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2年03月07日
综合新闻
02

学生玩“战法”老师忙“推荐”

隐蔽战、游击战、应聘战法多样。应聘学生广而用之却似乎并不着急有结果,有的在会场内胜似闲庭信步。相反,他们的老师却在四处奔波,为学子求职尽心。

在2002年中西部地区高等农林院校2002年毕业生就业供需洽谈会上,古代的兵法,现代的战法被大学生应用得淋漓尽致。外省市农林院校的毕业生结伴从院校所在地直奔陕西,在陕西国际会展中心一试身手,再次转战杨凌,在西北农林科大会场欲再次觅得佳职。内蒙古农业大学一位女生说,多转几个会场,多考察几个部位对自己的前途有好处,她决不贸然出“嫁”。而西北农林科大的学生则把招聘游击战玩到了极致。该校一位男生去年向30余家单位递交了个人材料,结果家家要他,左挑右选,最后去了北京一家研究所。今年,农林科大一部分学生仿效师兄,精选单位,和任何一家单位都不急于签约,这可急坏了老师们。为了学生能顺利求职,老师们四处拿着推荐书“推销”学生,有的还利用各种关系为学生争职位置。据了解,该校学生处、研究生处以及多个部分的老师为了把这次洽谈会办好,已奔波了数月。农林科大食品工程学院以及畜牧兽医专业的老师一见记者来临,历数学生的优点,请求帮助学生求职。河北农大、西南农大的老师一再表明同样的心迹。其实,农林科大的就业率去年已达到了92.7%,老师们担心已显多余,整个农林院校的就业压力并不很大。

不忍心看到老师的辛苦,不愿和同窗学子对面一见高低,一些学生“单刀赴会”,去招聘单位驻地私下“推销自己”。新疆建设兵团农十三、十四师、天业集团的招聘团就接待了不少这样的学生。从西南林学院赶来的几位同学,根本没进会场,打听到几家招聘团的住址后,径直去找工作人员。3月3日中午,记者见到了一位林姓女同学,她高兴地说,“隐蔽战”打得很成功,已达成了意向,因她才上三年级,明年再签合同。

记者发现,一些省市的招聘团也颇好“隐蔽战”,在当日中午纷纷在会场外醒目处贴上了住址及联络办法。难怪,一些场内展台空空,学生却手持意向合同喜笑颜开。

本报记者 赵阳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