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1年04月03日
维权之页
03

感谢广大读者参与“讨论”等待富平县尽快解决问题

3月1日,本报刊出“三位老人不见公道已撒手人寰,富平县政府依然推诿麻木不仁”一文,披露了富平县8名退休职工因为老无所养、衣食无着走上漫漫上访之路,在本报多次曝光依然遭到冷遇推诿的问题,因而引发的“富平8名退休工人讨公道讨论”,在全省广大读者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就在3月1日报道刊出当天,本报维权热线就接连接到咸阳国棉一厂、七厂、彩虹厂、西安市商贸委、陕西经贸学院、省化工学校、铁一局等单位20多位读者打来的电话。在之后的日子里,数以百计的电话、来信飞到了编辑部,参加讨论的读者遍及全省,他们有法律工作者、企业干部、工会工作者、机关公务员、大中专院校教师,甚至还有公安干警和驻陕部队的同志,更多的则是来自火热一线的普通职工。

在这些来电、来信中,广大读者无不对富平县8位退休职工的凄苦遭遇掬一把同情之泪,表达全省职工的关切之情。一些远在延安、榆林贫困地区工作的读者还表示节衣缩食,准备拿出他们未必能按时发放的菲薄的薪水向这8位老人表达他们的一份心意。正如榆林一位张先生在电话中所说:“这些老人为本地经济为陕西发展贡献出了一生,如果让其老景凄凉,岂只是当地政府的耻辱,也是我们全省工人阶级的悲哀”。对于当地政府的作为,广大读者也发表了他们的看法,其中不乏火气和愤怒;出于理性和导向的考虑,我们仅仅刊出了一少部分,并作了大量的删节和省略。最使我们欣慰而又感不安的是,我们仅仅履行了工人报刊一点代言职能,就得到了广大读者的高度评价,宝鸡一些读者称“我们为拥有一份属于工人自己的报纸感到骄傲”,周至县一些今年漏订了报刊的读者专门补订了报纸,商洛地区一些厂矿读者反映,他们每天一见陕工报就先看“讨论”如何了;许多读者还亲自登门看望本报维权部记者,表达他们的感激支持之情,渭南几位读者还给本报写来诗篇,面对这一个个热情的来电,一封封充满殷切的来信和工友们赤诚的面庞,我们在深感“惭愧”的同时,唯有按照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精神,握紧笔杆,认真工作,为捍卫工人阶级利益多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由于编务繁忙,对于遍及汉水之滨、黄土高坡广大读者的来信,我们无暇一一回复;限于版面,许许多多的稿件也无法全部刊出。我们再一次向关心此次讨论,关注富平县8名退休工友命运,关爱维权部工作的朋友们道一声真挚的感谢。

由于近日从富平方面传来口信,富平县已着手研究这8名退休职工问题,因此上我们的“讨论”暂告一个段落。但我们仍一如继往关注这8名退休职工的命运,也希望富平县委、县政府能按照国家政策(见相关文件节选),尽快给这8名老人一个完满的结局。我们和广大读者一起耐心等待着他们有一个书面正式的答复。■本报记者郝振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