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工人
百家言 □文/谭海波
这本是不需要强调而且也不容置疑的事实,可有人却因为我写了几篇小文便认为我不是工人。他们不把我当工人看并不是抬举我,而是他们压根就看不起工人,在他们眼里工人是下岗和贫穷的代名词。在企业纷纷改制、经营普遍不景气的时下,相形之下作个农民都比工人强,更不必说经商、做公务员了。农民再苦总还有几亩薄地,养家糊口总没问题;无产者的工人一旦下岗,衣食堪忧,虽说党的政策好给予最低生活保障,但免不了遭人歧视。一提到这个话题,我便禁不住想起曾两次不被认可是工人的经历。
记得几年前,我写的一篇小文在一家报纸上获了奖,报社还给单位寄来一份表彰通报。没想到这通报,不仅没给我带来哪怕是一丁点好处,反倒给我添了不少麻烦。单位头儿看罢通报后找到我说:“谁认可你是干部了,在我们企业里就没有干部这一说……”那脸色非常难看,如同我夺了他的位位一般,面红耳赤,歇斯底里。我连忙解释说:“我没有说我是干部,”“你没说,你自己看这通报”说罢头儿就将手里的通报摔到地上。我捡起来一看,原来上面这样写到“××县××电站干部”。现如今找个工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掌握着上下岗大权的头儿千万是得罪不得的,赶紧打电话到那家报社问,报社的同志说:“我们估摸着你应该是干部,所以就这样写了”。我暗自在心里想,也不怪人家报社的同志,常言到“仓廪实而知礼节”,一个终日为衣食所忧、成天与钳子、扳子打交道的工人又哪有写出文章的才情和闲遐呢?
还有一次,我应邀参加县委宣传部组织的一个培训会,到会的基本是县直各部门和乡镇的宣传干部,惟独我一个工人。在县招待所报到时有一个报到名册要填,其中有一身份栏,已填过的大多数是副局长或副乡镇长,我便实事求事的填上了“工人”。招待所的同志看了看报道名册对我说:“请你稍等一下,我打个电话问问宣传部”说着就拿起了电话,她对着电话说:“有个工人叫×××是不是开会的?!”不知电话那头说了些什么,她板得平平的脸上立马露出了笑容,给我取了会议资料开了房门不说,还一个劲地道歉。那天夜里,我想了很久才弄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开始也许她是这样想的:人家来参加会议的都是干部,多少还带个长字,你一个工人怕是个混吃混喝的主儿吧!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我得打个电话问问。
这就是我——一个工人受到的两次“礼遇”,他们抬爱我不把我当工人看或以为工人就不能参加干部的会,归根结底就是有些人看不起工人。何况我还在岗,下岗工人就别提了。君不闻街头流传的那句什么“下岗女工不流泪,转身走进夜总会……”还有一些单位的头儿在训斥职工时,“下岗”几乎成了口头禅。一时间,“下岗工人”成了一些人茶余饭后的谈资笑料,成了某些企业领导恐吓职工的“王牌”。这年头再没有比工人过得更苦的了,下岗的十之有八九是工人,没听说过有几个做官当干部失业的。可工人毕竟为国家深化改革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呀!党和政府一直就十分关心下岗工人,实施“低保”,想方设法拓宽就业门路,让领导干部与困难职工接对子,为他们送去温暖。可是社会上总有那么一些人,侮辱作践下岗工人,歧视他们,把自己的欢笑建立在别人的艰难困苦之上,这实际上是某些人的道德观念发生了错位,把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宗旨丢到爪洼国去了!
俗话说“千里路上去当官,都是为了吃和穿”,抛开理想主义不谈,当官、经商、当干部、当农民、当工人等等,都离不开一个共同的最基本的目标,那就是养家糊口。再说,干啥那只不过是社会分工不同。每当有人问我,你是干啥的?我都会理直气壮的回答他,我是工人!我从未因自己是工人而感到自卑,现在不会将来也不会,写一些小文更不是为了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就是在键盘上敲出这些零乱的文字也不是为了标榜自己,而是想对那些看不起工人的人说:其实,我们并不比你们差!
(请作者告诉通迅地址,以便致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