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1年04月13日

陕西工人报企业形象 强县富民担重任 石油钻采创佳绩

当前版:第A4版:企业形象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企业形象
04

强县富民担重任 石油钻采创佳绩

——下寺湾钻采公司纪实

文/王耿 黄永平 赵一扶

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陕北革命老区经济发展迅速,特别是近年来,其地域经济发展势头尤为明显,这其中不乏有许多杰出的优秀企业,它们以其龙头企业的地位和作用,为其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们辉煌的业绩值得彪炳史册

——题记

甘泉县位于延安市中部,因县城西南的美水沟有水质甘甜的泉水而得名。据史书记载,隋炀帝狩猎于此,偶饮此水,顿觉心旷神怡,遂赐名“美水”。后为隋唐两代皇宫享用,用其水作肴馔,寒暑不变,烹茗清香、光滑。令人更加欣慰的是,在这出产“美水”的地方,还储藏着大量的石油。近年来,甘泉县更是把发展经济的“重头戏”落在了石油上,这个重头戏的“主角”正是下寺湾石油钻采公司。

下寺湾石油钻采公司成立于1987年。

历经沧桑,历经艰辛,历经辉煌,他们始终走的是一条发展壮大之路。

到1995年公司实现税利积累1257万元,随后逐年上台阶,99年实现税利积累2045万元,基本翻了一番,上交县财政1100万元,占到县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并一直保持着县城经济腾飞的龙头地位。

2000年,公司在甘泉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世纪之交再次创下了企业发展的辉煌,全年累计生产原油110696.33吨,同比增长84.25%,完成工业总产值2929.93万元,同比增长80.6%,实现销售收入13100.85万元,同比增长154.8%;实现利润2628.76万元,同比增长227.8%;实现税金3902.99万元,同比增长254.8%;税利积累6668万元,同比增长226.04%。

这不是一组简单的数字堆积,这是下寺湾石油人凝结的心血和汗水。

围绕目标,精心组织生产,确保全年任务顺利完成

2000年初下寺湾钻采公司确定了五大工作目标,它们是:“完成原油产量10万吨,实现利税4000万元,开发新井300口,植树10万株,节支降耗400万元。”这是一个高标准的目标,要实现它难度很大,单就钻井任务一项也是前十年该项任务的总和,为此,在压力大、困难多、任务重的情况下,下寺湾钻采公司知难而进,一是先抓好生产组织工作。保证生产建设,做到4个到位。即:投入到位,公司先后自筹资金3000万元,同时引进资金3000万元,确保资金运作和开发工作的顺利启动。组织力量到位:先后组织钻机20余部,准备井场300余人,同时专门组建土地协调组为其做好工作,2000年没有一口井因协调不力而影响进度。时间安排到位:做到了早部署、早落实,三月初一次开钻9井,为采油赢得了时间,2000年共钻井266口。技术力量到位:公司先后派数名工程技术人员驻井队随钻监督工程质量,严把钻井关。与此同时,在生产辅助组织上公司又做到三个结合。第一是把引进生产设备与公司设备相结合,确保生产任务落到实处。由于公司开发力度大,公司设备已远远不能满足生产需要,因此,公司合理安排,统筹兼顾,在作业紧张的情况下,引进部分技术水准高、设备先进的作业队伍对油井作业,既保证了进度,又学习增长了先进经验。第二是把旧井增产效果与工艺措施的应用相结合,提高油井利用率。按照当前油井生产能力,逐井号脉,提出改造措施,对减产井采取措施让其稳产,对稳产井提出方案使其增产,使旧井产量稳中有升。先后采取封水、解堵、补孔、重压等工艺措施对113口井进行了挖潜改造,使旧井增产5232吨。同时专门成立了事故处理组、油井测试组、现场监督组等,确保施工成功率稳步增长。第三是把应用措施同技术员的收入相结合,提高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加快了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步伐。

二是积极开展会战,保证任务完成。2000年上半年摆在下寺湾公司面前的生产任务比98年全年任务还重。在设备不变,人员不变的情况下,完成任务困难显而易见,非常大,但这些困难并没有吓倒乐于拼搏奉献的下寺湾石油人。公司上下动员全体职工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延安精神,与天斗与地斗,在六月份开展了夺油大会战,提出“大干三十天,夺取原油产量1万吨”。公司各部门联手作战,顽强拼搏,上半年实现了时间任务双过半,6月份后两天交油1800吨,创下了公司有史以来的最好成绩。八月份,由于天气影响,倒油受到限制,服务运输队抓住机会,昼夜不休息,产多少,运多少,确保原油生产任务顺利完成。2000年共完成修井1237井/次,清蜡625井/次,供水421井/次。

依托资源,科学合理开采,确保石油工业持续发展

珍惜地下石油资源,坚持有序开采与山川秀美建设相结合,坚持科学开采与节约土地资源相结合,坚持合理开采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坚持提高经济效益与重视社会效益相结合,这是下寺湾石油钻采公司一直坚持遵循的油田开发准则。

为此,公司千方百计走科技兴油之路,努力提高油田开发科技水平。2000年4月份费尽心机邀请石油专家,对下寺湾油田进行科学论证,使其储存面积由原来认识的84平方公里增至272.1平方公里,探明储量由2127万吨增至7478万吨,为油田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强大的地质储量保证。同时,又从大庆油田先后聘请了16名工程师成立了石油技术研究所,组建了由地质、勘探、钻井、固井、压裂、电测等专家技术人员组成的油田技术服务公司,具体负责石油开发规划、井位部署、年度开采计划以及油井每个环节的工艺技术把关,为油田的科学开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积极引进新工艺,推广新技术。2000年公司在工艺技术上不断改进。引进了先进的丛式钻井工艺,并在油区广泛使用,使公司的采油工艺和管理有了大飞跃,收效良好。压裂工艺淘汰了500型压裂作业车,改为千型压裂车作业,并选用投资少,见效快,稳产长的新型压裂液进行施工,提高单井产量,同时泡沫洗井、爆破压裂、化学解堵等新工艺也在其中得到了尝试和运用。计算机等高新技术也在跟踪测井等方面派上了用场。

科学开采保护资源,始终把环保与治理放在突出位置,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公司十分注重环保和治理工作,并将井场及其周边的环境治理工作作为重点,从排污源头抓起,治标治本、严要求、重奖罚,根除污染源,先后花费近百万元修建了三级排污池,投资300万元扩建选油站和污水处理池,逐井建围墙隔离,所有油井的污水采取集中排放、逐级过滤,直至达标,使原油的污染降到了最低程度。北沟井区的小河水逐日变清,这是公司近年来治理工作的一个十分明显的成果和见证。除此,公司又对油区井场、井区等进行全方位绿化,仅2000年到2001年冬春季节栽植银杏树就达10万余株。

深化企业改革,力求制度创新,促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学习邯钢经验、亚星经验、加快企业改革步伐。在人事制度上,公司打破干部职工身份界限,层层聘任,实行竞争上岗;分配制度上,打破档案工资制度,上下浮动、多劳多得;采购供应制度上,实行比价管理、承诺服务等等,使管理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收到很好效果。

在具体工作中,对钻井工程、生活服务、绿化基建等项目分别成立公司,并采取摸拟项目法人机制运行;对1280钻井队、机修厂等实行摸拟市场运行。在油井技术服务上,成立了技术服务公司,从开发到采油进行全方位服务。同时,利用石油开发这一主导产业积极动员职工集资入股230余万元,购置了油田作业设备,组建利源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使职工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这些本身也为企业进一步改革发展做了积极的准备和有益的尝试。在目标责任管理上,把全年的工作量按工作性质、工作要求核定,按完成量考核,个人收入同工作实绩及公司原油产量挂钩。使职工由原来不想干变成抢着争着干。在工作监督上,由经营管理科和财审科到二级单位,实施事中监督。在车辆管理上制定了《小车管理办法》等制度,集中管理,统一调度,并单车核算油材料耗,在材料领用上,严格审批制度,以旧换新。在原材料供应上,定点采购,检验入库,质量、价格不合格或不合理决不入库,进料不规范也不许入库。材料采购有职工代表监督和参与,2000年仅套管价每吨就下降了500元。在原油运销管理上,下寺湾钻采公司成立有销售公司,实行统一销售,制订了严格运销管理制度,卡两头,放中间,并严把选油、计量和延炼销售关。他们同时按照延安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成立了原油运输管理办公室、严格执行原油运输管理办法,并在多处设关布卡,减少了漏洞。

安全工作常抓不懈,下寺湾公司一是加强内部管理,处理职工内部纠纷铁面无私,二是加强生产工作安全检查,从每个工作及环节入手,将事故消灭在萌芽之中。三是加大对原油偷盗案件的查破和打击力度。工作中安保科昼夜巡查,从严打击不法分子,仅2000年就为公司挽回经济损失十几万元。

理顺引资体制,规范开采秩序,实现资源的合理开发与资产优化重组

2000年下寺湾钻采公司按照国家八部委的要求,及省、市、县的规定,对石油引资开发进行了规范管理,使引资开发运行机制与上级要求一致,投资单位发展与公司发展步调一致,引进办法与管理措施配套,走出了一条适合油田快速发展的好路子。

引资金、摆困境、促发展。99年7月底以前,由于受资金等因素的制约,油田开发一度陷入困境,为了企业的发展,为了全县经济总量的增加,下寺湾钻采公司制订了《引进资金技术管理办法》,积极引进资金,加大油田开发力度,促使企业规模大步上台阶,其中共引进资金1.3亿元,有力地促进了石油工业的快速发展。

建立健全管理机构,理顺管理体制。公司按照市、县的指示要求,及时调整机构,成立了引进资金技术管理办公室,按照“一个口子对内,一个口子对外”的原则积极开展工作。除此,他们又正确处理了“引资”与“打井”的关系。特别是在新井开发、开采过程中土地协商、井位选定、进场准备、钻机协调等方面,统一由引资办和采油二厂按照“十个统一”的原则,负责开发、开采的全过程,避免了投资商与公司在管理上形成两张皮现象,做到了管而不死,放而不乱。这样,使资金的投入与资源的利用达到了一体化,有利于投资后的统一管理和开发的整体部署。

加强日常管理,确保科学开采。2000年公司成立专门机构对投资商承包生产的油井进行规范管理。在计划任务的管理上,每月定期召开生产调度会,由生产调度下达计划,做到任务目标日清、月清、季清、年清。在油井的具体核产上和公司标准一致,与计划任务指标考核一致;生产管理上由公司统一组织,统筹安排,投资商参与监督,确保生产的正常运行。原油销售上由公司统一组织选油、化验、计量销售,统一结算油款;在投资商的经营和财务管理上,采油二厂专设机构并管理;在外来施工单位的管理上,公司严格筛选,技术力量雄厚,水准高的队伍来司作业,除此,在油井技术管理、税费管理等方面,公司也都有严格的制度和规定。

明晰产权,规范承包。2000年,下寺湾钻采公司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加大了引进后的管理力度。对所有开采期满的油井依照合同实行回收,合同期限未满的按照承包期限八年进行续签,对原来未签订合同、手续不完善的办理了补签手续,通过规范承包合同,不仅产权明晰了,而且生产有序了。

目前,公司基本具备了石油生产的科技、管理条件,随着企业实力的增强和银行资金的支持力度加大,如今的下寺湾油田开发先从借引资上规模,而后又弃引资走上科学开发的快车道。

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油田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

下寺湾钻采公司党总支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进模范带头作用,坚持一手抓党建,一手抓生产。基层支部和部门领导实行一肩挑,各部门经常以支部为单位,开展司史司情教育,发挥职工的主人翁作用,塑造艰苦奋斗、精益求精,争创一流业绩的新型企业文化,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与企业目标相结合,与企业实际,与解决职工关心的问题,以及新形势、新要求相结合,这不仅适应了企业的需要,体现了时代的特征,而且也促进了职工凝聚力和统一意志的形成。2000年由于公司的改革,不可避免地触及到了部分职工的眼前利益,一些认识不清、思想观念不新的职工出现了情绪不稳,工作不力的现象。这时党总支审时度势,及时开展思想教育,致使这部分职工不仅转变了思想观念,提高了认识,而且全力支持和拥护公司的改革措施和实施。在生产管理、技术创新以及企业改革中,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十分明显,党的感召力无时无刻不在。

宏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树立企业形象,增强职工合力为切入点,公司在职工中开展“人人代表公司新形象”为主题的职工形象工程。这在职工中产生了极大的震动和反响。2000年暴雨季节,打井队的值班房被突如其来的洪水冲走,值班人员来不及脱身,情况危急,此时此刻采油工高新明不顾个人安危,硬是冲进洪水中救起他们。在党员中开展“党在心中,党在身边”为主题的党员形象工程,这使广大党员们切实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2000年2月当公司的推土机不慎陷于洛河泥中,面对可能出现的机器报废的危险,党员李延林等7名同志,硬是跳进寒冰中清泥抢险,抢救机器。

以建设文明井场、文明施工点、文明班组为依据,公司在基地环境综合治理和职工文明生产上做文章,并为职工创造了一个舒适、文明、安全的生产环境,确保了公司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开展“争做文明科(队)”活动,把文明系列创建活动引上深入。公司先后建起职工俱乐部、乒乓球室、篮球场、职工公寓楼;绿化了院落,修建了家属住宅基地,切实为职工做了许许多多的事情。

办好企业,关键在于领导班子。下寺湾钻采公司的辉煌与发展离不开他们的领导班子,这是一个深得职工爱戴的好领导班子,它的“班长”正是党总支书记兼经理曹凤武。说起曹凤武不仅在油田系统人人皆知,而且在甘泉县乃至延安市都颇有名声。这不只因为他头上有甘泉县委委员、县人大常委、县政协常委的头衔,而是因为他的实干,他的魄力,他带领公司职工所创造的实实在在的业绩。

曹凤武1981年参加工作,87年进下寺湾钻采公司,先后担任过运输队长,生产科长,副经理,95年被任命为公司经理。

上任伊始,公司正处在生存发展的关键时刻。他带领班子成员开拓创新,使公司面貌发生了极大的改观。几年来公司原油产量逐年上台阶,经济效益稳步增高。仅99年上缴县财政达1100万元,占到了甘泉县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这辉煌的业绩得益于他善经营懂管理,得益于他创新的观念和意识,得益于他驾驭全局的领导才能和风范以及自身深厚的修养和素质。

在工作中,曹凤武严于律己,一丝不苟,为了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他呕心沥血,有时甚至连续几天几夜不休息。95年他任经理,96年在他的领导下公司在桥镇孟家洼打出了日喷500余方的陕甘宁第一井——泉4—3井,致使当年原油产量一举突破了4万吨大关,创下了磨刀石上夺高产的奇迹。

生活中的曹凤武勤俭朴素,平易近人,他当副经理时与职工同吃同住的情景至今仍被职工们传为佳话。即是当了经理,他也不忘每年春节来到生产一线慰问职工,同吃年夜饭。

除此,他还是一个富含爱心的“关心下一代优秀工作者”。他不仅千方百计为企业职工解决实际困难,而且又积极支持油区各乡镇的教育事业,公用事业,公司多次为社会建校、修路、筑桥帮困扶贫。

几年来,下寺湾钻采公司在经理曹凤武带领下,班子成员团结协作,党政工团齐抓共管,职工爱司如家,政通人和,致使企业生产经营始终呈良好发展势头。

尾声

展望未来,在西部大开发进程中,下寺湾钻采公司的干部职工在以曹凤武为首的班子领导下,不惜拼搏奉献,创造了世纪之交的辉煌,然而,他们并没有陶醉。2001年下寺湾钻采公司的新目标已经制定。他们力争原油产量确保15万吨,争取16万吨,新打井300口,实现利税积累8000万元。这是一个宏伟的目标,这更是一个艰巨的目标。要实现它任重而道远,要实现它必将还要经过一场苦战。

但下寺湾钻采公司有班子坚强的领导,有乐于奉献,甘于吃苦耐苦的职工队伍及其甘泉县委、县政府领导的关怀和支持,我们相信他们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