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1年04月23日
维权之页
03

航天路上播种人

翻开他的履历表看到的是一串闪光的足迹:连续荣获原航天工业总公司通令嘉奖、航天奖、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等殊荣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去年又被陕西省国防科工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的荣誉称号。他就是我国液体火箭发动机领域的主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我国长征四号乙火箭副总设计师,航天11所研究员张恩昭同志。

40年来,他先后参加并领导了某系列火箭发动机和长征系列火箭发动机的研制工作,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和国防技术现代建设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为了完成我国第一台整机双向摆动的发动机总体方案和结构及一些关键部件的设计,他夜以继日奋战在研制工作的第一线。经过大量的计算、分析、实验,他成功地解决了发动机在双向摆动过程中存在的系列技术难题,为发动机的研制顺利进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过几年的艰苦攻关,使发动机性能和工作可靠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长征四号A运载火箭两次成功地将风云气象卫星送入太阳同步轨道做出了贡献。作为发动机研制的主要贡献者,张恩昭的心中同样充满着无比的自豪和由衷地欣慰。但面对该运载火箭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该型号发动机获全国科学大会奖、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的荣誉时,他却只是淡淡地说:“得不得奖无所谓,关键是要研究出点真东西,出些实实在在的成果。”或许就因因为这些吧,张恩昭始终赢得大家的敬佩。

多年的航天型号研制工作,使他养成了一种务实、敬业、勤奋的工作作风,也使他在这一领域硕果累累。他撰写的多篇论文都曾在技术交流会上宣读过。他的研究成果曾先后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1项、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

如今,年过六旬的张恩昭面对接踵而至的荣誉和一项项研究成果,他认为这些都是果实,也是新播的种子。他将在这拼搏了四十多年的航天路上,播洒下更多希望的种子,去继续弹奏他那铿锵激越的生命之曲! ■杨军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