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0年12月29日
综合新闻
02

煤碳百年开创新辉煌

陕西是我国最早开采和使用煤炭的地区之一。早在新石器时代,居住在铜川一带的先民们,就利用当地的煤炭资源雕刻生活装饰品和少量生产工具。战国时期,已有了原始煤炭开采活动,煤炭作为能源之一,已被古人所认识。至宋代,煤炭开采更为普遍,名噪一时的耀州青瓷,就是以此为燃料烧制而成的。

清末至民国26年(1937年),煤炭开采处于徘徊不前的局面。抗战的爆发,逃难人们的增多,导致陕西出现“煤荒”,这种情况一直到1943年才消除。

解放初期,煤炭业有了长足发展,但煤炭在农村还是奢侈品,农家大多出工下地时捎带些柴禾草料,就连儿童也比赛拾柴拾树叶游戏,供家里烧锅造饭。“一五”期间,全省私营煤矿全部实行公私合营;在“大跃进”中,所有公私合营煤矿均先后改变为地方国营煤矿。在广大煤矿职工的艰苦努力下,煤炭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开创了光辉的前程,人们对煤的依赖性愈来愈大,煤炭袭取了柴禾的“专宠”地位,成了文明进步的象征,可“十年动乱”打乱了煤矿生产建设的稳定局面,连续三年,煤炭的生产和供应跌入了低谷,甚至中断,有钱买不来烧的,人们又操起拾柴的营生,或沿铁路、公路手提竹笼寻觅遗落的黑金,也有很多人翻山越岭,拉着架子车步行数百里到煤矿上买煤,成为当代的“买炭翁”。

1978年以前,陕西所产原煤还不能满足全省工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有些年份尚需调入煤炭以补欠度日。从1979年起,陕西由原煤调入省变为原煤调出省,煤炭也由安家转为兴邦。据统计,从1982年陕西煤炭进出口公司成立到1999年底,陕西煤炭出口1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出口量599.8万吨,创汇18950万美元,成为陕西出口创汇大户之一。可以说,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陕西煤炭工业开始步入了一个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新阶段。到九十年代中期,陕西煤炭工业累计完成基本建设投资39.5亿元,新建、改扩建投产矿井120处,基本建成了铜川、韩城、蒲白、澄合和苍村煤矿五大煤矿基地,形成了集煤炭生产、矿井建设、机械制造、地质勘探等门类齐全的工业行业。

党中央提出的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其中包括煤炭开发向西部转移的思路,为陕西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发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也为在21世纪初叶实现原煤年产量上亿吨的宏伟目标奏响了时代奋进的强音。

本报记者李明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