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两改一减”焕发生机
银羽公司成为紫阳蚕桑产业“龙头”
本报讯 紫阳县银羽公司坚持改制、技改和减员,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全县蚕桑产业的龙头企业。
该公司共107人,兼管县缫丝厂,下设14个分公司51个茧站。去年以来,他们首先完成了公司的剥离,对有效资产进行重组。公司在现有资产基础上,吸收生产部门、专业社、经营管理人员股金26万元。打破平均主义分配制度,实行公司领导年薪制、管理人员效益制、生产经营人员计件(时)制。运行机制逐步向规范化迈进。
县缫丝厂属严重资不抵债企业,固定资产投资1700万元,到1999年底,累计亏损1500万元,没有流动资金。经县政府考察并征得农行同意,由银羽公司兼管并租赁恢复生产,重点抓了丝厂缫丝机和水处理技改,制定了以缫丝机更新和改水质为主的技术改造方案,筹资100万元实施。4组自动缫丝机相继投产后,产品平均品级在3A以上,实现了达产达效。
技改前,丝厂共有员工710人,精减后为334人,减幅为53%,其中非生产人员原有48人,现仅9人。在减少人员的安置上,对7名年龄大的发给生活费,对91名要求解除劳动合同的给予解除并付给补偿费;对83名要求留职停薪的人员签订了协议,对123名违纪人员予以除名。
公司还建立健全了党支部、工会。党、政、工紧密配合,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建设精神文明,为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公司“职工之家”被安康市总工会评为“先进职工之家”。今年生产形势依然十分喜人,到5月底盈利近20万元。 (曾德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