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弘扬先进模范的奉献精神
——我省2001年“五一劳动奖章”及“五一劳动奖状”获得者事迹简介
张秋虎,男,53岁,西安市市政工程管理处机械管理所车间主任,西安市劳动模范。随着市政建设的发展,进口设备的引进和先进设备的增加,维修任务加重,他为了掌握进口设备的维修技术,自购专业书籍,认真钻研业务,先后自制了“机械压力表”、“机床中心架”等10套专用工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他参与的技术改造项目大的有18项,小的达40多项,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达40多万元,节约外汇20多万元。他进行技术改造创新的“巧用钢丝绳”、“进口平地机轮胎的改造”等十多个项目,由于操作方便、实在耐用,在实践中已得到普遍运用和推广。他连续多年评为市政处先进个人,并被评为西安市“十大技术革新能手”。
黄省身,男,50岁,中共党员,中国标准缝纫机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他依靠企业班子的团结和合作,依靠职工的信赖,“创造条件改革,创造条件发展”,向管理要效益,向改革要出路,向技术要后劲,从“加强管理”到“严格管理”再到“细化管理”,使企业一步步达到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通过“学邯钢”、建立厂内银行体系,达到了事先控制,1997年至2000年共节约成本3648万元。他重视技术开发,主持制定公司“九五”新产品开发计划,开发出了具有90年代国际水平的新机型,几年来新产品产值率达50%,2000年完成工业总产值42000万元,实现利税10823万元。企业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本人也荣获西安市劳动模范和全国轻工系统劳动模范称号。
黄亚平,男,41岁,中共党员,西安晚报社记者。他爱岗敬业,7年来共发表新闻稿件2500多篇,20多次获得全国、省、市级好新闻奖。2000年1月24日,西安晚报以他的名字推出《黄亚平热线》,他以高昂的热情和忘我的敬业精神全身心投入工作。一年来,《黄亚平热线》传播真善美、抨击假丑恶、坚守良知、昭显天下,深受广大市民的喜爱与好评,成为读者最喜爱的知名品牌栏目。他在采访中约法三章:不让车接车送;不吃拿卡要;不谋取私利。对贫困者、残疾人除了通过法律和舆论给予援助外,他还经常拿出工资进行资助,想方设法帮助群众解决问题。他年年被评为报社的先进工作者,并获得省、市优秀新闻工作者和西安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陈增茂,男,48岁,中共党员,铜川鑫光铝业有限公司四分厂厂长。他在分厂内部大力推行科学的系列化管理制度,本着“提质、降耗、增效益”的宗旨,大胆提出“三低二高”(低电压、低分子比、低电解温度、高铝水平、高总高)的电解新工艺技术条件,经推广应用后,到2000年底,全分厂七项指标均超过公司65KA系列历史最好水平,与投产初期相比,一年多产原铝867吨,节电65万千瓦时,阳极糊单耗降低18公斤/吨铝,几项合计,创效益1595万元。同时这一工艺技术成果也为解决65KA系列电解铝生产管理中工艺技术条件的调整,提供了科学依据。他参加工作以来,获厂级先进21次,并获市、省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马海民,男,53岁,中共党员,蒲城县新华书店经理。他从事图书发行36年,所在基层门市部一直为全县基层门市部图书销售大户。在全县最偏远的广阳乡,艰苦条件下连年创下销售万元的纪录。在兴镇门市部,坚持每月下乡送书不少于20天,常用自行车驮载百余斤图书走村串校,跑遍了辖区内的91个村和140余所学校。调回县书店后,跑遍了全县31个乡镇的373个村,每年行程达万余里。他自学业务书籍,撰写了《农村图书发行网点存在的问题》等多篇有学术价值的文章,其中一篇获全国农村图书发行优秀论文一等奖。他连续9年被县委授予“模范党员”称号,连续8年被省新闻出版局评为“书店系统先进个人”,被新华社陕西分社评为“陕西新闻出版界十大杰出人物”。
王明贵,男,51岁,中共党员,勉县温泉水泥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他在企业技术落后、濒临倒闭时,刻苦钻研水泥生产专业技术,拜访专家学者,完成技术报告40余篇,攻克了生产上的难关,产品填补了陕南空白,企业实现盈利。1985年以来,建成年产20万吨多标号水泥的两条生产线。开发的矿渣水泥通过IS09002产品质量认证,产品走俏14个省市。近年他又公开“质量零缺陷,服务零缺陷”宣言,进行企业改制,成为市、县利税超千万元的支柱企业。企业被农业部授予“全国水泥质量优胜企业”、省政府授予“科技进步单位”等荣誉称号。本人被评为“全国乡镇企业科技先进工作者”,连续三年被省政府授予“优秀乡镇企业家”称号,并当选汉中市劳动模范。
薛荫明,男,51岁,中共党员,安康沪康酒业有限公司业务主办。他精心制定了宝塔式经营、蛛网式延伸的营销方案,在全区共建立起一级销售户46户,二级销售户243户和近千户三级销售户,形成了一个由城镇到乡村并辐射到千家万户的三级营销网络,为企业争取了更大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所在的市场部连续三年超额完成任务,平均每年递增30%以上,2000年完成销售收入5108万元。他负责的片区连续三年以35%的递增率超额完成任务,个人以超额任务40%的递增率成为“销售状元”。几年来他提合理化建议近百条,公司采纳三分之二以上,创造经济效益近千万元。他连续多年被评为公司先进工作者和地、市优秀党员,获地区劳动模范称号,并当选省人大代表。
李勇军,男,46岁,中共党员,延长石油集团公司延长油矿管理局青化砭油矿选油站站长。他从事井下作业队工作十余年,工作中吃苦在前,一个顶俩抢着干,从不挑肥拣瘦,哪里有困难、有问题,他就出现在哪里,不论身份、岗位如何变化,他的本色从无改变,多次在紧急情况发生时奋不顾身带头抢救,避免了重大事故的发生和企业财产的损失,而自己却中毒、受伤。1992-1998年连续被评为局先进工作者和设备管理先进个人,1999-2000年获局“生产标兵”称号,受到广大职工和各级领导的赞誉,其事迹被新闻媒体广为宣传,2000年被授予延安市劳动模范称号。
韩兰世,男,53岁,中共党员,府谷县乡镇企业局副局长。他在担任东山村党支部书记时,东山村成为先进村,农民人均收入达全县第一。1988年在村里创办了水泥厂,为全县发展乡镇企业带了头,并成为全县三大支柱企业之一。担任县乡企局副局长后,经常深入厂矿企业调查研究,每年兴办2期厂长经理培训班,使企业管理人员的经营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多次外出考察,先后为自己分管的36个项目争取资金1.78亿元;2000年全县投入4.8亿元新上大中项目64个,相当于过去20年的投入。到2000年底,全县乡镇企业实现税金3361万元,比1992年增长527%,实现利润10941万元,比1992年翻了6番,当选地区劳动模范。
崔桂玲,女,55岁,中共党员,商洛农业学校校长、党委书记。她坚持育人为本,把德育放在首位,重视教职工的职业道德和自身修养,建立和形成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为人师表”的教育氛围。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想方设法改善办学条件,多层次办学,扩大办学规模,专业由过去的3个增加到现在的11个。组织修订了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使学校管理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轨道。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改革考试制度,实行教考分离,推行多种技能资格证书制度,在全国十几个省(市)建立了学生就业基地。她先后获商洛地区优秀共产党员和省中等农业教育先进工作者等多项荣誉称号。
苏祥林,男,52岁,中共党员,西安东方机械厂生产班长。他在平凡的岗位上三十年默默奉献、爱岗敬业,被职工誉为辛勤耕耘的“老黄牛”。为了适应企业发展,利用业余时间坚持自学专业理论,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熟练掌握了多种自动机床的操作技术,并把实际操作经验和理论知识相结合,大胆进行了多项小改小革。多年来他一人完成的工时是定额的三倍以上,质量平均达99.2%,完成品种18种。2000年他完成工时6630小时,品种13个,质量达99.3%,为全分厂之首。为使自动机后继有人,他关心帮助青年工人,先后带出学员四批26人。他连续16年荣获厂级劳动模范,连续10年获厂级模范党员,3次获陕西兵器局劳动模范,1997年荣获陕西省劳动模范。
罗秋生,男,57岁,中共党员,航空六三一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他是我国脉冲多普勒体制雷达的第一批研制人员,先后主持802工程、147-1、JL-10A等项目的研制工作并取得成功。他是“七五”到“九五”机载计算机预研的规划人,正确规划了机载计算机预研的方向和内容,使我国机载计算机的研制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保持相近,并为国内的型号研制打下了良好的技术基础。他还主持承担了国内机载计算机中处理速度最快、功率密度最大、技术最复杂的PD雷达综合处理计算机的研制,使我国雷达处理机技术上了一个新台阶。他坚持以科研生产为中心,大胆改革,形成了一支稳定的高水平科研生产队伍。他先后获中航总公司和国防科工委多项科技成果奖。
张焕青,女,33岁,中共党员,唐华纺织印染集团公司国棉三厂细纱车间乙班二组组长。她进厂14年来,敬业爱岗,勤学苦练,形成了开车稳、断头少、速度快、纱尾短的特点。她十年节约落纱时间多开车200多小时,多纺纱3500公斤,价值77000元。担任组长三年多来,她狠抓小组成员操作水平和工作质量,小组15人中有14人操作成绩达到优一级,符合率、执行率均达100%,有2人先后获省、厂级操作标兵和能手,小组整体操作水平始终保持领先。1998-2000年小组累计超产50245公斤,节约白花4830公斤,操作达标年均99.2分,清洁年均98.6分,五十根断头合格率100%,出勤率达99.98%,成为名符其实的标杆小组,她本人也多次被评为厂、集团和全纺先进个人。
仝怀章,男,50岁,中共党员,省建二公司一分司副经理。他1995年主动请求代职担任了第五项目部经理,紧紧抓住质量和安全生产两个主要环节,在高层建筑中摸索总结出了抓质量、保安全、创精品的“两个保证体系,七个控制目标”的经验,并在省工程质量现场会上作了介绍。五年来,第五项目部的产值翻了一番,共完成产值8000万元,上交利税320万元,创优质面积6万平方米,创省优和省样板工程五个,创“长安杯”工程一个,宝鸡工行营业大楼工程被评为“全国用户满意建筑工程”,建成省级文明工地三个。他连续几年获得宝鸡市模范党员、公司优秀项目经理、总公司优秀项目经理、总公司模范党员和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称号。
韩美岩,男,51岁,中共党员,陕西宝光集团有限公司工人。他在工作中勇于开拓创新,三年自制各种旋压件上百个品种15637件,成品率100%。改进和应用TD450A管型主要零件的模具,年节约费用15万元;自行设计新产品TD440A管型主要零部件成型模具,降低了整管的废品率,年节约费用10多万元;改进TD380A的主要部件的车制夹具,提高工效三倍,提高成品率28.3%;改进电动液压钳,减轻了员工的劳动强度,并且使用方便。近四年他实施工艺创新和技术创新72项,为企业节约生产成本100多万元,累计完成工时23379小时,四年干了十一年的活。连续多年被评为公司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生产(工作)者,并获宝光劳动模范称号。
卢秉恒,男,56岁,民盟成员,西安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他在国内率先开拓光固化快速成形制造系统研究,犬大缩小了我国在这一领域与国际水平的差距。开发出具有国际首创的紫外光快速成型机及六种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机、光、电一体化设备和专用材料,形成了一套国内领先的产品快速开发系统。“九五”期间主持及参加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3项,省重大产业化项目1项,863计划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创办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了科研成果的产业化,两年内完成销售额1000万元,节汇400万美元。培养博士15人,硕士18人。先后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突出贡献者。
梁习宁,男,45岁,中共党员,陕西省无线电信局机动通信科科长。他带领职工出色完成了多项通信任务。1996年在组建西安机动通信局时,迅速制定了一整套应付突发事件的应急通信组网预案,使西安机动通信局的综合通信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有了长足进步;1998年受邮电部委托,带队支援西宁市电信局长途电话升版扩容工程,在全国各机动通信局中首次利用应急通信程控设备支撑电路切割成功;在克林顿访问西安期间,出色组织完成了中外记者新闻报导的图像传输任务;承揽了多项经济和文体活动的实况转播,为单位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组织制定了多种通信保障预案,保障了各项通信任务的完成。先后获无线局、省邮电局和中国电信总公司等多种先进称号。
王绍棠,男,59岁,中共党员,宝鸡有色金属加工厂工会主席。他围绕企业生产经营中心开展工会工作,“九五”期间以立功竞赛为龙头,结合工厂实际开展了“单项立功”、“集体立功”等竞赛252次,取得效益3140万元;年年夺得省跨世纪立功竞赛流动红旗;五年中发动职工提合理化建议3420条,采纳2480条,累计效益3978万元;获得省职工技术改进成果奖共8项,其中一项获全国职工重大技术成果奖。17年来成立了15个文化团体和6个协会。他始终把职工的事放在心上,为职工办实事、好事,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企业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和“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等多项荣誉称号,他本人也获得市劳动模范和全国“优秀工会工作者”等称号。
胡文瑞,男,52岁,中共党员,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他根据现代企业制度和上市公司规范运作的要求,制定了公司“三步走”的发展规划,团结和组织全体员工,使长庆油田驶入了大发展的快车道:2000年长庆油田公司油气储量增长列CNPC第一位;石油勘探实现探明储量、控制储量、预测储量三个超1亿吨;新增探明储量4089亿立方米,是年计划的8.18倍,成为中国最大的世界级气田;年产油气当量净增长率23%;企业收入144.9亿元,利润总额34.75亿元,是1999年的5.3倍,上缴税费14亿元,为陕西第一。他先后获甘肃省劳动模范和陕西省“十佳新闻人物”等荣誉称号。
赵杰臣,男,57岁,中共党员,陕西省电力公司总经理。他提出了陕西电力2000-2015年发展构想,被列入省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组织制定公司发展战略,提出了创建国际一流电力公司的目标,把1999-2000年分别做为“改革年”、“管理年”、“服务年”。在公司内部全面推行模拟市场,实行成本否决,开展双增双节,公司全面完成了国电公司下达的年度六大资产经营指标,从亏损到盈利,取得较大发展。2000年公司实现总收入135亿元,创造利润3069万元。坚持两手抓,公司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系统有15个单位成为省文明单位,13个单位成为国电公司双文明单位,43个单位成为地市文明单位。他本人曾获得青岛市劳动模范称号。
李秋香,女,40岁,西北二棉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她从技术创新入手,研制成功了100支纱等新品种23个,其中100支斜纹填补了企业空白。2000年在她主持下开发的9种新产品被鉴定为省级新产品,新产品实现销售收入7576万元,创利润2281万元。她充分利用国家“压改结合”政策,淘汰和改造旧机型,提高了产品档次。还组织完成了“双高一优”特宽幅喷气织机配套技术改造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写和环评工作,受到专家的好评。2000年组织开展质量和技术攻关活动,使联匹合格率由61.1%提高到89.9%,企业比上年多创汇120万美元。她获得省纺总公司多项先进称号,并获省“九五”跨世纪立功竞赛标兵个人称号。
陕西省水电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他们深化改革,机制创新,提出并大力实施了加速质量效益型和科技竞争优势型企业进程的三大战略,实现了跨行业、跨地域、跨国界生产经营,业务范围涉及水利水电、交通、能源等14个行业,工程拓展到14个省区及国外三个国家。取得了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连续五年工程质量合格率100%,优良率达到86.2%;五年公司累计实现经营产值27.1亿元,其中2000年完成5.94亿元,实现全员劳动生产率12万元;五年上缴国家利税8394.15万元,达到全国同行业先进水平,名列中国500家最大建筑企业和中国建筑施工综合实力百强企业。坚持“依靠”方针,完善职代会制度,创造了企业发展与职工生活不断提高两大目标的双赢局面。2000年获“陕西省模范职工之家”称号。
汉中供电局
多年来局党政工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和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办企业的方针,以安全文明为基础,以市场为先导,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优质服务为宗旨,加大电网建设和技术改造力度,深入开展创建一流供电企业活动,使企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用户对行风满意率达99%以上,2000年被命名为全国电力系统一流供电企业。1998、1999、2000年销售收入分别为6.58亿元、7.28亿元、7.47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分别为54713元/人、60938元/人、72533元/人;固定资产分别为4.37亿元、6.07亿元和10.21亿元。利润、税收和职工收入等逐年递增。安全生产连续三年实现“三无一达标”(最高安全纪录556天)。企业先后获“省级先进企业”、“省文明单位”、“全国电力系统双文明单位”等各种荣誉称号近百项。
咸阳偏转集团公司偏转股份有限公司开发工艺组
1999年以来,他们精心钻研,开拓创新,在新品开发、科研队伍及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先后成功开发了十几种新产品,不仅为公司赢得了广阔的国内外市场,而且创造了1.32亿元产值,产量同比增长362%。他们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为职工提供学习条件和展示技能的机会,大力开展劳动竞赛活动,先后涌现出陕西省“新长征突击手”1人,咸阳市“新长征突击手”1人,陕西省技术明星1人,咸阳市“青年岗位能手”2人和公司级先进个人多名。班组荣获省电子厅科技进步一等奖,并连续多年被评为咸阳偏转集团公司先进班组、先进党支部和先进团支部。
汉江工具有限责任公司
他们全面推进企业各项改革。以替代进口为目标,推进企业技术进步,面向重点行业,研制开发出50多种高精度、高技术、高性能复杂刀具,实现了同类刀具替代进口,十余种产品填补国内空白。四种主要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47.8%、28%、21%和70%,新产品产值率达20%,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技术水平居同行业之首,“汉工”牌切削刀具成为国内厂家刀具国产化的首选产品。近五年上缴利税5000多万元,社会贡献总额2.3亿元。企业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全心依靠职工办企业,建立和完善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极大地增强了职工的凝聚力。企业先后获得“陕西省企业管理先进单位”、“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企业”、“机械工业文明单位”和“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等多项荣誉称号。
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七四一六厂特种原材料制备组
他们在特种材料试验线设备安装调试阶段,积极配合安装单位搬运、装卸设备,使试验线当年建设当年投产。经过严格培训,掌握了该特种原材料制备技术。大力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班组提出了40多条改进建议,使生产能力提高了一倍,开创了我国该特种原材料连续长期安全生产的历史记录。为了掌握新建的应急线操作技能,组内结成学习对子,互帮互学,互教互检,到现场逐台设备、逐个系统的学习,全部掌握了工艺技术,生产出了合格产品,确保了型号研制的节点。连续多年被评为厂级先进班组,所在车间被国防科工委评为特种原材料攻关先进单位,团支部被评为陕西省红旗团支部。
西安西郊热电厂电气运行班
他们每年制定培训计划,提高职工的技术素质。工作票、操作票的合格率分别从1998年的97%、96%上升到2000年的二票合格率100%。由于练就过硬的基本功,在异常事态发生时迅速准确处理,从而多次有效地避免了事故发生。工作中认真落实“四勤”即勤联系、勤调整、勤分析、勤检查,两年来通过排除事故隐患,平稳操作,仅节煤、节油、节电三项,就为企业减少成本支出300万元。重视班组建设,积极开展“样板班组”创建工作,实行“班务公开”。2000年完成发电量24393万千瓦时,完成供电量17650万千瓦时,较去年分别同比增长11.8%和3.4%,实现销售收入6340万元,其中电收入4530万元,较去年同比增长8.2%。班组多次获得厂先进班组,并荣获西安市跨世纪立功竞赛先进班组称号。
陕西省高等级公路管理局西渭管理处渭南管理所
他们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建成了省级文明单位。连续四年超额完成征费任务,累计征收通行费2.7亿元,所辖7个收费站全部建成厅局级文明收费站。路政案件结案率高于90%,路产损失回收率高于85%;万车事故率低于0.3,万车死亡率低于0.05,万车伤人率低于0.15;养护工程合格率100%,优良率高于85%。所辖路段被授予“省级文明路段”,在2000年全国公路大检查中受到好评。广泛开展文明优质服务,2000年为司乘人员提供义务服务9800余次,收到锦旗36面,30余位同志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事迹被众多媒体报道宣传。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开展寓教于乐的文化活动,增强集体凝聚力。1997年以来先后获得上级各种荣誉称号2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