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1年04月11日

陕西工人报企业形象 开拓奋进 重铸辉煌

当前版:第A4版:企业形象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企业形象
04

开拓奋进 重铸辉煌

——西北电建一公司宝二电厂4号机组安装工程创全国一流纪实

文/成功志 朱朝范

渭北塬上,千河侧畔,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曾历时十一年又四个月,日上劳力十万之众,兴修了一座著名的水利工程——冯家山水库。时至今日,我们无法想象当年十几万人盛夏挥汗,寒冬呵冻,人拉肩挑,移山开石的宏伟劳动场面。据记载,冯家山水库建成后,有效库容二亿八千六百万立方米,以灌溉为主,兼做防洪发电养殖,灌区辖宝鸡地区六县农田一百三十六万余亩,自一九七四年蓄水运行后,旱田得润,五谷丰登。或许是冯家山水库建成后留下的伏笔,或许就是这座宏大的水利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自一九七零年冯家山水库动工,三十年弹指一挥间,在距冯家山水库六公里的地方,一座一百二十万千瓦的大型火力发电厂巍然屹立在古老的千河河道上。如果说冯家山水库的修建,堪称陕西农业发展史上一座丰碑的话,那么这座百万电厂的建成却演绎了陕西电力发展史上令同行业为之骄傲的一段业绩。二零零一年二月二十八日六时十八分,则是这段业绩辉煌的顶点。

西部第一、国内一流的纪录诞生了,谁也不敢相信这是西北人干的,就连西北电建一公司人也不敢相信,这历史性的纪录竟然出自自己之手

2001年2月28日凌晨,当绝大多数人们还在睡梦中的时候,地处宝鸡千河川道中的宝二电厂工地,由西北电建一公司承建的4号机组顺利完成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该机组自首次冲转到168小时试运行一次圆满完成,历时12天,燃油消耗量736吨,连续满负荷时间136小时,连续平均负荷102.4%,热控自动投入99.19%,保护装置投入100%,发电机漏氢量0.33立方米/天,轴振最大不超过76微米。各项综合技术指标达到了国内同类型机组一流水平,部分指标创造了全国第一。下面是一组极有说服力的数据:

168小时满负荷试运期间连续平均负荷率,优良标准为≥90%,实际达到102.4%小时;168小时满负荷试运期间连续满负荷运行时间,优良标准为≥96小时,实际达到136小时;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期间热控自动投入率,优良标准为≥90%,实际达到99.1%;首次冲转至完成168小时满负荷试运天数,优良标准为≤90天,实际只用了12天;从开始至结束168小时满负荷试运次数,优良标准为≤3次,实际一次取得成功;首次吹管至结束168小时满负荷试运燃油消耗量,优良标准为≤4000吨,实际仅消耗736吨;……

对于业外人士来说,这些数字也许说明不了什么,然而对于电建行业业内人士来说,每一个数字都如同金子般珍贵,每一个指标都意味着一个新的西部纪录乃至全国一流水平的产生。

在这历史的一刻,日夜奋战在建设一线的西北电建一公司宝鸡分公司经理罗先奇、书记周惠林、总工孙宝华、副经理冯永溢、生产副经理孙国强、副总工徐双科,6名领导及参加试运行的100多名建设职工,望着这一系列新的记录,激动的心情已经无法控制,他们眼含热泪,相互举杯欢呼。总工孙宝华被职工们高高地抛起来,用建设者特有的方式,宣泄着他们成功后的喜悦。

为了这一成绩的取得,公司经理黄希圣,这位在电建行业奋斗了大半生的老电建人,多次亲临现场,指挥安排生产。在4号机组168小时试运期间,他在宝二一线守了七天七夜。6时18分,当这一对公司今后发展至关重要的历史时刻到来的时候,是他亲自用手机将这一喜讯报告给公司总部其他班子成员及众多关心支持公司发展的领导。

为了庆祝这一成功,公司副书记苏广顺带领公司总部有关科室人员,带着一箱茅台酒,驱车赶到宝鸡二电厂工地,对参战职工进行慰问和祝贺。因为这一骄人战绩的取得,不仅是省电力公司、宝鸡二电厂有限公司争创全国一流品牌正确决策的结果。更是西北电建一公司抓住历史性机遇,顽强拼博付出巨大的代价干出来的。可以说,每一个珍贵的数据,都是他们心血的凝结。

回想起安装4号机组的日日夜夜。面对着西北电建一公司的辉煌的过去和在市场经济下面临的困境,谁能不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西北电建一公司曾经所向披靡,有过辉煌的业绩,在全国电建行业号称铁军。但英雄也有落难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西北电建一公司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西北电建一公司组建于1952年,是国内最早的电建队伍之一,是西北地区火力发电设备安装的骨干企业。公司成立近五十年来,先后建成电厂36座,装炉50台23461t/h,装机82台6760MW。先后荣获国家、省、部授予的各种荣誉42项。是国家建筑行业最高奖鲁班奖的首批获奖者。由他们承建的陡河电厂一、二期和秦岭电厂二期工程分别被评为国家优质工程,荣获国家建设银质奖。1987年被评为全国先进集体并荣获“五一劳动奖状”。

近五十年来,西北电建一公司以敢打硬仗著称,被誉为全国电建行业的排头兵。70年代他们在承建河北陡河电厂期间,遭遇了举世骇闻的唐山大地震,600多名职工及其家属把生命留在了陡河电厂工地。震后,面对被地震摧残的陡河电厂,日本专家直摇头,认为凭着中国人的设备和实力,要恢复电厂建设工作,简直是不可能的。然而西北电建一公司的将士们没有气馁,他们掩埋了兄弟姐妹们的遗体,擦干了身上的血迹,又投身到电厂的建设中去,凭着他们的智慧和拼搏,不仅保证了工程速度,而且被评为国家优质工程,并获得国家工程建设银质奖。

90年代他们承接了蒲城电厂建设任务。蒲城电厂一期一、二号机组,为当时陕西省首次引进国外机组,其自身特点“傻大、笨粗”,而且机电控制系统远远落后于同期国产机组的水平,让它发出电来,难度超过了人们的想象。令人称奇的是这组较为落后的设备被西北电建一公司安装到位后,不仅发电量大大超过了事先的预料,而且几年过去了,其运转的平稳程度还远远超过很多现代化程度较高的新设备。

应该说西北电键一公司在计划经济时代创造了骄人的业绩。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国家由于调整产业结构和东西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地处经济落后地区的西北电建一公司,一直没有机会承建600MW以上机组,没有机会接触国内国际火电施工先进管理思想和科学的施工工艺。加上在计划经济时代已成为传统的只注重速度而忽视安全文明生产,只注重内在质量而忽视外观工艺的提高,只注重企业规模的扩大而忽视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使企业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丧失了一次又一次机遇。1999年企业在施工任务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市场开拓屡屡受挫,难度进一步增大。企业发展陷入了历史上的低谷。企业开始在被动中忍受痛苦的煎熬。

落后并不可怕,知耻者而后勇,逆境中起步,方显英雄本色

落后可能使人衰落,也可以使人猛醒。而只有在逆境之中,再创辉煌方显英雄本色。西北电建一公司毕竟是一支电建行业的老牌劲旅。面对困难,他们没有退却,没有服输。以黄希圣为经理的企业新领导班子,一方面反复审视企业在适应市场经济中所存在的问题,一方面组织人员到外地参观考察,对照先进寻找差距。领导班子很快统一了思想,明确了认识:一是坚决甩掉过去背负着的荣誉包袱,敢于承认企业目前自身的落后,同时要有敢于向全国一流挑战的勇气和信心。二是必须转变观念,从抓质量、筑精品、创品牌着手,重新确立企业的奋斗目标,从科学施工,先进管理入手,抢占市场制高点。三是要继续发扬西北电建一公司“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企业精神,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了重铸企业形象,再大的困难都要克服,再高的目标,都要努力实现。

在统一思想,明确认识后,企业领导班子首先提出了把正在建设的宝鸡二电厂2号机组建成全国一流工程的奋斗目标。他们先后两次组织生产经理、工地科室领导、总工、书记、工地专责、班长和技术人员赴山东等地观摩学习,找出不足,明确对策。当时二号机组大部分工程已经完成。经理黄希圣果断地决定,未完成的工程必须严格按全国一流工程的标准施工,已经完成的工程不能达到全国一流工程标准的,要坚决推倒重来,公司经济再困难,也不能算成本帐。为了精品和争创全国一流,就是赔钱也在所不惜。宝二2号机组于1999年11月22日完成168小时试运,创造出了当时西北最好水平。向全国一流水平大大迈进了一步。

二号机组创建一流工程的过程,实质上是一支曾经辉煌的企业,在沉寂了多年后,看到了自身存在的差距,向落后的经营理念和管理观念的宣战。他们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觉醒,在不断反思中获得新生,西北电建一公司要再一次崛起,赶超先进水平。

宝鸡二电厂4号机组是一期工程最后一个机组。该工程的投产发电,将标志着宝鸡二电厂一期工程的全部竣工。把4号机组建成国内一流机组无疑成为西北电建一公司证明自己实力的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

早在开工之初,省电力公司及业主单位宝鸡第二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就明确要求,4台机组必须一台比一台干得好。这一目标已在前三台机组得以实现。省电力公司经理赵杰臣在陪同省长程安东来4号工地视察时,向省长表示,我们要求4号机组,就是要争取全国第一。省电力公司、业主单位及西北电建一公司在4号机组争创全国一流的目标上不谋而合。增加了西北电建一公司领导班子争取全国一流的决心和信心。

当年要的是速度,今日要的是精品。目标的改变必将引起观念的改变和意识的改变。一公司成功地闯过了这一关

担任4号机组安装任务的是西北电建一公司宝鸡分公司。为了实现创精品,争第一的目标,他们在开工之前,就结合工程特点,编制了施工组织总设计和各专业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施工作业指导书194份,建立了严格的技术交底及作业指导书编审制度。

他们将宝鸡二电厂前3台机组在安装和试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汇列成清单,按工地、专业分别下发,要求各工地施工班组组织讨论,找出问题的根源,逐一分类,成立了28个攻关小组,制定了37项技术创新项目规划,编制了31项创精品工程优化技术方案,全面推行创精品工程。

例如在《工艺管道内部清洁措施》中要求,对燃油管道进行全面蒸汽吹扫,对四大管道内部全面进行喷砂除锈处理,对润滑油路进行酸洗,要求安装完后用润滑油冲洗,对吹管临时管道进行喷砂除锈处理。对所有汽水油压缩空气管要求实施氩弧焊打底焊接工艺,在分部试运阶段,对机务系统全面冲洗,以防二次污染。此项措施的采取,使4号机组在168小时试运行的第三天,汽水品质全部合格,创全国之最。

他们对全厂范围内的小管道组织施工技术人员根据现场安装实际情况进行二次布置设计,对布置图逐级审批,要求各施工班组严格按图施工。

电缆敷设是以前工程最为影响外观工艺的地方,而且极易产生错放漏放现象。4号机组电缆敷设前,电、热技术人员认真查阅图纸,核对电缆放置的具体位置,列出一次性电缆清册,对电缆的合理走向进行细密研究,预先对电缆走向进行规范化分层。特别注意了竖井入口,三通、四通过桥处的电缆排列。对电缆主隧道、电缆夹层及进盘柜的电缆,做到无交叉现象,弯曲弧度一致,排列整齐美观,绑扎均匀,固定点牢靠。

他们对全厂保温工艺进行了技术审核,编制了《保温工艺卡》,统一保温工艺方法,做到全厂保温美观整齐。4号机组试运行前,他们还组织专业人员编制了分部试运管理办法,施工调试计划、分部试运设备清册、热控气动调节阀清单、热控电动执行机构清单等。使4号机组试运行在受控状态下进行。

为了把这些措施落到实处,他们还成立了以分公司经理为首的创一流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创一流活动的规划、宣传、检查验收、考核奖惩工作。小组成员的分工都有详细的界定,领导小组每30天召开一次例会,检查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对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他们设立创建精品质量专项基金10万元,进行重奖重罚。

根据以往质量通病,分公司质检站建立了《电缆敷设》、《二次接线》、《小管道布置》、《平台扶梯》、《保温油漆》、《系统内部保洁》等6个质量跟踪档案,对不符合精品要求的项目限期整改。

各施工工地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采取措施,提高施工质量和安装工艺水准。锅炉工地创精品小组要求焊接工作结束后必须除去药皮;焊瘤必须打磨平整;100号以下的型钢及φ89mm以下管道切割必须用砂轮锯;凵型螺栓安装处必须进行机加工钻孔;临时支吊架拆除后必须打磨平整。针对质量影响较大的项目编整出了10个项目优化技术措施。提出了安装痕迹“零目标”的口号。

汽机工地针对设计院对φ76mm以下管道布置走向无设计的情况,他们要求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二次设计,没有二次设计不准开工。对疏水排气阀尽可能以系统为单位集中布置安装,以便以后电厂人员操作和检修。在施工中,他们凭着强烈的责任心,发现重大设备缺陷6项。他们在认真研究图纸及安装说明同时,主动去电厂、设备提供厂及兄弟单位学习咨询,通过技术攻关加以克服。

电气工地在盘柜安装、电缆槽架安装、发电机系统封闭母线、变压器安装中,均把误差控制在1mm以内;在实现电气“反受电”重大形象的过程中,不但对自己干过的项目用自行开发设计试验报告进行自检,为防止漏检误检等细小错误的发生,表计的检验和拆装工作,始终由3人负责。对厂家配线、一次回路和二次回路的接点,都仔细进行2次以上的校对和试验。这些工作确保了“反受电”一次成功,并首次创造了“零缺陷”带电的业绩。

真正的英雄,只有在拼搏中才能体现出来,一公司不愧为电建铁军,一旦进入工作状态,便露出争创第一的本性,尽显铁军风范

宝鸡二电厂4号机组的安装成功,进一步证实了西北电建一公司仍然是一支能征善战的电建先进企业,这支队伍凭着那股锲而不舍的拼搏精神,不仅能够在计划经济时代无坚不摧,创造业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仍然能够取得新的辉煌。4号机组安装成功的每一项指标,每一个数字,都凝聚着他们心血和汗水。让人不能不回想起创造这一辉煌历史的功臣们,在4号机组工地拼搏中那刻骨铭心的日日夜夜。

分公司经理罗先奇,已经在电建行业上奋斗了30多个春秋,他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管理严格,说一不二,职工们怕他恨他又爱他。为了确保4号机组实现精品目标,他长期坚持在一线指挥,造成腰椎间盘脱出,两腿发麻,他就换一个宽皮带系上,硬是坚持到工程验收结束。书记周惠林在基层出身,他雷厉风行,说干就干,不仅能很好地协调班子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达到空前的团结,而且分工不分家,以身作则,积极配合分公司经理处理大量的具体工作。总工程师孙宝华,为了把好技术关,他连续六个多月没有回过家,连春节都是在工地上过。工程技术上他事必躬亲,每一个细小的环节都心中有数。生产副经理孙国强及副总工徐双科,身先士卒,真抓实干,带头拼搏生产一线,兢兢业业干好自己的分管工作,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分公司700多名参战职工,在企业发展的关键时刻,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工程质量要求的提高,工作量也相应地加大,这样职工只能加班加点,节假日不放假,常常每天的工作时间达到10个小时以上。电缆接线组由14名女工组成,他们多数是有家有口的,由于每天延时加班,累得一停下来就睡着了,连饭都顾不上吃。在接线紧张的时候,常常一整天吃在工地。有的女工把孩子往家里一扔,几个星期见不上一面。大冬天的,她们手冻肿了,裂了,缠满了胶布,但从未影响到工作。在转换机制改革中,有的职工因实际困难要找企业领导解决,在4号机组创一流期间,他们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竟然没有一个职工因个人的要求找过领导,他们顾全大局,对企业朴素的感情和通情达理,令人感动,可歌可泣。

一份付出,总能得到相应的回报。西北电建一公司宝鸡二电厂4号机组参战职工,用他们铁的事实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沿海发达地区能够达到的标准,我们西北人同样能够达到。

宝鸡二电厂4号机组168试运行结束后,各项数据显示,该机组的整体质量已经达到国内目前的一流水平。设备供应厂东房锅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贺电中肯定宝二发电厂4号机组属国内一流,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东方机电股份有限公司则在贺电中称赞“4号机组从首次启动到试运行结束仅用了12天时间,这在国内300MW新机组安装中尚属首次”。

原国电公司基建司司长,现国电公司西北分公司总经理刘本粹,这位对全国电力基建水平了如指掌的资深专家,肯定地认为,宝鸡二电厂4号机组的二次接线及小管道施工的水平绝对是全国第一。

宝二4号机组168小时试运行的顺利完成,恰逢国电公司安全工作会议在西安召开,国电公司副总经理周大兵在会上介绍说,四号机组的安装水平已达到全国第三。引来了参加会议的各路专家到宝二现场参观学习。给企业带来了无限的商机。

面对一系列的赞誉,西北电建一公司的领导却表现得非常冷静。我们在采访黄经理时问到4号机组的安装为什么能取得成功时,黄希圣很认真地说道:一是把宝二4号机组建成全国一流水平的机组,事实上已成为陕西电力行业各级领导的一个共识,与各级领导的高标准严要求是分不开的,我在此感谢国电西北分公司、省电力公司、宝二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宝二建设公司及兄弟同行为我们4号机组创一流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大环境;二是国家电力基建规模的压缩,速度放慢,对我们提出了挑战,同时也给我们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使合理工期成为可能。可喜的是我们抓住了这个机遇;三是归功于我们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在关键时刻不仅有良好的决策能力,而且团结务实,带领职工敢创敢干;四是我们拥有一支经受考验的,高素质的职工队伍。谈到第五点原因,黄经理谦虚地说,我们之所以成功,是我们向国内先进企业学来的。我们站在别人的肩上,理应做的最好。当我们问到企业今后还有什么打算时,黄经理充满希望地说,企业一旦崛起,前进的脚步就势不可当。我们下一步的目标,就是在蒲城电厂工程上再夺全国建筑行业最高奖鲁班奖。

这就是西北电建一公司人的精神。我们相信,曾经在中国电建史上创造过无数奇迹的西北电建一公司,一定能够在新的历史时期创造更辉煌的成就。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