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1年05月14日
综合新闻
02

川嫂格格妈

几乎无人知道她的名字,年纪大的人叫她格格妈,年轻一点的喊她川嫂,还有人叫她川妹子。

之所以有这么多的称呼,连她自己也不明白,惟一的理解就是,大儿子小名格格,人们叫她格格妈,后两个称呼则是直指她的籍贯。50岁出头的格格妈到杨凌二十多年了。乡音未改鬓毛已衰。早先,她在街道上摆过小摊,什么东西都卖过,后来有一家医院看中了她的勤劳与朴实,请她做了清洁工,从此,格格妈有了三份工作。每天医院上班前她是清洁工,八点至早晨十二点她在菜市场卖鱼,晚上,又在儿子的烤肉摊上招呼客人。

格格妈的纯朴是出了名的,在医院做清洁工,苦活、累活、脏活争着干。哪家的产妇想吃鱼了,她准保会送过去,还热情地教人家烹调方法,下次见了面,她还会喊你的名字招呼你买鱼。渐渐的,格格妈周围有了一大批客户,去菜市场买鱼,人们争着往她的摊前跑,鱼早早卖完了,格格妈就吹着川味口哨往家赶,为儿子晚上卖烤肉做准备。时间一长,个别人不服气,凭什么她的鱼卖的快?有好心人劝她,换个地方卖鱼,别跟别人挤在一块。地方是换了,可人们还是往这边赶,于是有关格格妈的消息从小道流向了市场,当然也传进了格格妈的耳朵里,她只是一笑了之。

二十多年前,格格妈从四川来到陕西,后来又到了杨凌,嫁给格格爸时,家里已有包括格格在内的三个孩子,日子相当艰难。格格爸在街上靠修锁子、配钥匙维持生活。格格妈带着三个孩子,虽说不是亲生的,三个孩子都待她如亲生母亲一样。过了几年,一次在街上摆摊时,她发现了一名弃婴,抱回家,邻居们都劝她别养了,一家这么多嘴,吃什么,喝什么呀,母性的善良让格格妈抵御了众多的流言蛮语,一个小生命从此在家里扎下了根。

两年前,日见衰老,日益忙碌的格格妈辞去了医院的工作,一心一意地帮儿子做生意,有人笑她傻,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儿子值得那么亲,再说儿子都有孩子了,格格妈你也该歇歇了。格格妈拢拢头发,搓搓粗糙的双手,冒出一句四川话,说啥子哟,都是一家人,干嘛分那么清,我有碗饭吃就行了。

虽说离开了医院,医生护士们老爱提起她,买鱼总去她的摊,吃烤肉爱去格格那儿,其实也跟去格格妈那儿一样。因为每天晚上,她都在儿子的“红灯笼”下张罗着,不紧不慢地喊一声,吃烤肉。要是哪一天她不在鱼摊,也不在烤肉摊,人们准会打问,格格妈哪去了? (赵阳)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