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1年03月14日

陕西工人报企业形象 以质量求生存 以管理求效益 浓情倾注致富路 甘做路灯照君行 烈火丹心女娲情

当前版:第A4版:企业形象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企业形象
04

浓情倾注致富路 甘做路灯照君行

——记绥德县交通局局长、公路站站长魏崇向

昔日的父辈,骑着毛驴一路坎坷走亲访友

今日的后生,乘着铁驴一路风光穿街走巷

告别昔日的泥泞,抛却故时的艰难

时间已被机器轰鸣声唤醒

平坦的大道迎来了新世纪的希望

——题记

“米脂婆姨绥德的汉”何时叫响众说不一,一种说法是“貂婵是米脂人,吕布是绥德人”从而有此一说;又一种说法是,红军长征到陕北,王震率领一支部队驻扎在绥德。而不少米脂女学生投奔革命与绥德红军结下伉俪,使此民谣广为流传。

绥德位于榆林东南部,无定河下游,素有“天下名洲”之称,是历史上陕北的“旱码头”。就在这片充满神奇而浪漫色彩的土地上,养育了一代又一代杰出的好儿郎。

当年的羊肠小道,阻碍了绥德经济的发展,绥德儿郎的视听。于是,多少年来纷德汉子们一心想要走出去,让自己的家乡变的更美好,让自己的见识更广泛,遵循着那句“要致富,先修路”的谚语,绥德儿郎竭尽全力,无私的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岁月,在这批兢兢业业的人里,那位绥德县交通局局长、地方公路管理站站长——魏崇向,更是一位杰出的代表。出生于1953年的魏崇向,土生土长的绥德人,从小为艰难的生活而发愁,因为道路的不畅通,经济的不景气,使得他在幼小时立志要为绥德的崎岖山路奉献自己的一生心血与精力,使人民能更好的走出去,了解外面的世界,带回先进的科学技术与设备,为绥德注入一滴新鲜的血液,为了这一目标,从小他就刻苦努力的学习文化知识,丝毫不敢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1977年从西安公路学院毕业的他,为了当年的誓言与掌握的科学技术,他毅然放弃了更多有发展前途的机会,运用自己的学识,结合具体工作搞研究、勤思考、肯钻研、潜心研究公路,桥梁的设计与修架,用理论指导实际,先后设计施工建成绥德县第一座无定河中水位葵花式漫水桥,此桥经济适用,在榆林地区大力推广,现仅绥德县就修此桥型16座;施工设计建成我区第一座1——50m大跨径空腹石拱桥,在黄土丘陵沟壑区大胆的采用大跨径比采用小跨径可节约投资40——50%;设计建成我省第一个无面板加筋土档墙。这些项目研建的成功经验很快在全区大量推广,经他亲自设计施工新建桥梁100多座、道路300多公里,为发展地方公路事业加快了步伐。在实际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经验,魏崇向,多次受到上级的表彰,由于业绩的突出,贡献颇大,1983年,被组织委任到地方公路管理站当站长。

初当站长,他并未直接回到机关坐办公室,而是应和绥德公路建设的需要,连续完成了绥清路改造、千狮桥新建和城区二级路改造任务,直到89年才回到站上工作,因为公路站所养护的150公里排水防护设施不配套,路况很差,所以魏崇向也并未闲下来,为了把地方公路的养、建、管工作搞上去,他制定了“一年打基础,两年变面貌,三年至五年赶先进”的目标。整建了道班,他放弃了节假日,加班加点,有时亲自带上站养护管理员,一天徒步或骑自行车几十里到各道班检查指导工作,有时顶酷暑、冒风雪、经霜寒、忍饥渴,实地考察、亲自测量搞设计。魏站长爱学习,经常组织干部职工学理论,使职工树立起“以路为业,以班为家,以勤养路,以法治路”的养管思想,齐心协力搞工作,路容路貌大改观。

92年公路站由全区倒数第二名一跃成为全区第五名;93年跃居全区第二名实现了县公路局全部硬料化;95年被命名为地级文明单位;96年被省公路局命名为系统文明站;97年、98年、99年均居全区第三名。

成绩面前,魏站长并未止步,他根据近几年来养护存在的问题,提出打破干部、工人界限、层层聘任、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制度。并立下了六个转变:一是由依赖性的养管转变为主动性的养管;二是由突击性养护转变为经常性养护;三是由低标准变为高起点、高标准;四是由一般性管理转变为依法治路;五是由定期检查转变为不定期抽查和自查;六是由单一经营的思想转变为以路为主多业发展,以副促路。实行工资奖金与工作业绩挂钩、各项指标细化、量化。对地方公路的养护实行“包”字上路,联路计酬,定额考核的分配方式,由各班班长带头,承包管理、核死基价、包死任务、签定合同、超奖欠罚,对好路率鉴定和百分制实行双奖双扣的经济承包责任制,大胆改革,一套严格的管理办法,在各道班形成抢养好路,争上优良的局面,截至99年底共完成好路里程136.5公里,其中优等路65.5公里,良等路70公里,好路率90%,完成文明路段67公里,标兵道班3所,文明道班10所,全优路段67公里,三级油路42公里,四级油路30公里,查处违章事件2400多起,收回赔偿费占用费近5万元,违章处理率96%以上。

1999年县委任命政绩突出的魏崇向为交通局局长,重任在身,他更是为全县交通事业日夜操劳,在他的领导下,县交通局各项工作连上新台阶,在资金严重短缺,设备不足的客观困难下,动员群众义务投劳修路基,政府补助投资铺油路,2000年又新铺油路21公里,新修桥梁十几座,使87%的乡镇通了油路,为了实现乡乡通油路打下了基础。

辛勤的工作,努力的耕耘,得到了各上级部门的赞扬与好评,同时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2000年绥德县公路管理站被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回顾过去的一年,魏崇向无不感慨的说,在公路建设资金严重匮乏,交通修建任务更加繁重的形式下,我们充分调动系统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团结一致,勇于创新,克服困难,较好完成了各项交通工作任务,取得了满意的成绩。

工作上,魏崇向是一位扎实能干的好领导;生活中,他是一位热情且严于律己的好儿郎。他虽是局、站党政一把手,负责局、站年度计划、年终检查验收工程项目的设计,但他从没有借此机会吃、拿、卡、要,以权谋私,而且能严格把关,规范管理;特别是他负责的每一个工程项目中,求情、送礼、请客、偷工减料的事时有发生,可魏崇向同志从未接受过一次,而且要求公路技术人员一定要严格把关,一但发现工程有不合要求的一律返工,并一次性扣留全部工程质量保值抵押金。近年来,一些公路工程管理人员经常有亲属包工,而魏崇向也有不少亲戚上门缠着包工,可他无论是过去当施工技术员,还是当局长、站长都从未给他们开过绿灯,因此不少亲属冷落他、埋怨他,可他却说:“有亲属做工易惹是非,工作不好搞,我一生清清白白做人,坦坦荡荡办事,要对得起党,对得起人民。”

朴实的语言,憨厚的性格,映照着一位平凡的绥德汉子光明磊落的工作与处世态度。也就是因为有这样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好领导、好同志,才能几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在公路战线上,他那人生两大诺言:“建更多的桥,修更多的路”,也会乘新世纪的春风逐一实现。

(刘冰 吕新涛)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