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为西部开发进言献策
——2001·中国西部论坛拾零
西部大开发,必须有良好的法治环境,必须有众多的人才参与;西部大开发,西部地区工业结构应在哪些方面做出调整。记者在昨天的西部论坛上聆听了部分政府官员和企业家的精彩论述。
西部开发与法治环境
国务院法制办副主任曹康泰在西部论坛主题演讲中,就西部大开发与法治环境的关系谈了自己的观点。他指出,西部大开发必须要有良好的法治环境,这样才能保障各项优惠政策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才能实现西部可持续发展。他特别强调,在加强和完善西部大开发的法律制度建设的过程中应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一是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走先开发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路子;二是维护法治统一与发挥地方积极性、主动性的关系,防止以西部大开发为名各行其是,破坏国家法治的统一和权威;三是发展西部地区经济与维护社会稳定、保护少数民族文化传统的关系,促进西部地区的民族团结,维护西部地区的社会稳定。
人才在于培训
IBM公司大中华区总裁周伟焜见解独到,他说,IBM来中国投资的原因,因为中国有一个大市场,无论在东部还是西部,IBM都有较大的发展。他同时提出,人才缺乏不仅仅是西部问题,这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在中国,他们能找到最好的工程师和芯片开发人员,但这都需要投资培训。据他们的调查,目前中国每年需培训10万软件技术人员,才能满足软件工程的需要。他的观点是,人才在于培训。
推动西部工业结构调整
国家经贸委秘书长侯云春在主题论坛上做了题为《发挥产业政策导向作用,推动西部工业结构调整》的演讲,他说,从西部地区资源、劳动力成本、区位和市场潜力等方面优势考虑,西部地区应在以下方面加大工业结构调整力度:
集中力量扶持电力、石油天然气、煤炭、有色金属、化学矿产、中药材和旅游等优势行业发展,使之成为支撑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西部地区要把机械工业、轻纺工业、建材工业、钢铁工业和煤炭工业做为重组、改造和提高的重点,尽快提高这些行业的整体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同时,有重点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本报记者 付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