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1年03月15日

陕西工人报企业形象 迎接新世纪 实现新跨越 而今迈步从头越

当前版:第A4版:企业形象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企业形象
04

而今迈步从头越

——记高速发展中的蒲城县电信局

世纪之交,西部大开发的隆隆炮声,把陕西这个西部的桥头堡变成了一个建筑工地,一幢幢摩天大楼拔地而起,一条条高速公路纵横驰骋,一根根光缆四通八达……在这热火朝天的建设高潮中,作为基础设施的电信业获得了长足发展。而蒲城县电信局紧紧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采取得力措施,克服种种困难使全县电信业得到了飞速发展,通信能力建设和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喜人,由1994年以前在全省各县、市(区)局中排名36位,到1995年一跃而为第十位,1996年升到第三位,1997年升到第二位,1998年后名列第一位。一个农业县,其电信业的发展何以能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近日记者慕名来到了蒲城,追寻他们飞速发展的轨迹。

蒲城县电信局局长张文凯接待了记者,在谈到蒲城县电信业快速发展的原因时张局长说:西部大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是关键,特别是进入信息时代,通讯已成为国民经济和人民群众生活必不可少的一种交流和发展手段,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繁荣忙碌的商品交流,也对通信市场提出了更高、更新、更快的要求。同时加入WTO又犹如一支强烈的“兴奋剂”,由不得你再在那里迈着四平八稳的方步慢慢地前进,这是一个快速奔跑、跳跃的时代,别说止步不前,就是发展慢了都会被淘汰。正是这种危机意识和紧迫感,使局领导班子和全体职工很快形成了“发展自我、服务社会、促进发展、共同繁荣”的共识。

当今社会已进入到信息时代,电信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

抢抓机遇求发展分,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和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在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中占主要地位。蒲城县电信局一班人充分认识到电信通信业对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一开始就指定了通信建设高起点、高速度、高质量、超常规发展的模式。1989年1月21日,市话开通了纵横1000门自动电话,从此蒲城人告别了“摇把子”时代。1993年10月,他们又更新扩容引进5400门程控电话。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此工程,作为1994年要办的十件大事之一,并在资金上给予有力的扶持。借此良机,电信局领导班子审时度势,抢抓机遇,在市话扩容工程施工的同时,超前决策,开始实施农话交换点改制工作。在5400门程控电话开通之前,农村交换点已改制了七处。1995年初,市话5400门程控电话开通,一下使蒲城电信建设步入快车道。电信局干部、职工乘势而上,坚持通信为本,质量第一和早起步,不停步,迈大步,避免失误,少走弯路的原则,继续加快农话交换点改制。经过几年不懈地努力,以市话为龙头,以农话为重点的电信通讯网络,犹如五光十色的彩练铺架在蒲城这块黄土地上。近十年来,他们累计新立杆路2387多杆公里,架设电缆2545波长公里,架设光缆248波长公里,完成了京太西光缆及西铜光缆蒲城绕城工程,完成蒲渭光缆蒲城段工程;重建新建农话交换点30处。市话用户累计发展到14640户,增长27倍,农话用户累计达到25118户,增长91倍,公用电话发展到900部,数据用户295户。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由1995年全省各县(市)局名列第十位到1998年度跃为第二位,其中农话名列全省首位,多年来一直成为县利税大户。1999年8月,全省农话发展与维护现场会在蒲城召开,来自全省100多个县市的电信局领导详细听取了他们抢抓机遇大力发展农话的经验并把他们“抢抓机遇,先行规划,年度实施,加快速度,步步推进”的经验向全省推广,他们观念新,干劲大,起步早,工作细的作风受到与会者的称赞。

这些喜人成绩的取得,是他们坚持“发展是硬道”的结果。蒲城县电信局干部职工没有停留在“等上级文件,等别人经验,等时机成熟”的老套子里,而是抢抓机遇,积极进取,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埋头苦干,敢为人先。局领导班子带领全体员工同心协力,紧紧围绕电信要发展这个中心,同唱一台戏,走活了一盘棋,同时坚持从县情出发、开拓进取、周密计划、分步实施、重点突出、有条件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不断使通信发展上档次、上水平。

蒲城县电信局之所以能超常规发展的关键在于,他们有一套团结务实、廉洁高效的领导班子,有一支珍惜共事机遇、密切合作的管理干部队伍;有一支不断进取乐于奉献的专业技术队伍和一支思想稳定奋发向上的职工队伍。更重要的是他们有一个好带头人,局长兼党总支书记张文凯出身行伍,西藏高原十余年军旅生涯的锻炼,铸就了他坚强刚毅的性格和吃苦耐劳,勇于进取的精神,十几年邮电局局长、电信局局长的工作岗位,又使他对电信业发展对地方经济的促进作用比别人有着更深的理解。因此,当信息革命的浪潮风起云涌之时,他清醒地认识到电信业发展的春天到了,这个机会若抓不住,电信业将失去一次难得的快速发展的机会。因此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实现全县交换程控化,传输数字化,城乡一体化成为他们的目标,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这一目标已经实现,全县373个行政村全部通了电话,名列全省第一,他们欠费收缴工作的经验一直在全省推广。

转变机制增活力

1998年5月无线寻呼分离,9月邮电分营和1999年6月移动电话分离后,电信局作为自主经营的国有企业在建设、发展、经营、服务上均发生了巨大变化,企业在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同时还要千方百计提高经济效益,这就要求电信企业转变机制,内强素质,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以用户为中心,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目标的商业化经营运行机制。为此他们在管理体制和经营体制上实现了五个转变。

一是实现了单一的综合管理向专业化管理转变。电信通信能力的大发展与管理办法陈旧的矛盾日益突出,支撑系统的建设和管理必须与能力建设同步进行。为此他们在全省率先建成了交换设备,电源设备,公用电话集中监控系统和自动计费系统,有效地保证了设备运行质量,提高了服务水平。同时改革管理体制,成立了8个中心,实行专业化管理,把责、权、利最大限度地落实到专业部门,使管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大大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

二是内部化制度向市场化制度转变。为适应新技术革命的要求,传统的业务流程必须改变。过去,电信部门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基本是按内部需要制定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已难以适用。因而他们站在有利于服务社会和用户需求的高度上,按照“迅速、准确、安全、方便”的方针,重新修订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以便贴近市场,服务用户,对《经营承包责任制管理办法》、《生产奖考核办法》、《创佳评差活动考核标准》的修订和完善,加大了为用户服务的力度。同时向社会公布了服务承诺,在营业窗口开展创星级服务工作,强化服务意识,规范了服务行为。

三是用工制度实现了多元化。电信业由于长期垄断经营形成了用工制度上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的僵化模式,企业缺乏活力,随着电信业激烈竞争格局的形成,电信业作为企业用工制度的转变成为必然。首先他们在全局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从形式到思想上动摇和消除了“铁饭碗”观念;其次对管理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实行年度述职考评制度,对每个述职干部进行测评打分,民主评议,将考核结果作为任用的主要依据,再就是坚持德、勤、能、绩全面考核,做到能上能下,能出能进,一岗一薪,易岗易薪。对屡犯错误和不合格的部分合同工予以开除和解除合同,进一步优化了职工队伍。

四是实现由单一专职网点营销向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化营销转变。为了扩大电信业务营销,他们除28个专职营业网点外,还采取向社会公开招标、择优录取的办法,录用30多名社会营销人员,他们为宣传电信业务,发展电信用户,发挥了非凡的作用。尤其是实行全员营销后,从局领导到每个职工,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身上有任务,职工主动跑市场,抓业务,使业务迅速发展,市场占有率很快上升,蒲城电信农市话用户普及率达到7.01%,高出全省平均占有率6.8个百分点。

五是实行了由单一奖金与效益挂钩向多种形式的经营承包转变。他们对县局营业单位和28个分支机构全面实行了包收入、包欠费收缴、包服务质量、包支出、包安全生产、挂奖金工资的“五包一挂”承包责任制,按照绩效以百分制计分考核。对经营部门主要实行通信建设、业务收入、成本费用、服务质量完成情况的责任制考核。对运行维护单位实行目标责任制考核,主要考核通信质量、服务质量、设备运行有效率。用工讲能力、分配讲贡献,根据突出能力,倾斜营销和技术岗位的原则,采取了多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把业务发展和质量指标与个人利益紧紧挂钩,极大地促进了干部职工积极性的发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以张文凯局长为首的领导班子解放思想,励精图治,大力改革,一套新的科学的管理体制为企业带来了无穷的动力和用之不竭的发展活力。

近年来,蒲城县电信局取得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丰收,在自身得到飞速发展的同时,也赢得了社会的一片赞誉。回顾近十年电信局的发展历程,局长张文凯深有感触地说:“小发展大困难,大发展小困难,不发展更困难,电信局作为公用企业,只有把基础设施建设好,满足了市场需求,其他各项工作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他们将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为广大群众造就一个良好的电信业务环境,为促进蒲城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他们决心以一流的服务、一流的管理、一流的业绩展现蒲城电信良好的精神风貌,努力为争创国家级文明单位而不懈奋斗,高歌猛进!

(遇春 宋健 滑战林)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