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切莫亲代表疏职工
在基层企业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同样向企业领导反映问题,具有代表身份的职工和普通身份的职工,在领导接待,答复,解决的过程中“落差”很大,根源并非具备代表身份的职工比普通身份的职工“见地”高明多少,而是代表手中攥着那神圣的一票。企业领导正是冲着民主评议中的票额,而与之亲密接触,和蔼有加。
诚然,企业领导亲近职工代表,关注职工代表,说明职工代表在认真履行职责,在为基层职工鼓与呼的过程中得到了企业领导的重视和认可,此乃领导的责任,也是代表的义务。领导与代表亲近,不仅不是一件坏事,反而说明该企业民主管理的氛围十分浓厚。倘若同样一个问题,不同身份的职工向企业反映情况,领导采取亲近和疏远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对待来访者,这种“亲近”是另类眼光的亲近,是一种掺有“水分”的亲近,疏远、脱离才是真实的本意。
出现企业领导亲代表疏职工的缘由有二。其一,领导心里只装着“官帽”,没有装着企业和职工。常言道:“职工靠企业生存,企业靠职工发展。”企业与职工之间属于鱼水关系。企业之内,职工代表人数是有限的,一味地看重代表的身份和作用,极容易脱离广大群众,把目的演变成为赤裸裸的“官欲”交易;其二,领导亲近代表,容易掩盖民主评议,干部考核的真实结果。企业领导带有目的地亲近职工代表,很容易造成代表对领导第一印象特好的印象,使领导在测评、评议、考核、升迁的关键环节上能畅通无阻。“职工有话说不上,代表想说没必要”的结果,恰哈是企业领导亲代表疏职工最直接,最具体地行为表现。
职工代表来自基层职工,又生活、工作在广大职工之中,职工代表与职工群众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一些企业领导之所以对职工代表和普通职工采取截然相反的态度,源于他们对“官念”的倚重和“官欲”的膨胀。
如何解决好企业领导亲代表疏职工的现象?笔者以为,首先企业领导要淡化“官念”,摆正“官位”,取下“官帽”,实打实地为企业,为职工弹精竭力,要以德立威,端正品行,勤政为公,真心实意地与广大职工打成一片,急职工之所急,想职工之所想。其次要正确对待民主评议、组织考核、提级升迁等与“官途”密切的环节,提倡多务实,少务虚,把心思放在做事上而非放在投机取巧上。
(万孝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