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北京专家坦言未来奥运:
中国夺金难度加大
虽然我国选手在悉尼奥运会上取得了28枚金牌、59枚奖牌的辉煌战绩,但北京体育大学副校长田麦久等多位著名学者经过深入研究坦率指出:未来奥运会中国选手表现有可能出现波动。
他说:首先,我国多年来形成的竞技优势项目,在悉尼奥运会上得到了充分展现。相关项目要在今后奥运会上,继续取得如此突出成绩难度很大。
统计表明,悉尼奥运会我国乒乓球、羽毛球、跳水、体操、举重、射击、柔道等7个优势项目共获得了26枚金牌、53枚奖牌、411分,占奥运会中国得金牌得分总数的比例分别高达92.9%、89.8%和90.5%。其中,女子举重与乒乓球参赛全胜,羽毛球五金取四,跳水八金得五,按照一般运动规律,这已经接近优势项目得金牌数的极限。
第二,悉尼奥运会28枚金牌半数以上是在临界状态下夺得的。今后继续保持如此之高的夺金概率比较困难。
北京体育大学学者以比赛过程中我国金牌选手与对手竞技时表现出的对比状态,将28枚金牌分为明显优势、一定优势和微弱优势三组,请体育界权威人士判定各项归属。结果发现,在势均力敌的比赛中,我国选手因发挥特别出色或周边环境出现有利因素而仅以微弱优势夺得的金牌达15枚,涵盖了我国奥运夺金9个大项中除跆拳道外的所有大项。如杨凌在男子移动靶射击、熊倪在男子三米板单人跳水比赛中夺金的优势就分别只有0.1环和0.3分。
与此相对应,以微弱劣势负于对手屈居亚军的项目,具有冲金实力。但我国在悉尼奥运会上只有跳水3项、女子高低杠、男子花剑团体、女子63公斤级柔道、女子运动手枪、男子体操个人全能等8个项目是以微弱差距输给对手、获得银牌的。两项相加,悉尼奥运会我国选手在23个“临界项目”中,夺得15枚金牌,这样高的获胜概率显然应该感谢命运之神的“垂青”。
第三,我国劣势项目赶超世界先进水平需付出多年的艰辛努力,短期内难以形成大批“金牌增长点”。
我国实施“重点发展优势项目”战略已有20年,在取得辉煌成绩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非奥运重点项目的发展。加上地域学、遗传学因素的影响,我国选手在除举重外的绝大多数体能主导类项目、拳击、摔跤等对抗性项目以及足、篮、排等集体球类项目中,还处于明显落后状态。
(李贺普 奚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