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1年02月08日

陕西工人报企业形象 踏遍青山人未老

当前版:第A4版:企业形象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本版导读

企业形象
04

踏遍青山人未老

——中铁一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在改制中腾飞

凤凰在涅槃中再生,烈火使它变得更加光艳美丽;企业在市场中发展,改制给它带来了勃勃的生机和光明。原中铁一局第五工程处于2000年12月8日正式改制为中铁一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这个有着四十多年辉煌历史的老企业,将扬帆出海,沿着新的航线,搏击风浪,奔向更加灿烂的未来。

光辉的业绩

这个国家的一级施工企业,几经风雨、几经沧桑、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几起几落,从稚嫩走向成熟,发展为现有职工五千多名,拥有大型机械639台、总功率达38511.7千瓦、总资本达6018万元、年生产能力达7个亿以上的大型企业,成为国家建筑行业中的主力部队。

四十多年来,它的足迹遍布祖国的各地。从山清水秀的巴山蜀水,到冰天雪地塞外北国,从碧波万倾的东海之滨,到浩瀚戈壁的西北边陲……为共和国的铁路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们先后修建过成渝铁路、宝成铁路、北同浦铁路、大兴安岭林区铁路、成昆铁路、阳安铁路、西延铁路、大秦铁路、京九铁路、宝中铁路等十几条长大干线和支线。还修建过浙江省甬台温高速公路、上三高速公路、新疆的吐大高速公路、福建的福宁高速公路……以及安康水电站的泄洪洞、江底岩塞工程,四川省冕宁县大桥水库的引水工程等。几十年来,共建成的隧道有250多座,总计300多千米,修建的大桥、特大桥60多座,总计2万多延长米。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这个企业勇闯市场,走向社会,施工对象拓宽到了地铁、码头、水电、水利基础设施,成为施工行业的一支劲旅,被誉为隧道施工的王牌军。

这个单位多次刷新了我国隧道施工的纪录。六五年,在成昆铁路关村坝,创造了从开工到竣工17个月,平均月成洞152米的全国纪录,为此中共中央1965年3月9日发来了贺电嘉奖,这是六十年代继我国原子弹试验成功后中央发出的第二份贺电,可见它的意义和价值。八五年在大秦铁路的花果山隧道创造出了单口独头月掘进276米的全国纪录;九七年5月,在西康铁路Ⅱ线秦岭隧道,创出了单口独头导坑掘进456米的全国纪录。九九年5月在西康铁路Ⅰ线隧道中创造了月掘进555米的全国纪录;九九年在神黄铁路长梁山隧道4号斜井施工创斜井月成洞116米的全国纪录。在四川大桥水库引水洞九九年11月创月铺底混凝土482米的水电同类工程全国纪录……这些辉煌的业绩,都已载入祖国建设的史册。

随着社会建设的发展,这个单位人均拥有施工动力在全国同种施工行业中名列前茅。生产能力逐年上升,由七十年代的年产值几千万上升到八十年代的上亿元。特别是改革给这个处增添了活力,生产能力突飞猛进,近几年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1998年完成产值4.9亿,1999年完成产值5.89亿,2000年完成产值6.8亿。

隧道年掘进能力突破一万四千米。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不断创新。开挖工艺从传统的矿山法全部转变为新奥法施工,新型的电脑自动台车从定位、布眼、打钻……实现了程序化、自动化。混凝土浇注全部采用了混凝土输送泵和模板台车,不仅提高了速度,而且提高了质量。特别是在软弱围岩和渗水严重的地质条件下,大断面的隧道施工上,总结了一套成功的经验。全国第二长的双线隧道长梁山隧道,二类围岩(即不良地质)达80%左右,他们采用浅打眼,弱爆破,强支护,快喷锚,紧衬砌的施工方法,提前12天贯通,比竞争对手提前两个多月。内昆铁路甘家坡隧道处于坍落岩石堆积层上,没有整体性的岩石结构,巨大的岩石之间全是泥浆和松软的石碴,正压力和侧压力都很大,而且渗水严重(巨大的石块会随着泥浆从侧壁或前方滑出)。这是罕见的异常地质,他们稳扎稳打,克服泥石流、塌方、渗水等困难,胜利地完成了施工任务。西康铁路秦岭隧道有的岩石在六类以上,内应力很大,开挖时会发生岩爆,在西安至合肥铁路东秦岭隧道中,遇到了流沙堆积层,他们都采用各种方法,制服了这些不良地质。花果山隧道座落在水库下方,为了防止库底坍塌,他们采用了深导管预注浆,强化库底岩石的办法,顺利地度过了水库。这些工艺和技术,在隧道施工方面都是走在前面的。

在桥梁施工方面,这个单位也日趋先进。他们修建的宝成铁路复线白龙江特大桥,采用的是就地拼装平拖法,工艺简单,经济效益明显;新疆吐大高速公路的白杨河大跨度混凝土拱桥,是西北边陲第一桥;西康铁路石砭峪特大桥被誉为西康铁路第一桥。在宝中铁路、候月铁路、他们还修建了大量的高墩大跨桥梁。

工程质量逐年提高,一大批工程获得了省、部级优质工程奖。工程合格率达100%,优良率达90%以上。大秦铁路花果山隧道获铁道部优质工程,候月铁路杜河隧道获铁道部优质工程奖,浙江甬台温高速公路,大溪岭·湖雾岭隧道获浙江省优质工程奖,被誉为京九铁路江北第一隧的孟良山隧道获京九铁路指挥部的优质工程奖等等。数十个省部级的工程,给这个企业争光添彩,使之名声鹊起。

近几年慕名而来的大中专毕业生成群结队,每年都在百名以上。现在全处各种技术人才1000多名,中、高级职称的300多名。人员素质的提高,使这个老企业不但保留了原有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而且和现代技术、文化结合形成了新的企业精神,从而使单位获得铁道部火车头先进集体、全国模范职工之家、陕西省模范职工之家等光荣称号。其下属各公司,在所驻地区也受到当地政府授予的各种荣誉。秦岭公司多次获陕西省政府、陕西省总工会授予的先进称号。这个处先后涌现出两名全国劳模——曹献金、彭代良,十四名省部级以上的劳动模范和先进人物——处党委书记刘祯获全国优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称号、铁中女教师刘淑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原处领导俞连江、栾业钧、崔子春、张松柏、李双发、杨秀祥、杨正忠、高月英、郑开睦等十几名同志获铁道部或陕西省的劳动模范称号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地灵人杰英雄辈出,物华天宝尽显风流。这些先进人物的光辉形象,熠熠生辉,感召和带领企业,昂首阔步,奋勇向前。

战斗的历程

这个公司最早源于建国初期修建成渝铁路。成渝铁路1950年6月15日开工,竣工于1952年6月13日,7月1日剪彩通车。整条干线全长505公里,是新中国成立后所修建的第一条长大干线,在当时经济落后,技术不高的条件下,如此神速的完成,为世界所瞩目。成渝铁路修通后,为了打通进川通道,国家开始修建宝成铁路。1954年在成都成立新中国的第一个隧道工程公司,下属6个隧道工程队,挥师宝成线。1957年7月1日宝成铁路通车。在通车前六队调往东北的长林线,在枫叶岭隧道施工,四队留在上鹰线夹马石隧道,1957年四队和六队合成段家岭隧道队,隶属于第三铁路工程局。1958年三季度,实行“工管合一”,段家岭隧道队调给太原铁路局,成立了太原铁路局隧道工程段,下辖四个隧道工程队,直到1964年离开山西。

三年困难时期,为了要保留这支队伍,当时的铁道部部长吕正操通知华北铁路局的韩曰翰说:这支队伍不能再减人了,要保存下来。1963年一批河北籍的青年加入了筑路大军,成为骨干力量。同年调往大兴安岭修建牙林西线铁路。这里在北纬50度,森林遮天蔽日,气候十分恶劣,三伏天室内还得生炉子,生活十分艰苦,主食是包谷、高粱米,副食是土豆、黄豆,“三月不知肉味”在这里很正常。

1964年四季度,奉命修建成昆铁路。成昆铁路是毛主席十分关心的工程,他曾说:“成昆铁路修不通,我睡不着觉”。这是因为当时中苏关系恶化,美国陈兵太平洋,蒋介石公然窜犯大陆。修建成昆铁路,有着十分重要的军事、政治、经济意义。这时归属西南铁路工程局,隧道段正式恢复为处级建制后又更名为铁道部第二工程局第十一工程处。

1970年该处由第二工程局调往阳安铁路,隶属第一铁路工程局,更名为铁道部第一工程局第五工程处,至今已历30年的风风雨雨。

1970年该处在阳安铁路担任了石泉至安康几十公里的线路,这段山高路险,施工艰难,在全处职工的努力下,1974年阳安线胜利通车,后调往西延铁路。

1981年秋天,秦岭山区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宝成铁路北段、阳平关至宝鸡段路基被冲垮,桥墩被冲倒,隧道被洪水淹没,破坏严重,当时外国人预言,宝成铁路半年内不能通车。这时我国正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国民经济处于恢复阶段,宝成铁路作用巨大,抢通宝成铁路具有深远的意义。五处工人以高昂的战斗精神从陕北赶往宝成铁路抢险。他们在交通不便、运输中断的情况下,靠人背肩扛,仅用了四十个日日夜夜,就使宝成铁路恢复了运输,被誉为中国铁路抢险史上的奇迹。

1984年我国第一条电气化重载铁路——大秦铁路开工了。这是我国第一条由国外贷款修建的大型项目。五处又是参战单位,投入了长城脚下的大会战。1985年在花果山隧道掘进中创出了月掘进276米的全国纪录。

就在花果山隧道传来捷报之时,四段投入了西延铁路复工。五处三段则来到宝天铁路的元龙开始了宝天铁路元龙段的改造。尔后,于1988年去兰州七道梁承担了甘川公路上最长的公路隧道七道梁隧道的修建。于1990年完工后,三段撤销调往候月线,修建候月线上的杜河隧道,成立候月线指挥部。

一段和二段在1988年大秦主体工程完工后,开始撤往山西的阳涉线,修建阳涉线二期工程。阳涉苦干三年后,一段由阳涉线调往宝中铁路,投入了修建宝中铁路千河车站到冯家山水库段的工程。

1993年宝中线主体完工后该段调往宝成铁路建设宝成铁路二线,同时部分人员和四段的大部分同志调往新疆修建兰新铁路复线工程。

在兰新铁路,同志们冒着零下三十多度的严寒,住的是地窝子,喝的是雪山水,抗住了八九级的大风,用两年多的时间打通了新疆天山的十二座隧道。

五处二段在阳涉铁路修通后调往山西省保德县,开始了神朔铁路霍家梁隧道的修建。霍家梁隧道于1992年开工,1995年贯通后,部分人员调往浙江省甬台温高速公路上的大溪岭·湖雾岭隧道,或神黄线的长梁山隧道。

五处候月指挥部在1992年完成了杜河隧道主体工程后,人员开始调往京九铁路孟良山隧道,这是京九铁路的控制性工程,号称江北第一隧,同志们继承了候月铁路上能打善拼的精神,提前93天打通了孟良山隧道,获得了京九指挥部授予的优质工程称号。这支队伍由于孟良山工程干得好,又被调往了西康铁路修建秦岭隧道。秦岭隧道北起长安线的石砭峪乡青岔村,南至柞水县营盘,全长18.46公里。在这里这支队伍又屡创辉煌,创出了几个全国第一。

1984年508队到达安康水电站后,承担了安康专用线的修建,参与修建当时世界上最大钢构斜腿箱型大桥——汉江大桥,该桥获国家工程质量金质奖。1988年成立安康分处并被局授予艰苦奋斗的一面红旗,作为全一局学习的楷模。安康分处十多年来,住的是破席棚,干得是最苦最脏最累最危险的工程——安康大坝岩塞工程。由于安康水电站大坝基下面的岩石整体不好,有断层裂缝,渗水严重。为了保证大坝基础的稳定,必须沿江底岩石断层挖掘出碎石,以回填混凝土。在江底三十多米深的地方,曲曲弯弯的纵横交错的开挖,危险性大,工程难干。可安康分处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后又去四川大桥水电站承担了导流洞的开挖。大桥水库处于横断山脉的地震区,这里岩石被地震挤压的支离破碎,塌方严重,经过安康分处二百多名职工努力奋战,用4年多时间完成了任务并在这里创下了同类工程混凝土浇注月482米的全国纪录。

华东市场是五处开辟的一个重要市场。1993年孟良山隧道贯通后,参与修建孟良山隧道的部分同志前往浙江玉环县修建陈屿隧道。在局、处领导大力支持下,华东市场不断开辟,1995年又中标了甬台温高速公路的大溪岭·湖雾岭隧道,组建了华东公司。近几年华东市场大发展,1997年中标上三线盘龙岭隧道,尔后又中标黄泥岭隧道、麻岙岭隧道、三都岭隧道、蝙蝠岭隧道等几个大的标段,成为五处的一个大的市场,如今已发展到福建省。

1993年,五处的施工伸向了地铁工程。原十一队部分同志前往广州,参加了广州地铁西门口车站的施工。这支队伍在广州独立做战,在西门口车站竣工后,开始修建高架桥和白云机场的进场道路。为五处地铁施工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五处神朔指挥部在完成霍家梁任务后,中标朔黄铁路的长梁山隧道。在1999年12月12日提前13天贯通。这支队伍于2000年调往了西合铁路的东秦岭隧道。

在兰新铁路复线完工后,兰新复线指挥部的队伍转入了新疆吐大高速公路的施工,竣工后又投入了我国第一条准高速铁路——秦沈客运专线的施工。

这些年来,五处的健儿,伴随着共和国的成长而成长,经受着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和考验,为祖国的繁荣富强,披荆斩棘,呕心沥血,写下壮丽的篇章。

不朽的精神

几十春秋风和雨,几万里路云和月。这个单位之所以勇立潮头,雄踞天下,威震八方,就是因为这是一支党培育的、有着优良传统和不朽精神的队伍。

为国献身,不计报酬,艰苦奋斗,勇于拼搏的精神

这个单位所从事的工作,是最艰难、最困苦、最繁重、最危险的工作。隧道在大山的深处,其环境往往是人迹罕见的深山老林,交通闭塞、穷乡僻壤。工人从事的劳动大部分是重体力。五十年代打山洞是人工抡二锤打炮眼,煤油灯照明,出碴靠人往外背或二人抬大筐,要想打通一座几百米的隧道都很困难。吃住也十分简陋:几十个人挤在一起,用草席竹箔一圈一盖,夏不遮风雨,冬不挡霜雪。四海为家,长年流动,每年夫妻团聚不到二个月,有的几年不能回家一次。六十年代,打隧道发展到了用风钻打眼,用手推车出碴,那时打得是干风钻,石粉象下雨一样蒙住了工人的全身,矽肺病随时可见。洞内渗水塌方,随时发生。五处流传着一句话:“隧道工人三件宝:撮箕、掏耙、烂棉袄”。掏扒和撮箕是用来出碴的。放炮后,岩石犬牙交错,用铁锹根本无法装到斗车内,工人们就用掏耙扒在撮箕内,再一下一下的倒入斗车运出。洞内渗水大,又潮又湿,洞内洞外温差很大,工人们一年四季披件破棉袄,出洞可以御寒,进洞可以防潮,有时还可以铺在地上小憩片刻。这种艰苦的场面,没有身临其境的人是很难想象的。老工人叙述了他们当年施工的场景:“硝烟还没散完,就都进洞了,搭上二层台,上面打风钻,下面出碴子,洞子渗水很大,齐膝盖深。二层台,只有一米多高,出碴子的就趴在下面往外搂,满头满脸都是上面风钻落下的石粉,那时也没有工作服和雨衣,每次出碴都几乎泡在水里,浑身湿透,一干就是几个小时。冬天从洞内走不到洞口衣服就冻成冰块,象铠甲一样,走路咔咔地响,鞋都冻到脚上脱不下来。就这样用了一年多时间打通了枫叶岭。”正是这种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精神,才使五处职工打通一座又一座的隧道。

这支半军事化的施工队伍,有着工人阶级赤诚的心怀和军队铁的纪律。从建处以来,他们一直把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党的事业高于一切。六、七、八、九十年代的4次抢险,工人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去拼搏,是最好的说明。

1963年京广铁路水灾,为了抢通京广铁路,工人们身背二、三百斤的大筐,趴上几十米高的路基,从早到晚,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肩膀压出了血,脚下打起了泡,身上晒脱了皮。渴了,喝的是积水,饿了,吃的是冷干粮。短短十几天抢通了铁路。

1981年宝成铁路水灾,几百公里的宝成铁路万孔千疮。为了抢险,工人们背着背包、机具、粮食、用品从秦岭车站一昼夜步行几十公里路到凤州等地。当时没有路,走的是没脚深的泥浆,穿过的是漆黑五指不见的隧道,踩的是悬空的轨排。抢险没有住处,工人们就睡在露天地;没有饭吃,工人就煮青包谷。可有谁知道,这些工人当中,不少同志的家园被洪水冲毁,家人正等待他们回去料理……

1997年南疆铁路被洪水冲垮,从宝鸡到南疆夏格泽车站,工人们三天三夜挤在车上不吃不睡。到工地后,用编织袋背土,用大筐抬石头,吃的是盐水泡饭,为整个南疆铁路提前抢通奠定了基础。这种国家为重,勇于拼搏的精神,将光照千秋。

干群团结、同甘共苦的友爱精神

如果说五处的职工队伍是一支无坚不摧的钢刀,那么各级领导干部就是钢刀的刀刃。早在五十年代,这个单位的领导就和工人一起,住草棚,钻洞子,风雨同舟,同甘共苦。到六十年代,学习焦裕禄、学习雷锋,这个处的干部作风,更加简朴。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干部和工人一起上山采野菜,摘野果共度饥荒。就在市场经济的今天,这个处的干部仍然是严格要求,艰苦朴素,不搞特殊,廉洁勤政,与职工同甘共苦。第一任处长陈可堂是由解放军转业而来,1958年时亲自带领干部到洞子和工人出碴子。六十年代大干成昆线时,从处到队各级干部每天带班进洞干活,“工人三班倒,班班有领导”。最困难最危险时,总是干部冲在前面。所以人们评价说:“这是一支最有人情味的队伍。”花果山隧道发生大塌方时,当时的处长俞连江和工人一起抬木头,搭棚架,鼓舞士气。宝成线抢险时,当时的段长栾业钧为了制定抢险方案,十二天往返步行了四百多公里,脚上打得全是血泡,察看了每个水害工点,忍饥挨饿,走在哪里,睡在哪里。一次晚上走到油房沟车站时,他和书记刘祯把仅有的三床被子让给了工人盖,两人盖着草袋子睡在深秋的夜里。1997年南疆铁路抢险时,处长崔子春带队抢险,白天和工人一起干活,脸上晒脱了皮,晚上睡在露天过夜。处长张松柏在西延铁路油罐起火,随时都有爆炸危险的危急时刻,抱起水龙头冲在前面……

职工的冷暖也时刻被各级领导记在心上。1999年春节,有1000多名职工已半年没发工资,在处里经济十分紧张的情况下,领导班子研究决定,发放一百万元给生活困难的职工,让大家过年。1996年,有十几名同志守在雁北的万家寨的山头,追踪引黄入晋工程,过年时,处党委书记刘祯专程到山上去看望他们,给他们带去几条家乡的烟和几筐新鲜的菜。九八、九九两年五处盖了将近四万平方米的住宅,解决了几百多户职工的住房问题。正是有一批这样的领导干部,与工人形成了鱼水交融的感情,才使这支队伍凝心聚力,一呼百应。陕西省总工会领导在视察五处后说:领导班子特别得人心,职工队伍特别能战斗。

勇于创新,有旗必夺,有先必争的奋进精神

五处是支英雄的队伍,心红骨硬志气高。不论在哪里从没打过败仗。在秦岭隧道他们先后创出了几个全国第一;快速掘进(单口月进456米)、隧道通风(单机独头6000米)、中线精确率(左右1厘米,上下1.2厘米)、安全生产(掘进9公里无死亡)。在长梁山隧道他们创出了全国最深斜井(斜长499米),月成洞114米的全国纪录,在浙江大溪岭·湖雾岭隧道创造出了公路隧道连续十个月百米成洞的好成绩,继而在上三线又创出了双洞连续十一个月各百米成洞的成绩。在隧道掘进史上,都是值得大书之笔。这些成绩的取得,每项都包含着五处职工的心血,都是奋发向上精神的写照。

五处的光彩照人之处,何止这些呢?他们的优良作风,光荣传统是中国工人阶级优秀品质在这里的缩影。正是这些精神,支撑着五处这支队伍,聚合着千万人的心!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一个更加灿烂的明天,等待着他们。

(史庆云 陈仲有 张纪平 文·图)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