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0年12月01日
维权之页
03

九天揽月 五洋捉鳖

——记中铁四局西南铁路指挥部第三项目经理部

文/成培德 潜小莉 樊锋

沉寂了多少年的山水终于苏醒了,每当早晨那一抹朝阳将商洛的山山水水照亮之际,沿西安、蓝田、商州、商南一线的西南铁路施工工地上彩旗飘扬,机声轰鸣,一个个隧道,一座座桥梁,一条条路基每天都在改变着自己,隧道长了,桥长高了。由陕西通往东南沿海的这条钢铁大动脉,在商洛山水的注视下,渐渐成形。当不久的将来,轰鸣的列车呼啸而过之际,我们相信:这里的山更加妖娆,这里的水更加迷人!

带着对建设者的一份崇敬,我们走进被列入国家西部大开发头号重点工程的西南铁路施工现场,当我们亲自目睹耳闻了这些筑路英雄战天斗地的精神面貌和冲天豪气之后,真正被他们的英雄气概所折服。在那高耸的桥墩上施工,宛若“九天揽月”一般,在那深长的隧道里打洞,真似“五洋捉鳖”一样!

毛泽东的那首诗里的惊天名句,在这里被英雄的铁路工人演绎地淋漓尽致……

“敢上九天揽月,敢下五洋捉鳖。”

江南之师 西部逞勇

在西南铁路的施工线上,活跃着一支支来自祖国各地的筑路铁军,在这里操着各种方言的人们熙熙嚷嚷,挂着各地车牌的车辆来来往往,繁忙的施工,时空变小了,人员的聚集,距离没有了。今天我们就走进了中铁四局三处设在洛南县境内的西南铁路项目经理部。

中铁四局三处的前身是成立于抗美援朝时期的铁道部工程总队的一个分队,1964年在山西晋城改编为铁道部华北工程局第四工程局,1978年迁址安徽淮南,成立第三工程处至今。在三处的历史上,既经历过战火硝烟的洗礼,又经历过和平时期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热潮的锤练。几十年来,他们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给共和国的版图上留下一条条闪耀着光辉的红色线条。他们在焦枝、枝柳、吉二、淮南、阜淮、坦赞、淮南平圩专线、洛河电专线、汉川电专线、杨子工烯专线等一大批国家重点项目上屡立战功,硕果累累。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铁四局三处现已拥有职工5600多人,是国家一级施工企业,省部级AAA企业,建筑二级,具有承建铁路、公路、市政、给排水、机场道路资质。是一支素质过硬、能打硬仗恶仗的铁军队伍,全处机械装备精良,管理先进。此番征战西南铁路建设工地,跻身西部大开发主战场,三处从各地抽调精兵强将230余人,大型机械设备近40台(件),其中压路机、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运输车辆几乎是清一色当今最先进的机械设备。

中铁四局三处西南铁路项目经理部的班子构成是相当有特色的。他们年轻,平均年龄只有33.3岁,况且又都是第一次独挡一面,其年轻气盛,其雄心勃勃,由此可见一斑。

项目经理程岗,现年34岁,毕业于上海铁道学院,1989年毕业就上了淮南复线,后在候月线任技术组长,1999年起在梅坎线任总工程师,是搞工程出身并具有隧道施工经验的技术骨干,来西南线前,他刚从中美洲的危地马拉执行援外任务回来。这次任项目经理可谓是他修路事业的一个里程碑。

书记李登斌,36岁,三个人当中属他最大,早年毕业于安徽省委党校,在企业一直从事政工工作,曾在朔黄、合肥二环、成都川陕路立交架项目上做党群工作。此次进西南线才开始任项目书记,也是人生的第一次体验。

总工程师王中东,现年30岁,毕业于兰州铁道学院,曾转战候月、梅坎,在“多宝坑”隧道曾创下过佳绩,工作上大胆泼辣,雷厉风行,任总工程师也是到西南线上的事。话说来也巧,班子三人都是第一次,但却绝不是新手,西南铁路成了他们共同走向成熟的熔炉,成了他们迈向辉煌明天的起点。

在中铁四局西南铁路工程指挥部的直接领导下,项目部从进入工地后就本着“建一方工程,树一个精品”的理念,以“追求卓越管理,铸造精品工程”的质量方针,在2.2公里的施工现场展开了一场决战。

由该项目部承建的西南铁路DK111+000~113+000段桥涵、路基及牛夕隧道工程全长2.167公里,位于商州市西荆乡境内,主要工程有回沟大桥,(全长487.7米),牛夕隧道(167米),五个涵洞(351.17米)及1.5公里长路基,土石方约60万立方米,总投资3200余万元。

项目部承担的施工线路不是很长,但却在仅有2.2公里线路上既有桥梁、隧道,又有涵洞、路基,加之沿线丘岭陡峭,地势起伏,沟谷深切,谷地狭长,给施工带来了诸多的不利因素,真可谓是一块“硬骨头”。

下面就让我们看一看,中铁四局三处西南铁路第三项目部是如何啃这一块硬骨头的吧!

铁路劲旅 尽显风采

从今年5月份开始施工至今,第三项目部所承担的牛夕隧道已完成衬砌100米,在施工中他们全部使用衬砌台车,保证砌缝横平竖直,没有一处马蜂窝和错台错缝,隧道治水等关键难题也得到了较好的解决;回沟大桥的桥基已全部完工,两墩两台已展现在人们面前;五座涵洞的主体业已基本完工,共计已完成建安产值880万元人民币。

在已全部贯通的牛夕隧道施工现场,衬砌施工正在紧张施工,经理程岗向我们介绍说:“这里是全土质,二类以下危岩,施工难度大,为了保质保量完成开挖,我们采取‘短进尺,强支护、紧衬砌’的措施。”比如孟向龙负责衬砌任务,为了创优,他和同志们一道自制衬砌台车,从工艺、技术、质量、安全各个方面,积极组织群众以“QC”小组的形式开展攻关活动,解决了施工中出现的“气泡”、“渗水”、“表面”、“颜色”等一系列难题,使衬砌工程达到了“横平竖直”、“大面平整”、“颜色一致”。

在回沟大桥施工现场,立模是关键,因为立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能否达到“内实外光”的要求。立模木工班班长雷祖荣在施工中,为保证质量,一面施工一面钻研,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点,由于他的勤奋和悟性,加之在立模时始终睡在现场,就连家里爷爷病重,一连三封电报,他都没有下火线,使得回沟桥工地上的参战人员都为之感动,大家干劲倍增,施工进度和质量都得到了保证。

再比如工程部长宁三子,他98年西南交大毕业就上梅坎线,半年后就因突出的表现升任技术主管,上西南线后任工程部长后因身体条件差,犯阑尾炎住院之际,还关心着工地上的事,病情稍微一稳定,就又回到了工地。

还如材料物资员蔡书刚,因为铁路建设施工的特点,材料员就是“先行官”,工作中他精于细算,严于管理,从责任成本管理到保障供应,对不合格产品严格控制,在量化物资管理、分项分部工程数量及提供材料供应方面都以极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对待,使工程的成本得到了严格的控制,为降成本立下了汗马功劳。

由于铁路施工企业的特殊性质,在这里参加施工的人员绝大多数都是离家抛小,全国各地,哪有工程去哪,夫妻分居,甚至有的一家三口在三个工地,人间情爱,世间冷暖都难以顾及,他们在感情生活上几乎是一张白纸,而正是他们却在火热的创造生活中为国家、为人民交上了一张张书写丰满的答卷。

一位职工曾动情地说:“今生选择了你,就意味着要放弃许多,但我得到的更多,那就是创造的乐趣和奉献和光荣。”

工地没有节假日,工地娱乐很少,工地很清苦,工地很枯燥,然而,就是这里才显示出了筑路英雄的风采。没有风雨,哪得见彩虹,正是筑路人一年四季的风雨,才铸就了共和国迎来她强盛的一道道彩虹。

中铁四局三处西南铁路第三项目经理部“开工必优,一次成优,全段创优”的情结已融入到了每个职工的心中,尽管他们各有各的苦衷,各有各的难处,但他们表现出的那种精神的确让人感叹!赞叹!

望着大山深处的彩旗,听着轰鸣奔驰的车声,我们再一次从心底里涌起了一种对他们的敬意!

祝英雄们胜利凯旋,祝西南铁路早日通车。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