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县人民医院党支部书记、院长梁西勇携全院职工热烈庆贺建党八十周年
让金字招牌再放光彩
——华县人民医院改革发展纪实
华县人民医院是一所具有近70年历史的县级医院,伴随共和国的脚步从小到大逐步发展,经过不懈的艰苦奋斗,该医院已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县级综合医院。目前该院工作人员190人,其中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50人,其中高级技术职务人员10名,中级技术职务人员35名,设有门诊部和住院部,门诊部设有内、外、妇、骨外、传染、急诊和CT、B超、心电、放射、检验等21个科室,住院部拥有病床125张,设有普外、骨外、妇产、传染、五官等6个病区。近年来该院坚持“病人至上、质量第一”的方针,把“管理一流、设备一流、技术一流、服务一流”作为奋斗目标,强化医院管理、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更新,努力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三年迈出了三大步。门诊由1996年的28134人次增加到现在的45000人次,住院由1996年1616人次增加到现在的32000人次,业务收入和固定资产分别由1996年的207万元、260万元增加到2000年的500多万元和960万元,医院之所以能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职工心中有一本帐,这全赖于医院党支部书记兼院长梁西勇。
受任于危难之际
梁西勇是1997年8月从县卫生局到县医院任书记兼院长的。当时的县医院是个有名的烂摊子,帐上余额仅2.3万元,银行贷款20万元,欠省、市药款60多万,拖欠离退休人员工资及职工加班费、奖金等近20多万元,由于资金短缺,经费严重不足,职工人心涣散,纪律松弛、迟到早退、上班窜岗、谝传闲聊现象极为普遍。医护人员对待患者态度“生、冷、硬”,医生开大处方乱检查、高收费,有的人干脆上班打麻将、赌博之风甚嚣尘上,这种情况下,病房、科室、厕所卫生脏乱差就成了必然,住院部周围杂草丛生垃圾杂物乱倒,已到了臭气熏天的地步。由于管理乱、医护人员不务正业、使医院的声誉受到了极大的损害,高收费,使患者望而却步,处方外流、服务态度差,使大批患者到其它医院就医。这样导致的直接后果是门诊、住院人数急剧下降,使医院举步维艰。
梁西勇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赴任的,许多人为他捏了一把汗。县人民医院是县上医疗单位的龙头老大,无论从医疗设备、业务水平、悠久的历史和社会声誉都是其他医院无法比拟的,可随着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县上多家兄弟医院异军突起,他们不断提高医疗水平、改善就医环境,提高服务质量赢得了大批患者,与此同时县医院的各项水平因管理混乱而走了下坡路。市场竞争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以这种状态参与竞争非败不可。如果把这块金字招牌砸了,上对不起县委、县政府,下对不起全县人民。可要改变现状,面临的困难不言而喻,面对挑战,梁西勇这个行伍出身的汉子,坚信事在人为、办法总比困难多,决心使人民医院这块金字招牌重放光彩。
从困境中崛起
经过充分地调查摸底,梁西勇院长一班人迅速拿出了整改方案。在坚定不移坚持“一切为了病人,以病人为中心,为了一切病人”的服务宗旨的基础上,重新建章立制,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医院管理、医疗管理、医疗安全、劳动纪律、医德医风建设等26项规章制度。提出了“一年稳定打基础,二年发展变面貌,三年工作上台阶,再用三年迈入全市先进行列”的奋斗目标。为了完成这一目标并使各项规章制度顺利进行,他召开了全院职工动员大会并提出,医院面临的困难是十分严峻的,到了非改不可的程度,我们既要认识到困难的艰巨性,又不能被困难吓倒。县人民医院毕竟是个老牌医院,其社会影响、一批有名的老大夫、医疗条件都是其他医院不可比拟的,只要全院上下齐心协力,敬业爱岗,把病人当亲人看待,不断提高医疗水平,改善就医环境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职工从梁院长的一席肺腑之言中又一次看到了医院的希望。
职工普遍的支持使各项制度贯彻执行十分顺利。各科室在医院制度的基础上开展自查自检活动,对高收费、乱检查进行整改。窜岗流岗现象没有了,迟到早退现象消失了,爱岗敬业的正气在全院树立。去年春节,医院在全院开展以整顿医疗秩序,进行医德医风教育为重点的自查自检整顿工作,组织职工向吴登云学习,树立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的服务意识。组织职工开展“假如我是一个病人”的换位思考,教育职工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极大地促进了院风、行风的基本好转,使全院的服务质量有了显著提高。去年外科收治因车祸致肝破裂的伤员,病人生命垂危,外科医院人员敢担风险,全力以赴积极抢救,及时实行肝脏修补术,终于使患者转危为安。在抢救“12.30”高速路重大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中,一名西安伤者处于脑出血休克,在不知患者姓名、住址和家属未在场、伤者身上又没有钱的情况下,梁西勇一班人果断决定立即手术,开颅清除内血肿,术中输血1600毫升,手术持续8个小时,从死亡线上挽救了患者的生命,手术后安排4名同志轮换护理,家属四天后赶到医院,看到伤者已脱离危险后,被医院这种救死扶伤的精神,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在创新中壮大
医院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强化业务人员素质,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是医院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先决条件。为此医院每周组织一次全院业务学习,医院在经济紧张情况下克服种种困难给各科室订阅了各种医学杂志书籍,让职工及时了解医学的最新动态。全院年末进行一次病历质量评比和业务技术考核,同时医院制定优惠政策,鼓励职工在职自学参加函授、自学考试。年终购新版医学书籍80多册,8000余元奖励给科室。
在全院树立业务风气的同时,他们还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提高职工的业务水平。三年来,他们选送了28名同志到西安各大医院进修学习,这些人回来后很快都成了科室的业务骨干。去年他们请来省人民医院20多名专家在医院举行大型义诊,今年四月份西安交大二院26名各种专家教授来院义诊并从五一起实行节假日全天门诊,由西安大医院各科专家教授来院应诊,并开展学术讲课。还请来医院工作的老同志参加临床科室业务查房,临床会诊,参加疑难病案讨论、指导手术操作等请、帮、带活动,据统计,去年全院共邀请上级医院专家教授来会诊、手术78次。通过多次活动不仅提高了医疗质量,也拓宽了服务范围。去年他们新增加了骨外科病房,及时收治了创伤,骨伤病员251人,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的进行了包括清除颅内血肿、开颅手术及关节、腰椎、脊椎、骨瘤等新手术项目42例。另外他们与西安兄弟医院协作开展了电视腹腔镜胆囊摘除术91例,完成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23例,减轻了患者的痛苦,节省了费用,又为医院培训了人才,提高了技术水平,受到了群众的好评。
尽管华县人民医院的医疗设备在全县是比较先进的,可这些设备仍远远不能满足群众防病治病的需要,严重制约了医务人员技术的发挥,也影响了临床诊疗效果。要办出一流的医院,必须有一流的硬件设备。为此他们在县财政困难的情况下,不等不靠,采取内部紧缩挤一点、职工集一点、依靠政府贷一点、合股经营筹一点、延缓付款进一点的办法,先后筹资近500万元,购置先进设备70多台(件),利用奥地利政府提供的140万元贷款购置了彩色B超和离子分析仪。院内集资210万元购置了美国产CE1600CT机,500MAX拍片床,同北京、西安等医疗设备公司经营购进了体外冲击破碎石机、心电工作站、动态血压、动态心电图机、麻醉机、眼科手术显微镜、口腔X线牙片机以及8台监护仪等高新医疗设备,这些设备的投入使用,极大的提高了临床诊断进度和诊疗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2000年医院在购置CT机时,美国某公司愿为梁院长提供出国机会,并赠送一辆小汽车,可是为了医院发展,他依然放弃这一切,而是为医院换回一台价值25万元的美国产500毫安x射线拍片床。
向管理要效益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医院原有的独家办医的优势已不复存在,向管理要效益成为历史的必然。他们首先完善“综合目标责任制”,在年初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修订完善年度综合目标责任书,加强对科室整体工作质量考核,实行职务工资、津贴、奖金分开发放,津贴与考核挂钩,坚持奖金向一线倾斜,向脏、苦、累的科室倾斜,每季度考一次,奖罚分明。在药品采购上实行定点采购,回扣归院,坚持从正规渠道进药,保证药品质量,每年药品回扣达30多万元,弥补了医院资金的不足。增收节资,开源节流。并先后购进电脑、打印机、复印机等设备。对收费处、药房实行计算机管理,使医院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由于经济上精打细算,全年共压缩调配各类资金140万元,由于他们强化了制度管理,使医院的各项工作处于制度管理之下,加之在执行上人人平等,一视同仁,有力的保证了医院正常工作的开展。
美化环境,改善医疗条件不仅是创一流医院的条件,更是一切为了患者的真正体现。去年他们把门诊楼全面粉刷一新,外墙采用瓷砖贴面,门窗、墙裙全部油漆,拆除一些低矮潮湿的平房,门诊楼前路面全部硬化,修建草坪、栽花种草,从而使县人民医院以一个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人们面前。与此同时他们还给每个病房安装了电扇、窗帘,为病人配备了枕头、床垫,给住院部安装了自动电热水器,极大的方便了病人。
随着一系列改革措施的见效,医院门诊和住院人数迅速增加,医护人员服务质量的提高,使患者切身感受到白衣天使的温暖,医院高新医疗设备的增加及西安等地专家教授门诊的开设,使许多患者远道慕名而来,今年1-6月份,医院门诊人次2.7万人次,住院人次1750次,收入300余万元,较去年同期均有大幅度增长。改革使县人民医院的这块金字招牌又亮了起来,许多患者说:县医院确实变了,不光形象变了,人也变得更亲切了。一封封来自患者的感谢信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华县人民医院在梁西勇院长的带领下,三年迈出了三大步,且连续4年被评为县级先进单位、“创佳评差”先进单位、县级文明单位,被渭南市委、市政府授予市级文明单位,被国家卫生部授予“爱婴医院”。在成绩面前他们不骄不躁,全院职工正齐心协力向更高一层迈进。有一个团结务实、开拓创新的领导班子,有一支爱岗敬业、医术精湛的医疗队伍,华县人民医院一定会越办越好。
遇春 刘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