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人出国打工啥时“火”起来
在国内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一批批城市下岗职工和求职大学生出现在国外的车间、超市及豪华游轮上,一批批农民工出现在国外的工地、养牛场和蘑菇房里……出国赚洋钱、做劳务正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就业的时尚选择。
但是作为西北内陆省份的陕西,数年来,对外劳务输出人数一直徘徊在1800-2000人之间,步子一直迈得不大,总也成不了大气候。那么,这其中的症结何在?怎样才能使陕西的劳务输出“火”起来呢?近日,记者对陕西省的国外劳务输出现状进行了采访调查。
不屑于“曲线就业”
从八十年代初,陕西省就开始了第一批向国外输出的劳务,但是对于身处西北地区的大多数陕西人来说,到国外去挣钱,总是难以接受。
在近几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陕西省出现了许多的潜在产业工人,虽然他们在资源的优化配置中被迫下岗,但是有许多还是掌握了一定的技术。据陕西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国际经济合作处一位主管劳务输出的负责人介绍,近几年来陕西省境外劳务输出的数量和工作状况都一直保持着比较平稳的状态,在2001年也只有2100人左右走出国门。陕西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办公室的王主任说:“这些外派劳务人员的足迹涉及了十几个国家和地区,主要集中在与中国文化渊源较深的东亚、南亚以及东南亚、中东和欧洲部分国家,在非洲也有一部分,大多数从事纺织、缝纫、建筑施工、机械制造、餐饮服务、医疗保健等行业,基本上每年只有2000人左右在国外从事不同项目的工作,与发达地区相比,这个数量和规模是比较小的。”由于陕西的教育资源比较发达,近年来软件业的劳务输出也开始多了起来。
据了解,陕西省境外劳务输出较少的原因除了内地劳务信息渠道窄外,更主要是还有很多人不愿意真正的走出家门。中国陕西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是陕西省外贸厅批准的最早向国外输送劳务的公司。去年6月初,他们受约旦一家台湾针织厂委托,在陕西第二针织厂招收百名熟练针织工。但她们始料未及的是,尽管大量下岗工人每月只有200多元的收入,可是面对国外公司开出的400美元月薪,依然没有人报名。
但是,最富有戏剧性变化的是,20天后陕西二针宣告破产,工人们“能拿回固定收入”的希望彻底破灭。当中陕公司再次来到工厂,原来冷冷清清的咨询点被围得水泄不通,一会儿就有三、四十人报名。
出国劳务输出仍有“瓶颈”
在国际劳务市场上,中国人的薪资待遇处于中下水平,这与我们的劳务整体素质不高有关。印度在海外就业的劳务人员至少在160万以上,人口只有1亿的巴基斯坦每年跨出国门挣钱的超过200万,而作为劳动力资源大国的中国的输出人数只有40万左右。在国际劳务市场上,中国人的竞争力弱在哪里?很多业内人士认为,主要在语言上。中陕公司劳务经理黄静说:“中国入世了,作为劳务输出来说,口语会话已经是一项最基本的能力,语言能力不提高,我们的业务洽谈就要受很大的限制。”
同时,出国渠道少和宣传滞后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一般人出国目前只能通过出国劳务中介,据介绍,目前陕西省的涉外劳务公司有30多家,主要都在西安,设在地市的很少。
另外,我国有些劳务输出人员在国外所遭受的坎坷遭遇,对欲寻求劳务输出“曲线就业”人的心理也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因此,要把劳务输出做大,须有针对性的措施。据陕西省外贸厅主管劳务的负责人介绍,出国打工应该找由国家经贸部审批的具有对外经济合作经营资格证并在工商部门登记的外派公司进行出国各方面情况的咨询。报名登记后不但要通过雇主设立的知识技能考核,还必须经过外经贸部特别授权的“培训中心”的综合培训并取得培训合格证,通过培训使外出者在出国前对派出国家的环境、经济、法律、人文常识有比较系统的了解。在缴费上,根据国家规定,所有缴费均不超过自己收入的25%。
要想走出国门找份好工作,有关人士认为,首先必须拿到国际劳务市场的“准入证”。除了语言方面的要求,即至少能够掌握英语生活口语,能听懂外方管理者的工作安排之外,对职业技能的要求也越来越专业化。即便干普通劳务,光是年轻力壮还不够,有没有技术等级证书很重要。新加坡接受建筑工之类的普通劳务前,都要组织语言、职业操作技能和理论水平的综合测试。技术劳务还有学历要求。车工、电工等技术工人一般都要求中专以上学历。在国际劳务市场上,年龄在30岁左右的劳务人员最受欢迎。劳务公司专业人士建议,走出去就业,在职业技能、语言等环节要及早准备。 (和金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