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光的足迹 骄人的业绩
——记“陕西百杰”、旬邑制药厂厂长邢伟
在渭北山区旬邑县,人们到处传诵着一位年轻企业家所创造的奇迹。他,就是年仅34岁的旬邑制药厂厂长邢伟。在短短4年中,这位力挽狂澜的年轻人,不仅使濒临倒闭的企业重现生机,而且一跃成为利税大户。邢伟和他的企业顿时成为社会注目的亮点,厂子被评为“省级先进企业”,他本人也被市、县评为“十大杰出青年”、“优秀企业家”,今年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陕西百杰”光荣称号。
邢伟,用他非凡的智慧和胆略,创造了骄人的业绩,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留下了一串闪光的足迹。
1988年7月,刚从西北农大毕业的邢伟,怀着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雄心壮志,来到条件艰苦的旬邑县工作。1992年初出茅庐,受聘县华旬沙棘实业有限公司副经理。1996年,他调任旬邑制药厂厂长,挑起了这个亏损大户沉重的担子。
那个时候,旬邑制药厂早已债台高筑,企业长期停产,亏损竟达560多万元,职工领不到工资。面对这副烂摊子,邢伟没有抱怨,没有气馁。穷则思变,他深入调查研究,思索着搞活企业的对策。他首先加强管理,结合本企业实际,建立健全了涉及生产、销售、管理诸方面20多项规章制度,并对管理人员、销售人员、一线工人和后勤人员做了大幅调整,进一步明确了奖惩原则,很快使各项工作转入了正轨。他调动领导班子成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各职能科室的作用,定期召开生产经营分析会、生产调度会,实行厂级领导班子包抓车间制度,确定职责和任务,严格实施考核。对于违反规章制度、责任心不强的人绝不留情,有的班组长甚至车间主任因此被撤职,在全厂上下震动很大。
上任初期,邢伟大胆改革用人制度,砸破“三铁”,实行以岗定人,定额管理,采用工效挂钩的工资制度,彻底改变平均主义的分配办法,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
邢伟还倡导在全厂唱响一个口号:“企业靠我发展,我靠企业生存”,要求每个职工知厂情、参厂政、督厂行,并在全体职工中开展“我为企业献一计”活动,征集到各类合理化建议260多条,大大增强了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主人翁责任感。
作为厂长,邢伟对产品质量问题有独到的见解: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创名牌要靠质量,保名牌也要靠质量。他从提高全员质量意识着眼,从降低生产成本入手,在全厂范围内开展了“学邯钢,找差距,降成本,控亏损,增效益”活动。在原辅材料供应上,采取同类价格比质量、比价格。进库实行三级控制,层层把关。对漏洞较大的水、电、煤管理设专人进行定额管理,月终考核兑现。在成本、财务管理上精打细算,合理支配,节约增效。同时严把药品出厂关,实行质量责任追究制,杜绝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确保了产品质量,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近几年来,邢伟加大了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开发力度,投资200多万元对针剂、片剂车间进行了技术改造,新增了喷粉塔、铝塑包装机、分装机、减压浓缩锅等设备,研制开发了“癌痛停”、“克湿灵”、“复方气管炎片”、“黄芪酒”等一批适销对路的产品,年产值300多万元。其中绿色药品“野刺梅果”给糖尿病患者带来福音。目前该厂已能生产9个剂型、58个品种的药品,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厂里还与西安一家制药企业合作研制开发了“黄龙止咳冲剂”、“消咳平喘口服液”等8种产品,每年为企业创利600万元。为了开拓市场,邢伟带着新产品走南闯北,风餐露宿,积极寻找合作经销商,终于形成了遍布全国的经销网络。
在邢伟和他的伙伴们的努力下,旬邑制药厂现已发展成为拥有职工310人、固定资产340万元、资产总额535万元的地方龙头企业,有3种产品分别获得国优、省优、市优产品称号,实现年产值销售额1000万元以上。其中,1997年,全厂实现税利17万元,减亏40万元;1998年实现税利80万元,减亏280万元;1999年实现税利90万元,减亏80万元;2000年实现税利110万元,彻底甩掉了亏损的帽子,一举成为利税大户。在新世纪里,邢伟正带领着旬邑制药厂全体职工,以崭新的风貌,昂扬的斗志,向新的更高的目标全力冲刺!
徐高平臧战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