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厂地共浇道德花
——黑山沟铁矿与大坝村共建社会公德活动纪实
略阳钢铁厂黑山沟铁矿党委在抓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把提高人的素质放在首位,对进厂民工和当地村民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促进厂地间的共同发展。
黑山沟铁矿距县城15公里,地处城关镇大坝村一条狭长的山沟里,是我省两个特大型铁矿之一,有职工和家属共一千多人。针对在企业内部和社会上存在的拜金主义、损公肥私等现象,矿党委主动与略阳城关镇党委和大坝村党支部联系,就厂地共建精神文明事宜,对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全矿职工、家属和矿区周围农户,进行不同层次的公民道德教育。
今年年初,矿工会主席戴松海向矿党委建议新建一个图书阅览室,再把矿上的电影队恢复起来,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矿上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投入三千多元钱从汉中购回首批革命传统教育书籍,使图书阅览室成为人们工余饭后最爱去的一个场所,借阅图书的矿内外年轻人络绎不绝。
原矿子弟学校校长张文杰,在教书育人中坚持把道德建设放在首位。他根据本校有不少学生来自周围农村的实际,在教学之余经常组织老师到农户进行家访,和村民谈对孩子的教育,谈家庭道德习惯的养成,谈法律和道德的关系,在一户户农家播撒下文明的种子。家访中他发现个别村社干部工作方法简单,只顾催粮派款讲法制,忽视对农民的思想道德教育,他就同干部群众谈心,说明干部按政策征收税费和农民依法缴纳税费都是应尽的社会义务,是爱国守法的具体表现,帮助他们从提高自身道德素质着眼,化解了一些矛盾。
大坝村黑山沟村民小组距离铁矿最近,接触企业文化的机会最多,组里通过和矿上共建精神文明,村民的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完成国家规定的税费任务每年都走在前面,村民之间团结互助,家庭内部尊老爱幼,全组无一人参与赌博和封建迷信活动。今年夏天有一户人因生病住进医院,村民们自发组织起来为他家锄了苞谷地草。本县仙台坝乡一个小孩因母亲去世流浪到矿上讨饭,被几个工人发现后,送到村民赵志家收养下来,赵志和老伴像对待自己孙儿孙女一样疼爱他,送他上学,后来还帮他找回了亲生父亲。
公民道德教育深刻地改变着矿工们特别是进矿农民工的精神面貌,使他们在社会主义企业这座大熔炉里受到现代文明洗礼,逐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工人阶级队伍中的一员。已经干了两年轮换工的农村青年付贵亮,进矿后改变了以前酗酒打牌的毛病,有空就去阅览室借书看,后来还学会了写新闻稿件。矿上开展文明宿舍评选活动,他一连两次没被选上,就细心地向转业军人出身的工人学习,语言讲文明,待人有礼节,把被子叠得有棱有角,房子打扫得干干净净,还在墙上挂上壁画,养了几盆花草,到第三次终于被评上文明宿舍,他感到特别自豪。
今年春节期间,农民工杨正军在回家过年途中路经嘉陵江畔时,突然发现在江水里漂浮着一名妇女,江边有一辆从公路上翻下去的三轮摩托,周围还躺着两三个伤员。他毫不犹豫跑到江边,跳进刺骨的江水中先把那名头部受伤已昏迷过去的妇女救上岸来,又喊来几个路过的人帮他把伤员背上公路,拦了一辆中巴车送进县医院。由于抢救及时,几名伤员都相继脱离了危险。这起英雄壮举传到矿上后,矿党委经过调查核实,授予杨正军“见义勇为好青年”荣誉证书,并在全矿组织了大张旗鼓的宣传,号召全矿青年向他学习。
厂地共浇道德花,工农联盟谱新篇。黑山沟铁矿通过和地方联手共建社会公德,促进了厂地精神文明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矿区治安秩序良好,厂地之间没有发生过民事纠纷,中央颁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后,黑山沟铁矿党委和城关镇党委更加坚定了信心,如何进一步加强厂地公德建设,他们又在进行新的探索和实践。
(蒋晓春 纪军 汤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