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1年10月01日

陕西工人报企业形象 天下福地楼观台 森林公园似仙都 满腔豪情战塌方 科学管理铸精品 广告

当前版:第A4版:企业形象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企业形象
04

天下福地楼观台 森林公园似仙都

——记楼观台国家森林公园暨实验林场、陕西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

巍巍秦岭横亘于陕西中部,成为我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和长江、黄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独特的自然环境决定了其生物的多样性;秦岭西部北麓周至县境内的楼观台,是我国道教的发祥地,道教始祖、古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老子李耳曾在此传道讲经,史有“仙都”、“天下第一福地”之美誉。有了这样的自然条件和历史渊源,楼观台国家森林公园从而成为一处人文景观丰富、森林自然景观独特、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融一体的旅游胜地,被评为西安旅游十大景观之一。

从林场到森林公园

楼观台国家森林公园东距西安70公里,于1982年在楼观台实验林场基础上建立。1992年被林业部定为国家级,是我国最早批建的全国12个森林公园之一,也是西北地区首家森林公园。1993年,经林业部批准在公园辖区内建立了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实行林场、公园、中心三块牌子办公,一套班子运行的管理体制。公园总面积2.75万公顷。规划为东楼观、西楼观、田峪河、首阳山四个游园,12个景区,200余处景点。徜徉在其间,沿途可见40里峡一线天、野牛河高山飞瀑、旺子沟古溶洞、首阳山五彩壁石及仰天池、洞宾泉、龙王潭等自然景观;可见光头山草甸、高山云冷杉、杜鹃天然林,数千亩人工竹林等森林景观;植物呈垂直带状分布,季相分明;还可以游览说经台、炼丹峰、大陵山、吾老洞、红孩洞、龙王庙、铁庙等诸多人文景点。人文、自然、森林“天人合一”变幻出森林公园的灵秀与绚丽。

春天,层山绿秀,嫩柳含烟,百花争艳;炎夏,群山凝翠,苍山秀水,清爽宜人;金秋,层林尽染,满山红遍,美不胜收;隆冬,“三友斗雪”,娇娆迷人,涉趣无尽。

美景引得游人至。如今,公园游客量增加到每年30万人次左右,旅游收入从1991年的37万元提高到去年的240万元,森林旅游服务已成为楼观台实验林场重要支柱产业。从林场到森林公园的路漫长而艰辛。

楼观台实验林场是我省建立最早的国有大型林场,正式建场在1962年,经营面积37163公顷,也是全国500强林场之一,一直依靠事业拨款从事经营管护和次生林抚育改造。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全国国有林场体制改革,楼观台试验林场由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变为差额补贴单位,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正在此时,林场依托自身环境优势,开始向其它领域发展。筹建了森林公园,养殖了珍稀野生动物。但由于经验不足,基础设施差等原因,林场连年亏损,甚至欠下108万元的巨债。

1991年,赵斌健临危受命被调任楼观台林场任场长,林场惨淡的现实让他陷入了深思:林场治穷致富的出路在哪里?在经过深入调研基础上,摸清总结林场的资源优势,归纳为六大资源:木材资源,蓄积量281万立方米;动物资源,有号称秦岭“四大国宝”的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朱鹮;旅游资源,有国家西北地区最早建立的森林公园;热水资源,有富含20多种有益人体的微量元素的地热温泉;资源,有金矿、铅锌矿等。

然而,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如何使林场职工不再“守着金山讨饭吃”?

深化内部改革,转换经营机制,选准突破口,实施重点开发,按照这一思路,楼观台实验林场经过三年努力,走出了低谷,步入了全省较富裕林场和全国五百强林场行列。他们的具体作法是,先抓短、平、快项目,以此启动其它资源的开发利用,逐步走上综合经营,全面发展,搞活经济,振兴林场之路。

“前山打井后山修路”。1992年4月,林场利用林业贴息贷款,投资100多万元开始在前山打热水井,开发热水资源,钻成一眼深达1700米,井口水温56℃,日产热水809吨,为兴办温泉洗浴旅游、疗养等新的旅游服务项目创造了条件,从1993年开始,他们又筹借200多万资金,先后开发建设灵泉浴池,并改造了林场招待所,这不仅可使森林公园每年直接旅游收入增加20多万元,从而也启动了楼观台地区的旅游开发。从1992年起他们每年投资40万元以上进行后山林区道路建设,几年来,共修建山间林道20多公里,在坚持以营林为基础的林业方针同时,狠抓营林管护工作,每年造林规模都保持在千亩左右。

为解决公园景点老化,开发不足的问题,数年来,他们共投资500多万元,先后开发建设了百竹园、百花园、珍兽馆等景观、景点,大大提高了楼观台森林公园的观赏品味。一期工程建设投资,形成了楼观台森林公园一定的旅游服务基础,从林场到公园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慕名而来,森林旅游服务已成为楼观台实验林场重要的支柱产业。

野生动物的乐园

楼观台森林公园的发展依托什么?人们说,离不开楼观“三宝”——动物、竹子和森林宝藏。

楼观台实验林场邻近周至、太白山、佛坪、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环绕八个国家和省市森林公园,是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等珍稀野生动物集中分布区,其独到的地理区位优势被称为“天然的野生动物乐园”。

1993年,经林业部批准,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于楼观台实验林场正式建立。1996年底,林业部及省林业厅投资132万元,林场自筹116万元,完成了“中心”一期工程。其建成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等动物圈舍及配膳室、清毒室和其他配套房舍6842m2。“中心”建立以来,按照“野外抢救、饲养繁殖、科学研究、宣传教育、开发利用”的宗旨,积极组织职工探索出抢救、饲养繁殖、科研、外展一条龙的经营路子。多年来,他们共计在全省各地实施野外抢救188只(头),其中大熊猫35只,金丝猴、羚牛63只(头),收容各类动物1600余只(条),经救治后绝大部分进行了野外放生。繁殖各类动物1160只,其中一类珍稀动物36只。通过在国内各地参展宣传、参加国外展出和国际技术交流,开展经济动物养殖创收24万元。目前,“中心”现存各类动物600余只(头),其中,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等国家一级珍稀动物43只(头)。“中心”借着国家西部大开发和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机遇,正计划进行二期工程建设,总投资达1769万元,以扩建抢治、繁殖、饲养区面积,完善救治研究设施,提高饲养管护水平。同时,建设野外饲养,驯化场,为繁殖、饲养的野生动物放归自然创造条件。届时“中心”将扩建占地200多亩的抢救繁育区,1500多亩的野生动物放养驯化区及占地3000多亩的饲料基地。

碧绿葱茏“百竹园”

森林公园内有种子植物千余种,常见树木511种,汇集了秦岭山区名木花卉300余种。保存百年以上古树36件,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植物连香树、山白树、水青树、青檀、银杏等满山遍野。至1999年,当地的森林覆盖率已达73%,成为野生动物的乐园。最值得一提的植物是楼观台的竹子。公园内建有世界纬度最高的竹类品种园——“百竹园”。

楼观台森林公园位于秦岭北坡,是竹子天然生长的边缘地带。据史料记载,楼观台培育竹子的历史可追溯到5000年前。60年代,楼观台实验林场即开始“南竹北移”工作,1979年开始竹类移植工作,至目前,已有竹类植物18属136种。全场竹林面积1550公顷,其中人工竹林266公顷。已建成的我国北方最大的竹类品种园——百竹园,园内引种各种名贵竹达133种,形成占地近百亩,特色鲜明,品位高雅,集科研教学,学术交流、游览观赏,竹园产业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园地。“百竹园”以其独特魅力,吸引着八方游客前来观赏。

金黄色的金丝猴在树枝上跳跃,白色的羚牛在山间奔跑,憨态可掬的大熊猫蹒跚而来……。在翠绿的竹林间,在花草溢香的“百花园”潺潺流水声和不知名小鸟的欢快的叫声中去领略大自然美景。真是别有风味。

这就是楼观台的森林公园给游人美好的立体感受。公园管理处处长、陕西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主任、楼观台实验林场场长赵斌健告诉我们说,生态旅游的开发将成为公园下一步建设的一个重点,让游人在这里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有回归自然的感觉。

楼观台森林公园是大自然给人类的恩赐,无愧“天下第一福地”之称号。

徐高平 刘仁毅 刘向丽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