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针对艾滋病感染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的现状
我省构筑预防控制艾滋病安全防线
本报讯 今年12月1日是第14届世界艾滋病日,记者日前从省卫生防疫部门了解到,从1986年至今,我省累计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103例,其中今年1—11月份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45例,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00%。艾滋病流行趋势十分严峻。
据了解,我国自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人以来,到今年9月底,全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28133例,其中艾滋病人1208例,死亡641例。在这些感染者中,因吸毒感染的占68.7%,经性传播感染的占6.9%。据专家估计,我国目前的艾滋病病毒实际感染人数已超过60万,艾滋病传播正在逐渐从有高危行为的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
我省从1986年开始艾滋病的监测工作,截止2001年11月,累计监测各类相关人群100余万人份。到目前为止,全省累计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103例,其中本省报告92例,外省反馈11例,艾滋病病人37人,死亡12人;103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本省居民60例,我省流动人口40例,境外人员2例,地址不详1例;男性64例,女性39例。
艾滋病是一种目前尚无有效治愈方法、病死率极高的传染病。我省1989年建立了陕西省预防与控制艾滋病领异协调小组,逐步形成了一支以各级卫生防疫部门为主的防治队伍,积极开展艾滋病监测。但目前依然面临严峻的形势,周边省份的艾滋病流行日趋严重,省内流动人口数目庞大且难以管理,吸毒、卖淫嫖娼活动在短期内难以禁绝,全社会参与的防治局面尚未完全形成,公众对艾滋病的危害认识不够,普遍缺乏预防知识等。这些都表明预防与控制工作亟待加强,需要全社会参与并实施综合治理。
为了遏制我省艾滋病快速上升的势头,依照《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我省将严厉打击非法采供血活动,保证血液及其制品的安全,阻断艾滋病病毒经采供血途经蔓延;加强健康教育,普及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和无偿献血知识,动员全社会成员共同参与,为生命构筑起一道安全防线。
本报记者 李明 付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