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汽车运输总公司总经理郭满堂携全体员工热烈庆祝建党八十周年
一路凯旋迎宾客
——榆林市汽车运输总公司创建文明企业纪实
当世纪的钟声震撼大地之时,人们迎来了新世纪的第一缕曙光。瞬息之间,似乎一切都有了新的变化,就连地处边疆的塞上名城——榆林,这块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和活动中心,正在为改变自身的贫穷命运而焦灼不安,党的开发大西北的号角吹醒了这块沉睡了亿万年的土地,于是榆林迎着21世纪的曙光,在祖国大地上大放异彩。林立的高楼伴着现代摇滚从沙漠中拔起,漂亮整齐的街上,人们西装革履川流不息。
“科技的传入、人才的流动、榆林的发展”,是啊!这一切的取得,交通运输业的功劳究竟几何?是它们给榆林带来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是它们给榆林带来了外界变化几许的消息,是它们带来了音响、电视、摇滚,让人们享受着新世纪的先进与发达。
这个行业中,当数榆林市规模最大,实力最雄厚的中型运输企业——榆林市汽车运输总公司。榆林市汽车运输总公司创建于1958年,经历了四十多年的漫长发展,逐步壮大,目前已拥有在职员工2100名,营运客车380台,城市出租车30台,年客运量420万人次,客运周转47000万人公里,公司实行三级管理体制,下设9个职能部门,3个模拟二级法人单位,11个客运分公司,14个汽车站(服务处),18个多种经营独立核算单位,在全市12个县区和重点乡镇设立分支机构,占地面积166067平方米,合249亩,建筑面积36452平方米。
随着时代的变革,榆运司也顺应历史,及时调整内部结构,转变职能,减少层次,优化管理。改革开放,特别是“九五”期间,在省市交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司职工共同努力,取得了可喜的业绩。公司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作为企业的中心任务,企业的规模和效益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增强,营运车辆由1995年的200余台增加到410台,营业收入也逐年递增。
“九五”期间,公司不断适应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在企业发展上坚持速度和效益,数量和质量,规模和结构的统一,不断深化改革和体制创新,坚持“精主兴副”的经营战略,98-99年连续被评为市税利“百强企业”。
产权清晰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企业改革的难点和重点,“九五”期间,公司以激活基本生产单元——单车为突破口,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探索与实践,促进了企业的大发展局面,95年开始,榆运司对所有营运车辆,实行了全额抵偿承包经营,彻底变革了车辆产权,明确提出“走好第一步,迈出第二步,看好第三步”的“三步走”的改革发展战略,所谓第一步就是改革车辆产权并巩固发展下去,第二步就是实现车站全面对外开放,第三步就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制度革新。通过5年来的成功运作表明,比较彻底地解决了以前各种经营方式所存在的种种弊端,更重要的是极大地推动了企业进入市场的进程,提高了基层员工市场竞争的意识,加快了企业发展的步伐。
更新改造、资金匮乏、运力陈旧、发展缓慢这是多数企业的实际困难,也是公司车辆产权制度改革前面临的严峻课题,公司积极通过内部职工融资经营的办法,积极发展,壮大了客运能力,优化了运力结构,增强了竞争能力,提高了客运市场的占有份额,使榆运司在九五期间成为建司以来发展速度最快,拥有量最高的时期,充分显示了车辆产权制度改革给企业增添了强大的发展后劲。
多年以来,公司在积极探索经营的可行之路,充分发挥运输优势的同时,不断调整企业的经营结构,使企业由单一的运输经营逐步转变为综合经营、多元化发展的新格局,增强了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几年来,公司紧紧围绕本地区的资源优势和企业的自身力量优势,坚定不移走大兴多种经营之路,在政策上倾斜、投入上加大,集人、财、物等各方面的优势全力发展多种经营,使公司多种经营从办旅社、门店起步,发展成为企业重要的经济支撑点,形成宾馆饭店业、配件燃料经销业、汽车维修及改装业、金融业、机动车驾驶培训及检测业,房地产开发业和车站多种经营等支柱产业,经营网点遍布全市,涉及到了各个单位,从业人员占到了公司职工总数的三分之一,艰辛工作的努力,为企业的稳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车辆产权制度改革完成后,公司果断提出了车站面向社会全面开放,以靖边汽车站作为试点,率先在全区实行了对外开放,并一举获得了成功。96年以来公司又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成功地开发了11个汽车站,共接纳了900多部符合条件的社会客车进站经营,实行了“五统”管理,做到了“车进站、人归点”使本地区的客运秩序从根本上得到了好转,企业活力增强了,效益增长了,代办费收入成倍增长,职工收入大幅度提高,同时还安置了200多名下岗、待业人员,解决了企业和职工的后顾之忧。
公司坚持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以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为目标,实事求是,稳中求快,一企多制,一企多策,通过改制达到国家增税,企业增效,职工增收的目的,通过改制真正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随着市场经济逐步建立,企业与职工利益关系更加密切,企业是市场的主体,职工是企业的主体,已成为全体职工的共识。
车站制度的明确,领导班子的精明大胆,职工的齐心协力,盘活了企业的有限资金,发挥了国有资产的整体功能和企业的优势,使企业焕发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使企业有良好健康的发展形势。
目前,榆林运司的清产核算、资产评估、产权界定等改制基础性工作已全部完成,随着改制方案被政府机关及有关部门的批准,榆运司的职工也在总经理兼党委书记郭满堂的带领下挥起臂膀,大刀阔斧的进行企业制度改革,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出谋划策。
通过公司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企业有了良好的形象和较高的知名度,多次被中、省、地表彰为优秀运输先进单位,“创佳评差”最佳单位,省级先进企业,地级文明单位,地区百强企业。
正如总经理郭满堂说的一样,几十年与公司建立的感情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公司就象自己的家,自己的孩子一样,必须用心去呵护,这样他才能够正常健康的发展下去。目前公司在改制的同时也在改变现有的硬件设施状况,为职工建造一个安静的家,为公司建筑一个良好优美的办公环境,为公司建设一个……
美好的心愿,忠诚的语言,感动着榆运司的职工,全司职工也在党、政府和公司的正确指引下,朝着宏伟的目标,策马扬鞭,勇往直前,迎着新世纪的朝阳,创造出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我们也祝愿榆林运司一路凯旋,平安出行。 吕新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