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1年06月27日
头版
01

如兰人生

——记西光厂全国劳模李光忠

初见李光忠,他一头乌发,身材挺拔,一点不像已年过花甲的人。人如其名,李光忠一生的的确确在工作岗位上发挥着光和热,始终保持着对工厂的一片深情,保持着对党的一片赤诚。

面对前来采访的记者,今年已65岁高龄的李老坐直了身子,搓着手不安地说:“我的一切都是党给予的,我的一生都是党培养的。”在他看来,自己不过是工作得更认真更尽心一些,自己的荣誉跟成就都源于党的栽培、组织的支持和西光厂上上下下的努力。

1956年建设西北光学仪器厂之初,李光忠便调入西光厂开始了第一批产品的生产。他当过工厂技术员、机电员、工程师、副厂长。“文革”期间全厂脱产闹革命,厂里的两派都想拉李光忠这位全厂上下都信服的生产厂长加入,但倔犟的他硬是哪一边也不搭理,他这么做并非明哲保身,而是意识到当时厂子瘫痪的现状与“抓革命、促生产”的口号自相矛盾。他始终谨记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文革”期间仍然坚持吃住在厂里搞产品研制,设计、绘图,他无暇顾及外面的世界。当时,整个厂子生产停顿,几乎人人赋闲在家,而李光忠都因日夜搞设计研究积劳成疾,患了支气管扩张,不得不住进医院。即使是住院,李光忠也不是个安分的病人,他晚上8点来打吊针,打完吊针便又回到厂里,他惦着那些图纸,零件的制造、装配、调校,顾不上理会医生“再这样就该下病危通知”的警告。他默默无闻地绘制了几千张图纸,于1967年研制成功了F’1.6M光具座、七十二面体等,1974年研制成功了0.2秒测角仪,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这两项在李光忠带领下研制的成果打破了我国必须从国外进口同类设备的尴尬现状,填补了国家空白,并节约了大量外汇,对整个光学行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李光忠也因此在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被授予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1979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李老参加工作以来,实现技术革新300多项,1978年我国第一次爆炸核弹所用的高速摄影机也是在他的亲自带领下研制而成的。80年代他在长春光机学院进行了为期两年的学习,90年代初在沈阳工业学院参加了企业高层管理培训。从技术员到副厂长,从“文革”到改革开放,李光忠始终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自己的人生坐标,以为人民服务,为企业造福,为国家强盛为己任,数十年如一日地埋头苦干。已离休在家的李老说,自己在西光干了一辈子,如今只有一个要求,想趁自己还走得动,为厂子带几个大学生,将自己积累了一生的实践经验传授给年轻人。

离开李老家时,不经意间望见他家阳台上竟一字排开放着十几盆苍翠葱郁的君子兰,让记者怦然心动,李老的一生,不正如君子兰一般,绿得那样执著,绿得那样平凡,永远以高洁挺拔的姿态面对风风雨雨,度过岁岁年年么…… 本报记者 袁琳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