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名“医”李永平
在西安冶金机械厂二金工车间,李永平称得上一位名“医”,何以这么说,因为他对于电器设备的“疑难杂症”,“一闻二望三切脉”,有一手绝活。
1970年,16岁的李永平学校毕业分进西安冶金厂,一晃32年过去了,昔日的毛头小伙而今已近知天命的年龄,许多事情都变了,唯有对电工技术的钻劲未变,从伏特表、安培表到万用表,从电控柜到数控设备,从密密的电线网到复杂的电路板……李永平一直在捣鼓看,越捣鼓越着迷,越觉得学无止境,就越安下心来学习。许多年里,白天跟着师傅学,晚上照着书本啃,成为李永平不变的习惯。
凭着钻劲,车间的电器结构构成装在了李永平的脑子里,闭上眼睛,他知道每台设备的五脏六腑,知道每台设备的“娇贵”之处,有时设备出了故障,运行工人只要描述一下“症状”,李永平就知道病根在哪里,理论加上实践,使他如虎添翼。1979年,他以全厂理论考试、实际操作双第一的成绩,第一批获得技师资格,这无疑是对他多年刻苦钻研技术的肯定和激励。以此为起点,李永平又将目光盯在了设备改造上。有一次,结构车间一批急活需时效震动,可偏偏电脑时效震动仪出了毛病,大伙急得没办法,这当口,李永平赶来了,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奋战,问题解决了,同样,三金工车间的数控线切割机趴窝后,也是李永平赶去诊治,使之重新焕发“生命”。二金工车间的8〓龙门 PLC是原苏联模式,已经落后,在工厂有关领导的支持下,李永平和同事们奋战了七天七夜对之进行“大手术”,不但节约了上万元的技改资金,改造后的PLC系统至今已运行6年,未出现过任何故障……
十几年来,全厂凡有重要设备的车间,都留下了李永平的足迹和汗水,经他手修复、改造的多是价值几百万元的“主力”设备。在一次又一次“实战”考验中,李永平成长为冶金厂解决设备故障最后一道难题,把住设备技改最后一道关口的工人技师。
现在,李永平名声大了,省内外不少企业“挖”他,他一一谢绝了,毕竟,他对冶金厂感情深啊!回首往事,李永平说他不懈钻研技术的初衷是以期改变所处的地位。可惜人生就是如此,少年的壮志多半落空,但有所失必有所得,单就技术而言,李永平,姜还是老的辣!
本报记者 刘公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