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以人为本的魅力
——记西南铁路东秦岭隧道项目指挥长张金夫
新年伊始,我省西部开发头号重点工程——东秦岭隧道工地再传喜讯,跨入新世纪第一年,东秦岭隧道实现正洞双线成洞3006米,平导开挖3387米的“双三千”目标,再创我国长大隧道软弱围岩钻爆法施工新纪录。
这天,我们踏雪走进担负进口施工任务的中铁一局五公司工地,虽然银装素裹,天寒地冻,却到处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指挥部会议室的墙壁上,挂满了各种奖牌、锦旗,有团中央命名的“青年文明号”、“国家QC小组成果奖”、陕西省“重点工程建设先进单位”、“模范职工之家”等等。我们在工地简陋的办公室见到了东秦岭工程指挥长张金夫。
这位41岁的指挥长是兰州铁道学院的高材生,高级工程师,对管理工作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认为,“人力资源的开发,潜力是无穷的,职工被动地对付工作和主动想办法去做工作,结果是天地之差”。因此,张金夫从来就不把职工仅仅作为管理对象,而是同时作为企业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在制定责任承包方案、工资分配方案,包括一切重大施工方案等,都要请职工代表参与研究讨论定夺。在一次讨论收入分配的公司扩大会议上,公司拿出的分配方案与职工代表提出的方案发生分歧,公司果断决定,以职工代表的意见为准。这种作法将职工中蕴藏着的工作积极性和聪明才智,极大地调动了起来,职工和领导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很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但能直接反映到张指挥跟前,同时连改进和解决的办法,也一并提了出来。原来隧道避人洞衬砌一直用的是小模板,职工龙腾金找到张指挥长说:“小模板不仅浪费时间,质量也不好控制,应该改为整体拆卸模板。”张金夫立即采纳,大大提高了工效和质量。在混凝土衬砌过程中,混凝土罐车跑道拆卸和移动是最让人头痛的事。每灌注一组拱就得将混凝土跑道重新搭设一次,既耽误时间又浪费人力和材料。职工许勇提议,能否做一个钢结构并能移动的跑道解决这一问题。张金夫及时采纳了这一建议,经测试,即节省了人力和时间,又节约了大量的资金,具初步测算,改进后的跑道一年就可为企业节约资金达10万余元。像这样职工提出的小改小革,多的连张金夫自己也记不清楚。为保护职工这种高涨的热情,张金夫对职工提出的小改小革全部给予奖励。在东秦岭工地,就是在职工吃饭时,相互间的问话都是:“你们今天怎么样,进了多少米?”
张金夫认为,管理人员除了最大地发挥人力资源潜能外,还要最大限度的保证职工的各种需求,做好职工的“后勤兵”。
在东秦岭隧道工地,虽然是施工现场,但职工生活、文化福利设施齐全,职工食堂、澡堂、理发室、医院、职工消费合作社以及广播室、图书室、综合娱乐厅、球场等职工活动场所应有尽有。50岁以上的老职工过生日,公司还会为他们送上一顿丰盛的生日大餐,张金夫同志带领班子成员为他们祝寿。隧道里渗水量大,工人们一个班下来,浑身上下都是湿的,为此,公司专门给职工设了烘衣房,为了保证洞内职工随时能喝上热水,专门在隧道里配备了带保温层的热水器。隧道里职工什么时间吃饭,职工食堂随时都有热菜热饭。600多名的职工,电视机就配了60多台。
人心齐,泰山移,在东秦岭隧道石质破碎,复杂多变,而且出现大量涌水,日最大涌水量达一万多立方米的情况下,2001年张金夫带领职工群策群力,积极开展QC技术攻关活动,克服了一道道技术难关,创造了年度完成正洞成洞、平导开挖“双三千”的中国隧道钻爆法施工新纪录,综合成洞被西南指挥部评为“预精品”工程。公司“电脑台车打设管理技术”和“大模板衬砌技术”两项成果还分别获得国家级QC成果二等奖和优秀奖。公司QC小组也被评为“2001年全国工程建设优秀质量管理小组”。
(张纪平 申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