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0年12月29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报企业形象 铁肩挑大梁 神兵铸辉煌 茫茫书海苦耕人 为了靖边更美丽

当前版:第A4版:企业形象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企业形象
04

茫茫书海苦耕人

——记蒲城县新华书店经理、党支部书记马海民

翻阅中国近代史,陕西蒲城可以说闻名华夏,这里川塬秀美,人杰地灵,先贤辈出,爱国抗日名将杨虎城将军就诞生于此,他不仅是蒲城的骄傲,也是陕西“愣娃”引以为豪的楷模。在和平年代英雄故里又走出了一个传播知识、普及文化的新闻人物,他就是被中央宣传部、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全国百县农村图书发行先进单位”的蒲城县新华书店经理——马海民。

近几年,随着信息传播手段的不断更新和电脑、电视对图书这一古老传媒的冲击,图书市场极度疲软,加之市场不规范,地下书店、个体摊贩沿街叫卖,盗版、黄色书刊泛滥,严重地干扰了国有新华书店的正常经营,致使许多书店不能正常营业,甚至有的将书店被迫转为商店,来维持职工的生活。可是,蒲城新华书店却在市场的风雨中,一枝独秀,各项经济指标均持续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1992年,中央宣传部、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蒲城县新华书店“全国百县农村图书发行先进单位”;1994年蒲城书店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创佳评差”最佳单位;1995年,陕西省委、省政府又命名书店为“省级文明单位标兵”……。注目蒲城新华书店,仅中央和省级所授的大锦旗就有8面,奖牌23块,地、市、县级那就更多了,这些锦旗、奖牌,凝结着蒲城新华书店全体职工的辛劳和汗水,更辉映着经理马海民苦心经营的魄力和心血。

蒲城新华书店能取得这些在全国叫得响的荣誉,得益于有一个热爱图书事业,具有商业经营意识的好经理——马海民。正是在他的领导下,蒲城新华书店面对种种困难和市场冲击,不断地强化内部管理,提高服务水平,让一个文化荒漠的小县城的新华书店走出了黄土高塬,跻身于全国先进行列。马海民的奉献精神也得到了各级领导和人民的称赞。他连续十年被授予“模范党员”称号;连续两届被省新闻出版局命名为书店系统“优秀经理”;荣立省新闻出版局和渭南市文化局“八五”立功竞赛一等功各一次;九五年被全国青少年组委会评为“先进个人”;九六年被蒲城县人民政府授予“劳动模范”;九七年被省新闻出版局命名为书店系统“优秀经理”;九八年被改革出版社、中国农民报协会评为《走向新世纪百佳改革模范新闻人物》;九九年在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编译部和红旗出版社《当代共产党人》大型图书优秀主人公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被新华社陕西分社评为世纪之交陕西新闻出版界十大新闻人物。这些让人瞩目的荣誉,不仅记录了他几十年不懈努力的辉煌,更记录着他创业史上的艰辛与奋斗。

马海民1945年出生在陕西省蒲城县甜水井乡,自小家庭贫寒,九岁时父亲谢世,贫困的家庭,仅靠母亲柔弱的双肩支撑,从小聪颖,钟爱读书的马海民最终没能抵抗住贫穷的压力,初中未读完就被迫辍学,失去了学习的机会,他多么不甘心,他总希望有一天自己能在书店里工作,那里有自己想读的书籍,这个梦他做了十多年,也可能是他的精神感动了上帝,幸运之神终于降临到他的身上,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被招工到蒲城县新华书店,当自己的梦想变为现实的时候,他暗暗地下定决心,他要用十倍的努力,为自己所钟爱的事业去奋斗。

初出茅庐,他就被分往广阳鸭口矿区去办书店,他单枪匹马,凭着对事业的执著追求,硬是在荒山土沟里办起了一个威武红火的教室书店,为山区的老百姓送去了致富的信息在他当上兴镇门市部的领导后,为了解决农民看书难的实际,他规定了每个人送书下乡的天数,自己每个月至少下乡20天,他有时用架子车拉书,有时用自行车带书,最远的地方来回八九十里路。辖区的91个村,140所学校都留下他的足迹。他坚持下乡16年,送去了党的声音,送去了致富的法宝,也送去了小学生对未来的希望。

改革开放后,马海民这个不愿当“官”的实干家,却被历史推向了领导岗位,当上了蒲城新华书店的支部书记兼经理。他以人为本,采取能者上、庸者下的改革措施,出台了5个工作职责和14个岗位经济责任制,杜绝了书店的“松、软、散”现象。他严字当头,经常不打招呼下基层检查,对于没有开门营业的下属门市部进行处罚使职工引起震动。在改革大潮中,他和县财政局签订了风险抵押承包合同。由于他的方案深入人心,实现了利润四十多万元,固定资产也在原基础上翻了三番,使书店的面貌焕然一新,增强了企业的后劲。进送货有了车辆,建起了营业、办公、宿舍楼,改变了经营办公环境,提高了职工生活水平,也为职工解决了后顾之忧。马海民没有满足所取得这些经济效益,为了使书店起到为社会服务的功能,他又狠抓职工的文化素质教育。要求卖书的要知书,要为读者推荐有社会价值的好书,要为地方的发展服务。他自己也常读书到深夜,通过学习,他的文化水平增长很快,取得了经济师和高级政工师职称,他还主持编写了《蒲城图书发行志》一书,他的论文《农村图书发行网点存在的问题》获全国农村发行优秀论文一等奖,被中国农业出版社收入《大力开拓农村图书市场》一书中,为中国图书发行工作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作为一个学者型企业家,马海民把孙子兵法运用到企业管理中。加之他一身正气,率先垂范,使蒲城新华书店成为渭南地区“学蒲城书店,赶蒲城书记”的学习榜样。正是由于他的带领,新华书店走出困境,走向了辉煌。陕西日报曾以《醉心事业的书经理》进行了报道,并被《走向世界的中国企业明星》选录,《党风与廉政》杂志刊登了《血,总是热的——蒲城县新华书店经理马海民剪影》,他还入选《中国当代工商界英才大辞典》,陕西省人物年鉴选录了他的事迹《书海工作显真情》;描写他一生书海弄潮的报告文学《书海真情》分别被改革出版社和红旗出版社《中国世纪颂》和《当代共产党人》收录。

面对记者的采访,马海民谦虚地说:“近年来诸多成绩的取得与各级党政领导关心和支持分不开,也是广大干部职工共同努力,辛勤劳动的结果。”谈及蒲城新华书店未来的发展,马海民告诉记者“我们正在紧锣密鼓地制定十五规划,加快图书音像超市的建设步伐,这将是我们在新千年给蒲城人民敬献的一份厚礼。”我们预祝马海民和他的蒲城新华书店鹏程万里、扬帆远航、创造出更为骄人的业绩。

(张民翔吕新涛)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