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陕富民担道义 精诚铸剑降洪魔
——陕西省三门峡库区管理局渭洛河治理工程建设办公室纪实
组稿:刘军 张广林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然而历史上的黄河却多灾多难,洪魔肆虐。新中国城立后,国家在黄河中下游的三门峡建起了黄河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为黄河中下游的防洪及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它的建成运用给富甲一方的陕西关中平原却带来了严重的影响,由于建库造成的黄河潼关高程居高不下,黄河及渭洛河下游泥沙淤积不断发展,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生态环境日渐恶化,使其成为陕西洪涝灾害发生频率最多的区域之一,也是黄河流域的防汛重点之一。目前陕西库区已成为世界少有的大中小河流的汇流区和多泥河流的汇集区。治理既有重要性和紧迫性,又有复杂性和艰巨性。
托起跨世纪工程建设重任
为了缓解陕西库区洪涝和泥沙灾害,陕西省从七十年代初就开始编制渭、洛河下游治理规划,经过20多年的努力争取,1996年国家正式立项批准,由中央和地方共同投资1.95亿元兴建渭洛河下游治理工程。
该工程建设项目内容包括九大项:①防洪工程;②河道整治工程;③二华排水工程;④南山支流堤防整治工程;⑤南山支流水库除险加固工程;⑥淤灌工程;⑦水文测验改造工程;⑧防汛通讯工程;⑨管理工程。
该工程实施后,可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综合工程体系,使渭河下游防洪形势得到一定缓解,并改善生态环境,消除部分农田盐碱渍涝危害,为关中东部地区社会发展和经济振兴创造基本条件。
该工程是陕西省“九五”重点水利工程之一,是一个利国利民的造福工程,其建设意义十分重大,在陕西人民——特别是关中东部人民的关注中,陕西三门峡库区渭洛河下游治理工程建设办公室成立并担当起了这一历史性重任。
抓管理 促发展 确保工程创优良
渭洛河下游治理工程建设办公室,是由省三管局精心抽调精兵强将组建起来的,他们工作能力强,办事效率高,心里始终装着党和人民的重托,他们是一个坚强的战斗集体,他们在省三管局的领导和支持下,不辱使命,以“大禹”治水般的精神境界投入工程建设,全面展开了治理工作。他们运筹帷幄,呕心沥血,很快就完成了前期繁重的工作,随后进入工程建设阶段,他们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倾注心血于其中。
工程建设办公室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和热情,千方百计完成计划管理工作,精打细算用好国家的每一分钱。他们制定了符合国家规范的工程合同文本,并具体规定了变更,违约、质量等问题的处理方法。从根本上确保工程顺利进行。在工程建设中他们向施工单位提出了“干一处工程,树一座丰碑”的响亮口号,要求各施工单位高速、高质出精品。
他们建章立制,先后制定了《工程质量管理办法》《工程验收管理办法》《工程设计变更制度》《工程质量测试要求》《技术资料管理办法》等多项规章制度,要求渭洛河下游治理工程必须严格执行“三项制度”,认真贯彻“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并在工程中实行质量分级负责制,建立质量责任人。各单位主管领导、分管领导、工地的现场项目负责人、工程技术负责人、具体工作人员分别承担不同质量责任,工程建设办公室在具体实施中严格把握,当投资工期与质量发生矛盾时,严格服从质量。同时他们多次重申,各设计施工监理单位要严格按照合同及有关规定对各自承担的工作负责,施工单位对施工质量负直接责任。
在工程建设办公室的要求下,各施工单位都设有专职质量管理和检查人员,并配备了相应的设备、仪器,随时跟踪检测控制工程质量。同时从材料的进购等源头上自觉把关,把影响质量的因素消灭在萌芽之中。工程建设办公室各项管理工作井然有序,积极主动。他们结合工程自身特点,确定了以人为本的思想,采取灵活多样而又行之有效的办法,最大限度地提高全体职工的质量意识。在他们的号召下,各参建单位纷纷向省内外工程建设先进单位学习,制定实施办法,加大改革力度,内部规范运作,并实行工程建设质量、安全一票否决,严格奖罚制度。
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工期进度,一直是工程开工建设以来渭洛河工程建设办公室工作中的一部重头戏。因为该工程在汛期建设中时刻都会受到洪水的威胁,所以工程建设既要讲求质量,又要讲求速度,尽可能在主汛期前完成。为此,渭洛河治理工程建设办公室精心组织,并多次组织各参建单位积极开展劳动竞赛,加快工期进度。
加大科技含量,确保工期和质量是他们的目的宗旨。在渭洛河治理工程建设中,工程建设办公室和施工单位投入了大量的科技人员和先进机械设备,他们十分注重在工程建设中积极推广应用新工艺,新技术,加大科技含量。他们经过多次深入二华支流区现场勘察,并深入研究规划设计,最终在秦岭山区成功建立雨量自动测报站,初步解决了多年来没有解决的该区域内的山洪暴发预报等问题。
在文明工地建设方面,他们以“创文明工地,建优质工程”为目标,采取得力措施,使文明工地建设全面展开,并迅速发展蔓延到各个施工工地。与此同时,他们始终坚持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经常组织、施工、监理等单位开联席会,每次在会上都要重提质量,重申安全生产。在他们辛勤努力下,几年间整个工程建设从未发生安全伤亡等事故。
齐心协力 共创工程建设辉煌业绩
渭洛河工程建设,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都十分重视,都给予了工程建设极大的关怀和支持。1997年12月27日,陕西省三门峡库区渭洛河下游近期治理工程建设开工典礼在大荔县石槽乡洛河畔隆重举行,原水利部部长钮茂生,陕西省省长程安东,副省长王寿森,水利厅厅长彭谦及渭南市委书记马中平等领导参加开工奠基。在该工程开工后及建设实施中,省委书记李建国,省长程安东、省委省政府其它领导以及国家计委、财政部、审计署、黄委、省水利厅等领导更是经常深入一线检查指导工程建设。工程建设也得到了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的热情支持。
在这些领导和部门的关怀、支持下,陕西三门峡库区渭洛河治理工程建设办公室克服资金紧张,治理工程难度大等重重困难,顾全大局,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打硬仗,特别能拼搏奉献的“三特”精神,积极主动,经常坚持战斗在一线,随时解决问题,协调工作,组织参建单位战严寒,斗酷暑,顽强拼搏奉献,创造了工程建设的辉煌业绩。从1997年12月开工历时三年,他们先后完成了防洪、河道整治、排水、支流整治、水文设施改造等9大项,共计完成土方180万立方米,石方30万立方米。完成投资1.8亿元,占计划92%。工程投资完成情况经国家计委、水利部、财政部、审计署以及黄委会、省水利厅等单位多次审计和检查,受到了一致肯定与好评。其中,99年5月20日—24日由有关方面组成的验收组同时对97.98年河道整治工程建设竣工项目进行全面检查验收,15项工程不但达到了批复设计的要求,而且8项工程被评为优良工程。99年、2000年他们再接再厉,又创佳绩,提前保质保量完成了计划任务,工作再次受到有关单位的表彰。
通过近期治理工程,渭洛河主流的大幅度摆动得到了初步控制,薄弱堤段得以加高培厚与加固,防洪能力有所增强,南山支流的重点部位得到砌护,在一定程度缓解了洪涝灾害的发生;二华夹槽地区排涝能力显著改善,防汛的信息自动化系统的建成和运用,提高了各类汛情的准确、及时传递,库区335米高程以上河段严峻的防洪形势得到了一定程度缓解。
渭洛河近期治理工程建设工作不但成果显著,而且精神文明建设也喜获丰收,其近期治理工程多次得到王寿森副省长及省厅领导的评价与赞扬,承担工程建设管理任务的省三管局连续多次被评为水利厅先进单位,并获“爱水杯”“全国水利工程管理先进单位”,“全国抗洪抢险先进集体”,厅系统“人才开发”先进单位,科教先进单位、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和省劳动竞赛委员会授予的“重点工程建设先进单位”等多种荣誉称号。
展望未来,库区渭洛河下游治理工作依然任重道远。潼关高程始终居高不下,目前仍维持在328.2米左右,较建库前的323.4米抬高了近5米,其对渭河下游陕西库区的制约作用,使陕西建库以来泥沙淤积累计已达47亿吨,同流量水位大幅抬高,渭河及其南山堤防临背差达3—4米,成为我国继黄河之后的又一“悬河”……
我们坚信有党和国家对库区治理的高度重视,有西部大开发的良好机遇,有陕西省三门峡库区管理局这些水利尖兵们的不懈争取和努力,陕西库区渭洛河的治理力度一定会不断加大,未来的“八百里秦川”这片“白菜心”一定会重现昔日的沃土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