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1年12月24日
综合新闻
02

聚焦“城市垃圾”

不起眼的“垃圾”关系到千家万户居民的生存环境与身心健康,很值得我们一起关注。

乱扔、乱倒垃圾,是我们可以直观到的第一个“垃圾问题”。不管是省府西安还是各地市府所在的城市,大街上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边走路边嗑瓜籽、吃冷饮的女士、男士或小学生,他们随手“播种”的瓜籽皮和冷饮包装纸,使环卫工人扫不胜扫。一些不自觉的客车司售人员,乘环卫工人不注意几扫帚就将车上的垃圾扫到马路上,扬长而去。沿街、沿路的店铺和住户,也往往图方便乱抛乱倒,人行道、慢车道以及绿化带,都成了他们的“垃圾场”。在城乡结合部的公路旁,一些为建设单位拉运垃圾的翻斗车司机,往往是乘夜色将整车的垃圾在运输中途随意倒在路面上或公路旁。西安二环路管理处的环卫工人说,他们每天早上要用三轮车清运这样的垃圾好几车,有时还得调卡车装运。垃圾乱抛、乱倒,已成为城市管理的一大“公害”!

垃圾收集设施陈旧落后,造成第二次污染的现象,在我省各大中城市处处可见。而城市建设改造中,也往往忽视了这一基本设施的规划与建设。垃圾斗、垃圾台,这些五六十年代的设施仍是我们城市垃圾收集的基本设备,夏天更是臭气熏人。就是近年新拓宽的宝鸡市经二路和咸阳市人民路,都是上亿元的工程,水电、天然气、通信电缆设施几乎都建全了,却就是没有几处象样子的垃圾收集站和公厕,在咸阳市人民路闹市上的几处墙角,居然出现了不该出现的“撒尿角”、“垃圾角”,与新建的现代化街道形成巨大的反差。宝鸡市曾规划在城区建16个垃圾中转站,但现在只建成3个。渭南市也决定在城区建15个地下垃圾平台,约需30万元,现在影响动工的最大的问题是资金不到位。

“硬件”不硬,运输车辆紧缺、老化,这是我省城市垃圾清运中的突出问题。记者接触过的关中、陕南5个城市,环卫垃圾车中几乎有半数以上的属使用期限超过10年该报废的车辆。铜川市金锁关,就发生过因垃圾车破旧操作失灵,一次撞死2名、撞伤1名小学生的恶性事故。在咸阳市秦都区环卫处停车场,记者看到停放的14台垃圾车,都是锈迹斑斑。据介绍,这些正在运输的车辆中,还有3台没有手续,因为烂得根本没法审验。

垃圾处理费难清收,也使环卫部门大为头痛。记者曾通过环卫部门作了一个大致的统计,渭南市城区一年应收垃圾处理费120万元,实际只能收到70多万;延安市城区一年应收80万元,只能收20万元;铜川城区一年应收80万,实际只能收40万元;宝鸡市城区一年应收600万,实际只能收100万元。造成垃圾处理费清收难的原因,一是管理不严,执法力度不大;二是几十年来的“福利垃圾”造成一种惯性,许多人看来水电费、电话费不交不行,而垃圾处理应该由环卫部门义务处理和拉运。因而收垃圾费时,居民们往往以各种理由不交钱,一些关停、倒闭和效益不好的单位也拒交。铜川市1998年曾出台过收取垃圾收集消纳费的法规,明确城市居民每户每月交3元。但据该市区环卫管理部门介绍,现在一年收到的40万元垃圾费主要是驻城单位和经营门面房的,而城内不少居民区的垃圾费收交率几乎是零。

此外,还有垃圾处理厂的建设、垃圾管理清运人员待遇低等问题,都需要地方政府加大投资力度与管理力度,尽快加以解决。同时,我们的厂矿企业、职工干部和城市居民,也要增强环卫意识,从自己做起,配合政府管理部门解决好城市垃圾这个难题,从而使我们的生存环境更加干净整洁。 本报记者 杨明洲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