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1年08月03日

陕西工人报生活广场 母亲的手 自卑——早衰的催化剂 与孩子同乐 平心静气做凡人 图片新闻 巴山深处的一颗明珠 依法收费 创建文明样板收费站 广告

当前版:第A4版:生活广场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生活广场
04

母亲的手

□文/白洁

虽然母亲离开我们多年了,可我仍然难忘母亲的那双手。

母亲一生中干过许许多多别人没有干过、也不愿干的活。父亲去世后,母亲凭着自己的一双手养活着一家老小6口人。我3岁时,继父和他的两个孩子来到我们家,母亲的手更勤快了。她没明没黑地忙碌着,本来一双滑润的手渐渐粗糙了起来。捞河柴、磨豆腐、纳鞋底、做酒枣、糊火柴盒……她什么活都没嫌弃过。记忆中的我,每每半夜醒来,都见母亲在灯下一针一针地替缝纫组缭着衣边,长长的夜伴着母亲长长的叹息。

后来母亲在一家化工厂做临时工,她的双手被化学液体腐蚀得经常一层层往下脱皮。母亲的手关节越来越大,皮肤渐渐地变得皱皱巴巴了。“文革”武斗期间,母亲在替别人拉吊链时,链子从顶部断裂,砸断了母亲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打那以后,她就更难了。可是母亲的左手干起活来竟然和右手一样巧。

那年春天,为了让继父安心工作,母亲用节省下来的钱做了一件蓝双面卡叽棉袄,又织了一件厚厚的混纺毛线衣,安排好我们的生活,急急去三线探望继父的儿子。谁知在返回的路上发生了车祸,虽然母亲死里逃生,但却落下了半身不遂的残疾。

母亲的手更难看了,指头全部僵直着,象短而粗的竹节,手背象松树皮,手心一触到缎子被面就会发出“哧啦哧啦”的响声。经过多年治疗,母亲竟奇迹般地站了起来,她的手又能颤颤巍巍地做一些家务活了……

当我有了孩子后,才知道母亲的不易。偏偏母亲的左手又被滚油烫伤,我抹着滚到腮上的泪水,决心要让母亲的手“退休”。可是,母亲却固执地用她那双干柴般的手扶我走上了自考路,还帮着我们兄妹带孩子。

母亲用她那双多磨多难的手,把幸福捧给了儿女,却把苦难悄悄地掖进怀里。母亲的手,是勤劳的标志,是中国贤妻良母的象征。几十年来,母亲就是用这双手,穿着长长的情思把两个破碎的家庭缝合在了一起。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