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茶林三十载 为使茗香满三秦
——记勉县名优茶开发有限公司经理姜国元
在陕南勉县,有这样一个人物,他发现了勉县第一个茶场,他研制出了勉县“定军茗眉”等系列名茶。他的人生最辉煌的30多年,也是勉县茶叶复兴时期。他造就了勉县茶叶产业辉煌的同时,从巴山深处向我们走来。他就是勉县茶叶发展的领导人物——勉县名优茶开发有限公司经理姜国元。
勉县位于汉中盆地两端、秦巴山交融地带。其境内的定军山属大巴山脉的支脉,因三国时蜀丞相诸葛亮葬于此而闻名于世。定军山峰峦奇秀,水肥土沃,气候湿润,木秀繁荫,山媚水碧,茗发幽香。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为茶叶生长提供了先天优势的自然条件。据考证,勉县茶叶生产的历史至少有2700多年。然而,到了近现代,由于种种原因,勉县无茶成了现实。在今天的勉县,人们提起茶叶生产不能不谈起姜国元。他们说,没有姜国元就没有勉县茶叶的今天。勉县现有的三种名茶——“定军茗眉”、“定军春”、“定军毛尖”,还有大宗的“定军绿茶”都是以姜国元为基础和茶叶科技人员共同研制开发的,他如今经营着县里最大的茶园。
与茶结缘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姜国元作为勉县茶叶的拓荒者也正如此。今年已花甲之年的姜国元出生于勉县阜川区小河庙村,由于出身问题,少年时代就尝尽了人间的酸甜苦辣,经历了太多的风风雨雨。他在村里挣过工分,在砖窑背过砖,当过学徒,做过木匠,这些阅历磨炼了他不屈不挠的精神,一种干一翻轰轰烈烈事业的人生理想也在他心中升腾。
这时茶叶走进了姜国元的生活,从此确定了他一生的目标。
1966年冬,一个偶然的机会,姜国元和一位名叫余敬恭的老干部在小河庙发现了一棵百年老茶树,正是这棵老茶树触动了他们:当地曾有过这种茶的历史,茶叶生产也许能为饥一顿饱一顿的农民开创一条生财之道,于是,他们将这些想法向汉中地区有关部门做了汇报。经过科学论证,小河庙正是发展茶叶生产的肥壤沃土,当年就决定建园育苗。
1967年,勉县第一个集体茶场在小河庙建成。当时,姜国元是作为木匠参加了茶场的建设,建成后出于对茶叶生产的喜爱,他留在了茶厂负责茶园建设,茶叶加工和茶厂的管理,从一名木匠成为一名茶农。从此,他与茶叶结下了不解之缘。
摸索、学习、实践,从一名农村木匠成长为一名高级茶技师,姜国元走了30多个年头。从一个无茶叶的地方到陕西产茶大县,勉县也走了30多年。姜国元见证了勉县茶产业发展壮大之路,同时自身也跃上时代潮头,书写了一生中最辉煌的时期。
领跑勉茶
从1967年到1981年,十多年来,姜国元把自己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茶叶研制、生产、开发上,共发展茶园330余亩,带动了小河庙乡和周围农户茶叶的发展。
然而,由于“大锅饭”机制的制约,加之茶叶生产技术限制,勉县整个茶叶产业仍处于初级的发展阶段。
1983年,农村经济改革的春风吹拂着汉中平原和秦巴山区,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了。姜国元知道时机已经成熟。他毅然承包了小河庙村办300多亩茶厂,并贷款4万元,对茶厂进行初步改造,茶园禁采3年。深翻改土、增施肥料、加强管理……在他的努力下,不仅老茶园焕发了生机,并新建茶园110亩,茶叶的产量、质量均有较大提高。姜国元的茶事业蒸蒸日上。
1985年,由于成绩突出,姜国元被推选为乡茶叶协会会长,这一社会职务使他在搞好自己茶园的同时处处为“大家”着想。他每年义务举办培训班,积极开展茶叶关键技术推广和示范,使茶叶生产从小河庙辐射到整个阜川区,拉开了全县茶园基地建设的序幕。截止次年,全县茶叶面积10000余亩,其中阜川区茶园面积占到全县茶园面积的90%。
在全县茶叶面积和产量迅速增加之际,姜国元并未盲目乐观,他知道有了茶叶并不能算有了出路,关键要让生产的茶叶上档次,并在市场上站稳脚根、打出品牌,才能带动茶叶的进一步发展。姜国元于是开始思考并运作研制开发具有勉县特色的名牌产品,使勉县茶叶打出汉中,打出陕西,走向世界……
从1987年开始,姜国元自筹资金全力投入名茶的研制开发。遍访名师,多方考察,在各方人士关心支持和县茶叶技术人员配合下,历经四载,姜国元研制生产出独具特色的勉县名茶——“定军茗眉”,并通过了有关专家的鉴定。“定军茗眉”选采自海拔800—1300米地段的良种茶树嫩鲜芽叶,以独特工艺,配合现代科学手段精制加工而成。其外形匀齐显毫、细秀如眉、色泽嫩绿、嫩香持久、滋味鲜醇。因形似少女秀眉而得名。这结束了勉县无名茶的历史。姜国元视之为掌上明珠。1992年、1993年、“定军春”、“定军毛尖”等系列名茶相继研制成功,并迅速占领市场,连续8年雄踞汉中名茶榜首。尤以“定军茗眉”倍得好评。1992年获西部地区名优茶评比“陆羽杯奖”和中国农业部首届食品博览会银质奖;1995年,“定军茗眉”被中央办公厅选定为中南海国宴用茶,每年早春送往北京;1997年分别获得中国(北京)国际茶会金奖、中国技术交易会金奖,中国杨凌农博会“后稷金像”奖。在第三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上被推荐为名牌产品;1998年,“军定茗眉”、“定军春”在陕西茶叶评比会上再获金奖。作为勉县名茶的研制者,姜国元呕心沥血,为勉县茶叶走向全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名茶品牌效应,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为勉县茶叶生产开辟了广阔市场,从而带动了全县新一轮茶叶生产规模化发展。截止2000年,全县茶园面积突破3.2万亩,茶叶总产量156吨,其中优质茶45吨,名茶8吨。
1998年,姜国元在原茶园基地的基础上,投资370万元进行茶园开发,开始二次创业,在土质肥沃、适宜茶叶生产的漆树坝乡购买荒山5000多亩,修道路,架设高压线,开垦荒山点种茶树,兴建起集培训、住宿和加工为一体的全县规模最大的茶叶加工厂,购买了较先进的制茶设备。目前,新开发的2100多亩茶园茶树长势良好,新的茶园基地正孕育着良好的发展前景,预计到2005年,年收入可达500万元,连同小河庙茶场,年收益可达2000万元,可解决农村闲散劳力1500多人。姜国元的茶园正更好地发挥着“龙头”作用,带动了全县茶叶产业化的发展。勉县名优茶开发有限公司1997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文明私营企业”称号,被省工商局、省消协授予“消费者信得过企业”称号。几年来,公司累计上缴国家费税100余万元。对勉县茶叶事业的贡献,也为姜国元带来一连串的个人荣誉,1998年被选为县政协委员、工商联委员,2000年被评为陕西百杰人物之一,2001年被评为新世纪陕西十大杰出新闻人物。
香溢三秦
姜国元的骨子里有着传统农民的朴实、憨厚,为拉动勉县茶叶产业的发展,形成区域经济优势,使41万群众走向共同富裕之路。致富思源,姜国元把自己研制名茶的加工技术毫无保留的无偿传授给基地茶园的十五个茶场。长期以来,他每年专门派技术人员到其他茶园和茶场进行巡回指导生产和加工技术,给茶农从技术上进行帮扶指导,把自己公司与广大茶农和茶场紧密连接在一起,形成相互依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双赢关系。姜国元一生坎坷,从吃大苦、受大罪的路上走过来,他更能理解群众的疾苦。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姜国元曾无数次为贫困户慷慨解囊,帮其度过难关。在任场长期间,他先后为60多位青年牵线搭桥,结百年良缘。在任名茶公司经理期间,他全资资助8个失学儿童重返校园,帮助两位家庭困难的大学生完成学业,为国家培养了建设人才,对社会做出了贡献。对家乡修路、架桥、建设等公益事业,姜国元更是鼎力支持,带头捐助,并力所能及的为数不清受冻挨饿的人解决温饱。
随着“定军茗眉”的声誉远播,姜国元仍不满足于今天已取得的成就,在他的心中,还有一个更长远的目标,他要将“定军茗眉”推向西安乃至全国更大的市场,在兰州他已建立了连锁销售网点,2003年,他将在西安建立连锁销售网点,让“定军茗茶”香满三秦,沁润神州。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机遇以及中国加入WTO的挑战,姜国元常在这碧绿竞翠、茶香飘溢的茶园里满怀喜悦的抚摸过一片片嫩叶,这是“定军茗眉”、那是“定军春”……这时,他的思绪常飞出这汉江之滨:勉县必将走向世界。 徐高平 臧战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