和已落成的“国际会展中心”相连。这里大专院校林立,交通便利,名胜荟萃、人口密集,盛唐时期便是皇家贵族园林、风水宝地。改革开放的春风唤醒了这片沉睡的土地,20年发展,20年巨变,特别是近年来,村“两委会”一班人齐心协力为群众创大业、谋福利,使她成为镶嵌在古城南北主轴线上一颗璀璨的明珠。“陕西省小康示范村”、“雁塔区乡镇企业十强村”、“农村文化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接踵而至。村集体收入由1997年的180万元猛增到2000年的1200万元,村民人均分配由1995年的3000元增至1999年的8000元。他们的先进事迹被收录到《20世纪中国小康村丛书》、《今日西安》等大型文献中,中央、省、市电视台及报刊也对此做了大量的报道。他们的带头人——“好村长”、长延堡村委会主任兼长延堡农科工贸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樊宝平同志,1997年、98年连续两次被评为“西安市优秀青年”、“明星企业家”、“省星火带头人”,并被评选为西安市人大代表。群众都赞誉他有着“哲人的思维,诗人的风范;商人的头脑、常人的心态;雄辩家的口才,慈善家的心肠”。
走进如今的长延堡村,你再也看不到昔日那低矮的平房、脏乱的街道;展现在你面前的是高耸的楼房、整洁的大道、碧绿的草坪和繁华的商城。全村呈现出政治安定、人心思进、老有所养、幼有所教,村风正、民心顺,户户安居乐业的繁荣景象。
勇于创新 敢为人先
1995年5月换届选举,樊宝平获得大多数村民的支持,被推选为新一届村委会主任。他自幼聪明好学,善于接受新鲜事物,以前无论是做村副主任还是当合资企业的副经理,他都能够驾轻就熟。作为一名企业领导,凭着他的聪明才智,把企业管理得井井有条,但他无时无刻不关注着本村的发展前途。为回报这片热土,他毅然放弃了“老板梦”,决心为他深爱的沃土和村民干一点力所能及的实事。
樊宝平认为,要想成就一番大业,必须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拧成一股绳才行。他注意到村委会一班人中大多都是先富起来的村里的“能人”,他们也都想为村子的发展出力流汗,因而他把自己的观点毫不保留地提了出来。他说:“咱们这些人虽然先富起来了,但靠的还是党的好政策,大家不能停留在小富即安的传统观念上,要把目光放长远,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共同富裕,咱们应该带领广大群众共同致富。”
凡是了解樊宝平的人都知道,他一年365天几乎每天都在思考问题,不知有多少次彻夜难眠,多少次通宵达旦地工作,他的手提包里通常除了钢笔、日记本外就是那几种药品,身体不舒服吃点药继续工作——为了长延堡村。他的思路新奇,颇具超前意识,难怪有人称他为“奇人、奇才”。随着西安的飞速发展,长延堡村几乎把所有的耕地都支援了国家建设,祖祖辈辈耕种土地的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将如何生存?经过冥想苦思,他敏锐地洞察到只有搞农、工、商一体化发展之路才能适应新的形势,于是一个大胆设想逐渐浮现在他的脑海:依托长延堡村优越的地理环境,以发展商贸和乡镇企业为先导,大搞旅游、服务等第三产业,最终把村子建成集农、工、科、贸为一体的多元化经营的现代化村庄。想法一出,舆论一片哗然,有人认为这个设想不切实际,并且还会影响部分村办企业和私人作坊的收益。樊宝平立即召集村委会一班人统一思想。他说,党中央非常重视中西部的发展,我村将来定会有大发展的良机,我们必须提前作好准备,否则,就会与历史机遇失之交臂。经过反复论证,他提出了“坚持改革开放,建设都市村庄”的口号。经过五年的实践,证明了这一决策是符合党的十五大精神,“三个有利于”和“三个代表”精神,是顺应民心的。
埋头苦干夯实基础
有了统一的思想和长远的发展规划,就必须脚踏实地,努力苦干。经樊宝平一班人的缜密研究,决定从基础设施建设入手,为村民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于是他们先疏通了两千多米长的下水道,修补了村内500平方米的塌陷路面,解决了村西十多户村民的吃水问题,给每家每户安装了电表,新修了村西新庄基地和四条道路,使村子的面貌焕然一新;同时新修了“上”字形的村大门楼,这预示着长延堡的发展蒸蒸日上。
首战告捷,为实现沿长安大街建立一个现代化商城的设想铺平了道路。但是要建立这样一个商城谈何容易,首先遇到的就是资金问题,1996年樊宝平提出了“集、入、投、贷、垫、付、”的六字方针,即采用村民集一点,股金入一点,集体投一点,向国家贷一点,承建单位垫一点,经营户预付一点的方式,共集资2600万元,将原占地5.6亩的农贸市场改建为占地40亩,总建筑面积达3万平方米的长延堡商城。它的建成,不仅解决了本村村民的就业问题,而且为1200多名下岗职工提供了便利。现在商城的年交易额达亿元以上,年创收580万元,上交国家税金达1000万元,成为长延堡村的龙头企业,并被评为市、区文明市场,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随着商城的开业,长延堡农科工贸有限责任公司也应运而生,使长延堡村的发展走上了企业化的道路。他们在安置因建商城而搬迁的两个工厂的同时,于1996年至97年8月,投资600多万元兴建了占地80亩的工业园区,为改善村子的投资环境和未来发展开辟了较为广阔的空间,也为村域经济的长远发展夯实了基础。
审时度势抓住机遇
早在1995年,樊宝平一班人就提出兴建住宅小区,带动旧村改造的设想,1996年,村委会为此进行可行性分析和评估,面对愈来愈多的宅基地申请,如按照惯例划拨,不出几年,村集体仅存的土地将被分割殆尽,村子的发展规划便无从谈起。樊宝平审时度势,要用有限的土地创造无限商机,把拓展生存空间,向高空要地作为出路,决定安置无房户以带动拆迁改造工作。
1997年,投资2180万元的长延堡杏园小区建成启用。随后,又投资增建点式楼三栋,副一号住宅楼和商住综合二号楼,建筑面积1.85万平方米,住宅146套,面积为3万平方米,配套地下停车场1600平方米。同年完成5000平方米的小区绿化,为居民提供了幽雅舒适的环境。
小区的建成,极大鼓舞了群众的干劲,以前不愿拆迁的住户现在积极要求拆迁。从1999年3月开始拆迁改造,截至2000年11月,两批拆迁共计128户,拆除面积3.6万平方米。而今,长延堡杏园温泉小区已初具规模,已建楼25栋,总建筑面积13.8万平方米,其中商用面积6000平方米,住宅1080套,13.2万平方米。
为提高小区的竞争力,在小区规划建设之初,村委会就决定投巨资,大搞环保工程开发地热资源。经过多次勘察论证,于1997年7月成功地打出了一眼深2700米,水温达80℃的优质地热井,经测水中富含镁、锌、砷、锶等微量元素及矿物质,作为浴用,有极高的医疗保健作用。后又引入德国先进的热交换系统,建成地热中心,解决了小区供热采暖,沐浴问题,使小区居民足不出户便可享受到温泉沐浴,大大提高了小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樊宝平一班人并不满足于建一个美丽的住宅小区,他们的目标是“让我村走向世界,让世界融入我村”,着眼于把小区建成国际都市村庄,使之成为“中国西部的曼哈顿”。为此,他们聘请英国设计专家到村考察并参与新村建设的规划蓝图,英国专家充分研究了村、公司有关专业人员的思路、方案和提出的要求拿出了5套高水平的设计方案。村委会一班人同时组织有关专家论证,最后精选了一套。按照这套方案,未来的长延堡村将建成一个集欧、美、亚风光之大成,融康居、商贸、办公、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化多功能、智能化的国际都市村庄。它为21世纪农村建设开了一个好头,树立了一面旗帜。
1999年6月,江泽民总书记视察西安,发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总动员令。长延堡人期待已久的历史机遇终于到来了。面对大好历史机遇,樊宝平说,实践证明,我们这几年所做的工作是符合中央精神的,现在的形势为我们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我村有了长延堡商城和工业园区,实现了两条腿走路,奠定了村子长远发展的基础。我们要沿着既定目标走下去。
辛勤的耕耘换来丰硕的成果。2000年国庆之际,西安市“都市化村庄建设”改革试点命名揭牌仪式在长延堡隆重举行。当市委政研室、农工部和市农改办领导将金牌郑重交给樊宝平时,全村沸腾了。这标志着樊宝平一班人几年的努力获得了巨大成功,也标志着长延堡村已完全超出了传统意义上“农村”的概念,从此迈上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科学管理 以人为本
为使长延堡村的长远利益得到持续发展,摆脱旧有模式,他们打破农民传统的封闭观念,在社会上广纳贤士、招聘人才,给农科工贸公司“输血增氧”。在新的形势下,抓住了人才就抓住历史机遇。从1996年起,他们先后引进各类高工、法律顾问、专业技术人员20余人,接收大中专毕业生数十人。在樊宝平的亲自关照下,这些人才为公司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新项目的开发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他们每月对全村干部进行一次A管理模式培训。现在长延堡村在引进人才上已初步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机制。周边的许多高等院校的毕业生都主动到村里来寻找发展的机会,有的女大学生还提出只要公司能够提供展示她们才华的机会,她们愿嫁给村子里的优秀男青年。目前,已有不少女大学生与本村男青年喜结良缘。
征求了各方面人士的意见后,樊宝平提出了“用制度管理,靠效益说话”的全新管理理念,村委会颁布了两部《制度汇编》、《拆迁安置补偿办法》,使村、公司的经营管理做到了“有法可依”;制定了《杏园小区规划蓝图》和《长延堡村三年发展总体规划》;创建了商城、小区、地热供热中心、苗圃、饮品厂等企业;组建了房地产开发公司、物业管理委员会、综合治理委员会等十几个新的部门。
面对未来,迎着新世纪的曙光,他们的理想已化作目标和任务,写进他们的长远规划里。他们的目标是“管理艺术化,建设景点化,开源节流化,效益翻番化”。
两个文明两手都硬
经过几年的奋斗,长延堡村在以樊宝平同志为首的村委会一班人带领下,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他始终认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粗俗也不是现代农民。他们按照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要求抓两个文明建设,提出了以先进的思想教育为主线,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促进全村精神文明建设上台阶的工作思路,不断提高认识,加强学习,钻研业务,求实创新。
与经济发展同步,村两委多年都要为村民办数件好事,年初承诺,年底兑现。几年来,他们先后组织村干部到江苏华西村、河南西街村参观学习;组织老年人游历祖国的大好河山;为60岁以上的老人发退休金;为考上大专院校的学生设立奖学金;为独生子女户、双女户办保险、发补助;为军烈属,残疾家庭发抚恤金,使之老有所养、幼有所教。村上组建的秦腔自乐班、秧歌队、腰鼓队多次在市、区的比赛中名列前茅,屡屡夺冠。为进一步加强村民的集体观念,村委会组织创办《长延堡人》报、播放闭路电视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并将村上制定的各项制度、规定和通知及时传送到各家各户,让村民了解村委会的各项工作。
有樊宝平这样的领头雁,一个崭新的长延堡必将崛起在古城西安——我们拭目以待! (孙维翰 滑战林 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