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2年08月09日

陕西工人报北国周末-国际博览 油棕酒猴子与人抢着喝 走进囚室访埃斯特拉达 走进〇〇七的世界 为女友空投生日礼物印飞行员浪漫过头 图片新闻 美国老人中的“非常男女” 越南趣闻 美国人倒垃圾的规矩

当前版:第A3版:北国周末-国际博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北国周末-国际博览
03

油棕酒猴子与人抢着喝

□文图/刘梦熊

在中非共和国城镇的酒吧间里,一种乳白色的饮料,非常畅销,在乡间的马路上到处可以见到卖乳白色饮料的妇女,她们赤着双脚,头顶着一只很大的装满乳白色饮料的玻璃瓶,手里提着一篮茶杯,碰上汽车、行人就停下来,蹲下身从头上取下玻璃瓶,开始推销,顾客们买上一杯,咕咚几口就喝光了,有的一口气喝上几杯。农业站的工人们干活累了,也跑去喝上一杯,顿时浑身是劲。

这种似酒非酒、似奶非奶的饮料叫“刚果秧”,是用树汁制成的酒。这树是油棕榈,所以“刚果秧”也叫“油棕酒”。

“刚果秧”喝起来很好,喝过之后又增气力,故有“液体面包”之美称。

不久,我们在比萨市市长家里作客时,市长用“油棕酒”招待,瓶盖刚打开,一股醇香扑鼻而来,就像陈年的绍兴老酒那么诱人。我端起酒杯,小心翼翼地喝了一小口,甜中略带一点酸味,有点像黄酒的风味,特别清香可口。我只喝了两小杯,就觉得浑身发热,脸也红了,不敢多喝。

油棕榈汁是怎样变成乳白色的“油棕酒”呢?为了解开这个迷,我们到原始森林里进行了一次“探险”。

一个假日,我们个个头戴草帽(为防止树上掉下来的蛇绕到头颈上),身着厚厚的卡其布工作服,脚穿高统胶鞋,肩背上长长的砍刀,还带上棕毛狗阿里,从农业站出发了。

我们越过一片宽阔的咖啡园,来到莱塞河边,河面宽约20来米,当地居民用藤条缠成四根碗口粗的藤索,其两端牢牢地捆缚在河两岸的大树上,上铺设木棒、树枝,并用白藤条加以固定,建成了一座“藤桥”。一个人走上桥面,整个桥身不停地东摇西晃,颇有几分“险情”。幸好,藤桥两边还有几条藤制的栏杆,我们手抓栏杆慢慢地攀了过去。过了莱塞河,到处是一人多高的野草,也没有什么路。走在前面的人用小木棒不停地敲打野草,以“打草惊蛇”,小心翼翼地前进。

越往前林越密,我们进入了一片典型的非洲热带雨林。那高高的木棉树,伸展出巨大的枝桠,犹似屹立在林间的巨人;那伞状的合欢树繁花怒放,白的似雪,黄的如金,送来阵阵幽香;还有那红木、白木、乌檀木争着往上长;丛林里到处悬挂着阿娜多姿的藤:有圆圆的,笔直地从树冠垂下来;有扁扁的,缠绵地环绕在树上;有的又粗又长,既寻不到根源,也找不着尽头,宛如丛林巨蟒悬游在树间,令人毛骨悚然。穿过密林之后,树木又慢慢地稀疏了。林间出现油棕榈树和大片的油棕榈林。这油棕榈树,浑圆挺拔的树干高达10余米,伸展着长长的羽状叶片,顶端结着一大串油棕榈果,拇指大小的果实加热后熬出的油棕榈油是当地居民的优质食用油。在一棵高大的木棉树下,搭着一个矮小的茅草棚,棚内用木棒和藤条架起一张简易床铺,我们猜测:这就是制酒者的住房,离“油棕酒厂”不远了。

果然不出所料,再往前走百余米,见林地上横三竖四地倒着油棕榈树,树下接着一个个大小不一的玻璃瓶,空气中飘来了“油棕酒”的醇香,大家顿时兴高采烈。

“吱!吱!”

丛林中传来猴子的呼叫声。

“猴子!猴子!”

一群猴子正在挖倒的油棕榈树间窜来窜去。为了看个究竟,我们悄悄地潜伏在草丛中观察:这群猴子约有三、四十只,浩浩荡荡一大群,好不热闹。这些猴子,身长一米左右,它的背部长着棕色毛,腹部的毛为白色,腿上长着黑毛,头顶的毛为棕黑色,两颊长满白白的长毛,浅蓝色的脸庞上长着一双机智的眼睛,身后拖着一条金黄色的尾巴,尾巴的长度超过身长的一倍,故称“非洲长尾猴”,非常好看。猴子在油棕榈树间钻来钻去,寻找树下的玻璃瓶。一只猴子找着一只瓶子,用前肢棒着,仰头“咕!咕!”地喝了起来,正当喝得津津有味时,一只老猴从背后跳出来,抢走玻璃瓶,将剩下的油棕酒喝个精光,那只猴子怒气冲冲地站在一旁,敢怒不敢言。两只旗鼓相当的猴子在争夺一只瓶子,在剧烈的争夺中,瓶子掉在地上破碎了,油棕酒洒满一地,两只猴子马上俯身吸食地上的油棕酒。小猴们找不到瓶子,急得“吱!吱!”乱叫,母猴们找着油棕酒后,自己喝上两口就递给小猴喝,才解了它们的口馋。有的猴子找着瓶子,一看里面没有油棕酒,就将瓶子砸得粉碎……。大约一支烟的时辰,猴群静了下来,它们摇摇晃晃、跌跌撞撞、转来转去,有的已跌倒睡起觉来,看来它们已喝醉了。这时,我们悄悄地走过去,拉拉它们的四肢也“无动于衷”,只有几只没喝上油棕酒的小猴仍然“清醒”,坐在油棕榈树干上发呆。

这时,丛林深处走出一位身材高大的中非朋友,一见我们忙说:“斯诺瓦,阿迷”(中国朋友,你好!)。估计,他就是这些油棕酒的主人,翻译忙上前打招呼,说明我们的来意。

“欢迎!欢迎!”

“你们看,这些猴子多调皮,我刚回家一趟,就让它们折腾成这个样子!”主人愤愤地说。他从油棕榈树下取出几瓶,硬是要我们尝尝味道。我们接过瓶子,咕!咕!地喝了起来。由于未充分发酵没有比萨市长家的油棕酒醇香,但酸味少,非常可口,正好解渴呢!

接着主人热情地向我们介绍了“油棕酒”的制作过程——将油棕榈树连根挖倒(主根不深支根也不多,挖起来并不很费劲),在主干离地面三分之二处,用斧头、小刀挖一个长40厘米左右,宽略小于树干的漏斗形洞,洞口的下端留一小孔,接着玻璃瓶,瓶中装入少量发酵用的酒曲。洞的上面复盖油棕榈叶和香蕉叶,以防雨水漏入洞内,影响油棕酒的质量。我们小心翼翼地揭开树叶,但见那乳白色的树汁慢慢地从伤口渗出来,一滴一滴地流入玻璃瓶中,边流边发酵。再将瓶中的液汁经过澄清、过滤,就制成了醇香的“油棕酒”,这是一种真正的纯天然酒。

其实,油棕榈是一种高级热带油料作物,它的果实可加工成高级航空用油,其经济价值很高。油棕榈油也是很好的食用油,榨出的油可食用,乡村的农民将油棕榈的果仁放在锅里煎油。但由于中非的工业很落后,无力加工,只好制作“油棕酒”加以利用,一般每株油棕榈可制酒三、四公升,是天然资源的极大浪费。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