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2年01月17日
文摘
04

入世让政府自动正位□文/流川

入世后政府应如何应对?这是个热门话题。目前23个WTO协议中,有21个是针对政府的,只有2个是针对企业的。所以报纸上做了许多政府正位的文章。按WTO要求,我国的政府必须重新定位,应建立一个透明、开放、高效、廉洁的法治政府。龙永图说,入世受冲击最大的不是企业而是政府,因为我们政府以管制与审批为基本特征的管理模式,与“公开、公正、公平”的WTO精神背道而驰。

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清泰的话说:“入世后,政府部门是公益机构,公务员是公益岗位。政府部门和公务员的全部责任和追求就是公共效益最大化,他们决不能有行使职能之外的权力,决不能有离开公共利益之外的其他利益。”

这是专家按WTO规则的要求表述的政府之应然,但应然能变成实然吗?不妨让我们对比着来看一看现实。

WTO规则的基石是非歧视原则,各成员平等地进行贸易往来。这平等谈何容易?别说外国企业了,国内的企业也没有平等过,私营企业爷不疼娘不爱的,上市、贷款多难呀,国有企业再差也往里大把扔钱。地方性的歧视就更严重了,安徽舒城县竟把“本地官喝本地酒”提到“爱县意识”的高度,大搞“地方保护制度化”。这种现象相当普遍。我一位亲戚开了家小卖店,因卖了外省烟而被烟草局课以重罚,理由是:“不许卖就是不许卖!”按中国的传统,什么时候能不讲个亲疏远近?

WTO要求政府依法行政,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司法公正的社会环境。可从政府制定政策的统一性、连贯性上来说,就很不尽如人意,往往朝令夕改,随意性很大,换一位主要领导,就换一套思路。前一阵子的银广厦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人们不禁要问:政府部门干什么去了?一些本不应上市的公司,打通关节就可以上市了,政府部门盖上宝印,就甩手不管了。对司法部门执法的公正性,老百姓的信任度也不容乐观。许多案情清楚的官司,生生地办成了冤案,最后要媒体披露,领导重视并作出批示才能解决,或者仍然没能解决。“主场”官司的判决,比足球场上的主场黑哨还偏得厉害。假如外商与中国企业打起官司来,不知胜算有几成?

入世要求政府高效运作,多放权,为企业、为公民服好务,政府官员要做真正的公仆,而不是做两眼朝天的老爷。在我看来,这要求,确实太高了一些。我们的官员受官僚主义习气侵淫多年,习惯于打官腔,说官话,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不少“公仆”们擅长的是思想僵化、墨守成规保位置,徇私舞弊、贪赃枉法滥用权。

可以预料,入世必将对政府部门的改革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上海市政府已经作出表态,要“重新调整自己的定位,不该管的坚决不管。”(上海市长徐匡迪语)并一下子砍掉了一半的审批事项。如果各级政府都能作出如此迅速的反应,诚可贺也。

但表态自然还算不得数,只是简化审批手续也还不够,而且,这种外在的促进作用到底有多大也颇值得怀疑。权力是一根令人着迷的魔杖,期待着当权者进行“自我削权”的改革,其效果最终总被证明是大不尽如人意的。据说,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深圳市的审批制度改革就受阻了,一位经济学家将放松政府管制比之于戒毒,我看,其难度比戒毒只大不小。所以,一家报纸说:“尽管中央政府高度重视入世的准备工作,而不少地方政府则对入世采取无所谓的态度,对政府行为的变革漠不关心。”这毫不足怪。相对于企业界火急火燎地盘算入世对自己形成的冲击,政府官员们多是酒照喝,觉照睡,舞照跳,心说,入世了难道我这“某长”还变成了“某短”不成?

迅翁有云:“可惜中国人太难改变了,即使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几乎也要流血;而且即使有了血,也未必能搬动,能改装。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说起来,入世算得上一根很大的鞭子了,这打在背上,要把“治邦安民”的管理者变成公众的服务生,就是我们喊了多年的“公仆”(publicservant),这感受,应该是很有些疼的,但能引起多大的动弹呢?我还真说不准,中央的决心是很大的,但下面惯于耀武扬威的“父母官”们拒绝动弹、乃至抵制动弹的力量也小视不得。这WTO就能顺顺当当地一下子叫政府正位了,还真是一个让人不敢相信的神话。到时候尽开国际玩笑,时不时地整出些有“中国国情”的事儿来,简直就是我们预料之中的事情。不信谁跟我打赌?

入世了,胜利了,庆祝了,高兴了,且让我们静下心来,看看政府如何“正位”。 (据《杂文报》)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