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吹牛也应治罪
李永斌
清朝雍正年间,山西巡抚诺敏把限时两年追缴的库银提前一年半就收入了藩库。雍正龙心大悦,特赐他“天下第一巡抚”金匾。后来发现诺敏的这一突出“政绩”中有假,创造这种奇迹的秘诀是用晋商的银子充数。诺敏犯下了欺君之罪,杀与不杀?文武大臣争论不休,朝廷百官中的400多份奏折中就有300多份为他求情,原因很简单:诺敏廉洁、勤政,是个有名的“清官”。雍正反复思考,最后,还是将诺敏斩首。他一针见血地指出:诺敏不贪财,但他贪图虚名,以谎报“省情”骗取名誉,也是以葬送朝廷的前途为代价的,这种贪法比贪几个银子给国家造成的危害大得多。
这事使人想到了当今的一些干部,有的在统计报表中制造虚假数据,“村哄乡,乡哄县,一直哄到国务院”;有的在总结工作中夸大成绩,忽略失误,报喜不报忧;有的争取建议项目时,为骗取上级投资,虚报本地应投入的配套资金,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盲目铺摊子,搞出许多“半拉子工程”;有的在进行重大决策时不深入调查研究,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常常出现决策失误。尽管这些干部并未中饱私囊,有的囊中就象“天下第一巡抚”诺敏一样清贫,但他同样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损失。
吹牛可以不上税,但吹牛不能不治罪,如果任凭这种现象存在下去,将会有无穷后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