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1年01月02日
头版
01

回眸“九五”看变化

“有事不写信——打大哥大,有房不存粮——现买,传真上网成时尚,闲暇出国去旅游,老来生活有保证……”回眸“九五”,在伴随着国民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同时,我省城乡居民生活在解决温饱之后已迈入小康初始阶段,从与人们息息相关的吃穿住行等方面的变化可以看出,广大群众生活条件、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

1999年末,我省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总额达1372亿元,比1995年增长86.9%,年平均递增16.9%,百姓腰包由瘪变鼓。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99年达到4654元,比1995年增长40.6%,年平均递增8.9%。预计200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5000元。昔日令人羡慕的“万元户”今朝比比皆是。在农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999年达到1456元,比1995年增长51.2%,年平均递增10.9%。城镇郊区及农村涌现出一大批收入颇丰的“菜农”“果农”等专业户。

增收的同时,人们消费结构发生变化,消费水平得以提高。据有关部门统计,“九五”期间,在消费支出中,城镇居民设备用品服务类增长43.6%,医疗保健类增长1.2倍,交通通讯类增长63.8%。娱乐文教服务类增长99.6%,居住类增长1.7倍。一些高收入户已进入小康水平。农村居民以交通通讯、娱乐文教服务类及医疗保健类为主的消费支出猛增,那种“面对黄土背朝天,日头从早陪到晚,整天发愁吃和穿”的日子已大大改变。

随着住房制度改革,“九五”期间,城乡居民住房状况和生活环境大为改善。据抽样调查,1999年城镇居民每户居住面积1995年增加6平米,达到39.6平米,有近70%的城镇居民有了自己的产权房。城镇住宅小区的绿化、保安、交通、社区服务和物业管理等生活配套设施也不断完善。

“九五”末期,城乡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数量猛增,现代化程度明显提高。70年代的“老四件”(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收音机)在城镇已经衰退,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前期的“新六件”(电视机、洗衣机、录音机、电冰箱、电风扇、照相机)逐步升级或接近饱和,“热三件”(移动电话、家用电脑、私家车)为代表的耐用消费品逐渐成为家庭消费“领头雁”。

在物质生活不断改善的同时,城乡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以开阔视野、调节身心、陶冶情操为特点的旅游消费成为热点。1999年,我省旅游者观光度假的占36%。歌舞厅、游戏厅、文化宫等多种文化娱乐场所遍布各处,电视数以百计的收视频道,VCD影碟不断翻新,一批保龄球、跑马场、健身房、陶艺茶秀等都悄然兴起,使人们日常娱乐有了更多的选择。

近年来,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覆盖面不断扩大,我省各地普遍建立了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使人民安居乐业。据对全省4800户城镇居民家庭调查,到1999年8月底,已有33.1%的户主参加了养老保险。配合最低生活保障线的上调,农村社会救济金的发放,城乡居民养老、防老也逐步有了保障。

站在新世纪的门槛前,回眸“九五”以来的变化,令人欢欣鼓舞,从而增强了跨入21世纪的信心。本报记者 付博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