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2年07月02日
综合新闻
02

“烂摊子”是咋起死回生的

基地院内房屋破烂不堪,野草长得有一人多高。留守人员3年只发了8个月工资,平时靠从家里背米面做饭坚持上班,维持分公司与上级间必要的业务联系。这个烂摊子,便是陕一建七分司3年前留给外人的第一印象。

由于种种原因,那时这个企业已走到倒闭的边缘,已有3年没接到一个工程,两年没有一分钱的工作量收入,357名在册职工只有9名上班留守,其余的全部放假。36岁的章贵金1999年3月出任七分司经理时,经有关部门对分司所有财产盘点,帐面上近百台机械基本上被租赁、借出或丢失,剩下的几乎无法使用。财务上没有一分钱,内外债高达1624万元,拖欠职工工资最长达54个月,工程技术人员全部外出打工谋生。“要使七分司起死回生,找任务是关键。”章贵金上任之初就认准了这一条,他不分日夜地找关系,寻信息。分司没有小车,没有资金,他就私人借钱,骑着自己的摩托车四处奔波。为了中标一个工程,他竟骑摩托往返西安至咸阳5个来回。就这样,第一个480万元的“创牌子”的大楼工程终于中标了。中标后第3天,甲方就要求立即进场作施工准备。于是,分公司一方面通知原来的技术人员归队,一面组织职工进入施工现场。谁知一连通知了5位工长和技术员,由于他们对七分司失去了信心,没有一个人回来。无奈,只好由分公司经理章贵金亲自出马,在顶头上司陕建一公司借调了一名年轻能干的工长,要了一名哈工大刚毕业的大学生,借调了一位在外业务关系较多的材料科长,叫回来一名在外谋生的安全员,加上原有的几位骨干组成大楼项目班子。开工后工地狭小无法盖临舍,40多天里甲方的屋檐下、树荫下就是七分司干部职工的休息场所。工地办不起食堂,凉馍开水就是工地的一顿饭,但大家毫无怨言。他们知道新上任的分公司经理章贵金的压力更大,他不但风里雨里和职工同吃同住同患难,安排指挥生产之外还要和供货商家软磨硬缠谈判赊账进“三材”,有时甚至得搬来上级领导出面“说情”,还要考虑和联系分公司的后续工程,每天工作时间常常在十多个小时以上。

在这度难关干第一个工程的日子里,职工们也齐心协力为企业分忧。炊事员罗兴才为使工地食堂及时开伙,把妻子在家里养的14头猪的钱也拿到食堂作为周转金。其爱人以为他拿钱打麻将了找到工地,大家才明白了真相。财务股长孙秀珍是位53岁的女同志,他除干好本职工作外一有空就到工地找活干。大楼刚开工时,工地拉来14吨钢管,她带着两位老职工不声不响地在烈日下干了5个小时,将钢管全部卸下摆好,后来的除锈刷漆也全是她干的。“七分司赔不起,亏不得!”这是两位年轻工长黄海龙、刘国强的口头禅,他们精心组织施工,千方百计提高效益、缩短工期、节约费用。经上上下下的艰苦拼搏,仅270天就使大楼工程交付使用,比合同期提前了26天。继这座楼房工程被评为优良工程后,甲方以续标的形式奖励给七分司一个工程。这一年,他们就这样艰苦奋斗干了大小3个工程,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斗转星移,已是整整三个寒暑,陕一建七分司在章贵金等一班人的带领下,从借债、赊账起步,两年半干了七个工程,完成产值6000万元,竣工面积4.76万平方米,财务成本年年有盈余。特别是2001年完成产值2000万元,是公司下达任务的133%,实现利税130万元,积累流动资金300万元,添置机械设备等资产近100万元,使一个频临倒闭的企业起死回生,经理章贵金也先后荣获陕建总公司优秀青年知识分子、优秀项目经理和陕西省劳动模范光荣称号。

(赵彩霞 明烛)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