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建中国长隧 西南线展铁军雄风
——记中铁十八局东秦岭隧道工程指挥部
大雪初霁,满山斑驳。巍巍秦岭深处,一阵阵机声隆隆,一片片彩旗飞扬,这就是西部大开发重点工程西安南京铁路的施工现场。在该线担负东秦岭隧道施工的中铁十八局以“新世纪建中国长隧”的魄力和“西南线展铁军雄风”的风采,开创了我国隧道施工的新水平,在西南线上,在秦岭深处,高扬起了中铁十八局的威名。
西安南京铁路是我国九五重点工程,是党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十大标志性工程之一东秦岭隧道工程是全线控制工期的“咽喉”工程,是中铁十八局新世纪的头号重点工程,具有投资大、工期紧、任务重、施工难度大的特点。铁道部、西南总指、建筑总公司对该项工程十分重视,全局上下也十分关注。
东秦岭隧道全长12.268公里,中铁十八局负责出口段6.134公里的施工任务,加上洞外桥、隧、涵、路基,总投资4.877亿元。中铁十八局凭着自己雄厚的实力和在西康、宝中铁路等的出色表现中标该工程。从去年12月底进场至今,时间过去了整整一年,现如今这支铁军劲旅的业绩如何呢?冒着隆冬的严寒和纷纷扬扬的大雪,我们走进了这充满着建设者创造热情和奉献精神的世界。
上篇:闪电般进入
“全线看东秦岭,东秦岭看出口段”,因其地位重要,工程艰难,上级初步决定全线将在出口段接轨。这不仅是一个重任,而且更是一种荣耀,偌长的西南铁路,这里将成为全线的一个热点,一个亮点。由此,中铁十八局从上至下都十分重视,担负施工任务的东秦岭指挥部更是深感责任重大。
赵广发局长在开工前夕即强调,要以“精良的设备、精干的队伍,精炼的班子”上东秦岭,要以“高起点的准备、高标准的要求,高效率的施工、高水平的建成”为要求、东秦岭隧道一定要创国优。局党委书记李永军要求局处指挥部要靠前指挥、各项工作要全面创一流。
就是这“三精”、“四高”和“全面创一流”,奠定了中铁十八局东秦岭指挥部的指导思想。“上得要快、干得要好”成了他们打开局面、赢得先机的第一目标。
这里走来了杨福清,作为东秦岭指挥部统军的主帅,他1964年入伍进铁道兵,先后任警卫员、作训参谋、作训股长、团参谋长,1984年兵改工后任局管理处处长,曾在宝中铁路十八局指挥部任指挥长,是一位长期在铁路建设一线转战的行家里手。此番走上东秦岭指挥部指挥长的领导岗位,也是因为他出色的业绩、丰富的铁路施工经验和组织指挥才干。面对重大的责任,巨大的压力,重重的困难,全局上下热切期望,杨福清指挥长不顾自己身患多种疾病和面临的压力困难,毅然地担当起了这份重任。
在他的麾下,集聚了一批好汉:党工委书记兼工会主席刘永清,副指挥长张旭则、杨吉成、总工程师秦培文,下属各处项目领导郭文才、李顺崇、廖祥贵、潘苏沛、李冰、李永臣等,也就是这个精炼的班子,成了杨福清的左膀右臂,使他在东秦岭隧道施工的过程中呼风唤雨,一路凯歌。
去年12月22日,杨福清率队上场后就按局领导的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四高”要求,超前思考,周密计划,正确决策,科学组织,仅用7天时间,就和工人们一起冒着严寒,克服了地段场地狭小、道路崎岖不平等一系列困难,开通了12公里便道,应急拆迁小学一座和13户居民,30日上午平导、正洞正式刷坡放炮,展开全面施工准备工作,在新千年到来之际机械人员基本就绪,拉开了东秦岭隧道工程施工序幕。
这个速度如闪电一般,不仅在铁路建设史上少见,而且也使当地百姓惊讶,昨天还是沉寂的群山,今日已是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
中篇:科学化管理
中铁十八局建局40多年来,承建了近40条铁路干线、支线,创造了多项全国最高施工记录。尤其以“掌握新科技、运用新设备”,“科学拼搏、奋勇争先”闻名全国,以修建高桥长隧著称全国,被誉为铁路施工中的“穿山劲旅”和“攻坚尖兵”。西康铁路、京原铁路、朔黄铁路,以至神朔、襄渝、大秦、成昆、南昆、京九等国家重点铁路建设项目中都留下了中铁十八局竖起的一座座丰碑。
他们丰富的经验,先进的设备,雄厚的实力在祖国的山山水水之间尽显威力。此番西征东秦岭隧道,更是他们一显身手的绝好机会。
今年2月26日,赵广发局长在东秦岭隧道出口施工现场办公会上提出“全线争第一、安全无事故、质量保国优、管理上台阶”的“四大”目标,强调在新世纪的新工程决不能走过去隧道施工的老路子,一定要严格管理、规范施工。
由此,东秦岭指挥部走科学化管理,规范化施工的路子成为新世纪新工程的新要求。
指挥长杨福清注重管理,善于管理,所属各项目部指挥长、书记、总工们更是从严要求,管理全面。使东秦岭指挥部的管理工作出现了一个崭新的局面。他大力推行隧道施工“新奥法”,把赵局长提出的“四高”要求和隧道施工“六要素”制成醒目的标志牌树立在隧道口,要求职工时刻牢记执行。东秦岭隧道为双线隧道,开挖断面达百余平方米,要进行全断面开挖整体推进,杨福清考虑到隧道石质破碎,凌空面太大容易出现塌方,而且一旦塌方就很难处理,并且不利于展开全部工程的兵力部署,他和技术人员一道研究制定了长台阶开挖,仰拱紧跟的施工方案,使多道工序间不互相干扰,隧道施工进入了工厂化“流水线”作业新局面。
杨福清认为“人管人管不好,制度管人最重要”。他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大力吸取局内外的项目管理做法和经验,结合自身实际,先后组织讨论制定了26个工程和队伍管理制度和规定,并以文件形式下发执行,从而使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正规化管理轨道。为使制度落到实处,在执行过程中他非常严格。有两次,分别因物资准备不足和平导第一横通道施工效率不明显,他都按制度条款给自己罚款500元、1000元,这在局指上下引起了强烈的震撼,使制度的威慑力大大增强。由于他以身作则,到目前为止,职工队伍从未出现大的违纪现象。洞内外施工规范,工地现场、营区内外整洁干净,安全无事故、质量过硬。被局领导称为是管理最好的项目部之一,规范化施工上了新台阶,代表了十八局的水平。
在东秦岭指挥部上下,常听到的是两个“一尺、一丈”的说法,这就是“执行制度,上面松一尺,下面就松一丈,今天松一尺,明天就会松一丈”。这其实就是杨福清管理思想的一种诠释。
下篇:努力创国优
“开工必优、一次成优、全面创优”是西安南京铁路的总口号。东秦岭隧道力保国优的豪言壮语也体现在十八局东秦岭全体参建职工敢为人先,勇争第一的进取思想中。
实行项目标准化管理是优质建成东秦岭隧道的关键一环。要创国优,拿鲁班奖,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合理的计划,严格的管理,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只能通过项目标准化管理,用制度管人,用职责制约人,用奖惩激励人,不断地激发职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合理安排工期,配备机械设备,调整人力资源,加大协调力度,使每一个阶段的目标任务按要求圆满完成,最终才能实现创国优的终极使命。
为达到质量效益双丰收,杨福清狠抓光面爆破这一新奥法施工的关键环节,他算过一笔帐,如果抓不好光面爆破,超欠挖5厘米,整个隧道就要浪费200多万元。为此,他和有关人员一道研究办法,采取对策,根据不同的石质,——确定炮眼分布、深度、装药量。科学的施工方案,使东秦岭隧道的光面爆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一条条笔直的炮眼痕迹神奇地对接,使许多慕名而来的参观者叹为观止。
衬砌是隧道施工的“脸面”,在施工中,他们不但要求几何尺寸准确无误,五处指挥长廖祥贵还要求滴水不漏,专门买来海绵条对模板缝隙进行封闭,并且在立好模后,让人在模板内用灯光检查,直到确定不透光才算合格。就是这种一丝不苟的工作方法,就是这种对质量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使得东秦岭隧道的衬砌达到了圆满美观的效果,受到了各方面的表扬。
在创国优的同时,东秦岭指挥部还十分注重职工队伍的培养和教育。他们坚信:只有以人为本,搞好职工队伍的思想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才是搞好一切工作的关键。对此,他们下了很大的功夫。
杨福清曾讲:干得漂亮、住得舒适、玩得高雅,才是新时代工人阶级的时代特色。能创出国优就是干得漂亮,而住的、玩的又如何呢?
走进十八局东秦岭指挥部的驻地,只见这整洁漂亮的院子里一派现代化气息,它静静地依偎在群山的怀抱之中,绿树白墙,宽敞整齐,办公室、宿舍、食堂、活动室、图书室、浴室一应俱全,为职工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这里的温馨,这里的舒适,甭说在国内少见,就是到此来造访的外国友人也竖起大拇指赞不绝口地说:“这里的生活环境是一流的。”
书记刘永清还告诉我们:“在东秦岭指挥部除了正常的思想教育、宣传、鼓动工作外,还为职工添置了丰富多样的文体活动器材,经常开展一些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增强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使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得以提高,为争创国优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当我们离开东秦岭指挥部之际,热情的主人告诉我们,截止目前,东秦岭隧道平导已掘进2500多米,正洞掘进1000多米,衬砌、仰拱铺底及洞外施工进展也十分顺利。
我们为此而感到高兴,并默默地在心底里祝福这些建设者们:希望他们争创国优的目标能够早一天实现。
(王维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