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2年07月24日
综合新闻
02

“市场化”撑起技校的明天

一位年轻人痛诉:“上技校,是我一生最大的错”。

他说,上技校就意味着只能当工人,当工人则意味着低人一等,甚至下岗失业、生存艰难,爱情多劫,如此这般,谁还愿意上技校?!

暂且不说这位年轻人说法的对与错,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技校招生是越来越难了。

目前我省在册的技工学校有178所,从1996年开始,招生量直线滑坡,10年前一年报名14万多人,招录六七万人。到2000年,全省报名仅1.3万人,招录刚过1万人。2001年,省部级技校招生时,西安一个考区虽然有800名考生报考了技校,到考试时却只来了两名学生。学校招不来学生,毕业生又分不出去,很多学校一个年级只有一个班,到了难以开学的程度。

作为“技工摇篮”的技校,它的困境是“技工荒”的写照,也加剧形成“技工荒”。然而,置之死地而后生,在一部分技校走向衰落的今天,另一部分技校却在市场的激战中杀出一条生路。

铜川煤矿技工学校创建于1955年,是原煤炭部最早创办的六所行业技校之一。1995年以来,由于煤炭行业不景气,吸纳能力锐减导致学校学生招不进来,分不出去,一度陷入困境。面对低谷形势,学校面向市场,转换办学机制,2001年,学制教育招生430人,短期培训完成5580人,今年1—4月份,学制教育招生951人,短期培训完成1220人。现在,在校学生达到1496人。为了广开生源,老师们送教上门,把一批批农村青年打造成合格的工人。与之相伴的是喜人的就业形势。2001年以来,铜川煤矿技工学校对外安置毕业生301人,向铜川矿务局安置毕业生764人,使学校的毕业生全部安置完毕。“出口”顺畅了,“入口”就不成问题了,这两年铜川煤矿技工学校招生越来越红火。

市场的力量是强大的,最新传来的消息是,由于技工越来越吃香,技校就业前景看好,我省不少技校开始复苏。今年全省招生更将接近两万人,这是继2000年的1.1万、2001年的1.5万后,技校招生的又一次攀升。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决胜未来的关键是人才竞争,我国的人才尤其是高级优秀人才的安全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威胁,无论政府还是企业都要从战略的高度看待这个问题,对青工“技术断层”问题要有一个长远的规划。如此看来,技校培养技术工人和其他基础劳动力的任务仍然很重。这些既是技校的困难,又是技校的机遇。

本报记者 刘公望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