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底杯及其它
□文/尚继英
说喝水的杯子没有底,恐怕谁也不会相信,哪叫什么杯子?可最近从媒体得知,香港公务员偏偏就是用没有底的杯子喝水。
据《工人日报》报道,最近上海派了一批公务员到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下属机构实习。开始时,他们对很多事情都不习惯,其中之一就是办公桌上不准放水杯。喝水要到每个楼层专门的饮水处,而且使用的是一次性无底座圆锥形杯子。很显然,这种杯子只能拿在手上,无法放在桌上。香港政府官员解释说,这不但节省了水杯的材料,重要的是逼着你赶快把水喝完,回到座位上去处理公务。他们把对工作效率的要求具体到一个杯子上,怪不得香港政府办事机构的工作效率让人惊叹!
细想起来也是。谁见过我们公务员在办公室喝水是左一杯,右一杯的象刚从沙漠里出来那样狂喝暴饮的?它基本上是人们业余生活的延伸。办公桌上的杯子一般不是用来解渴的,而是为“一品(味)二聊(天)”而备。或因人浮于事,闲得无聊,或因疲沓懒散成性,放着工作不干,一杯在手什么社会轶闻趣事,官场沉浮,桃色绯闻……或娓娓道来,或呷一口香茗慢慢听来,悠哉悠哉,不似神仙,胜似神仙。所以就提高工作效率而言,无底杯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
当然了,内地不是香港。办公桌上的一杯茶虽说不上是国粹,但也是多年的嗜好和习惯铸成的“机关特色”。随着经济的发展,办公条件不断改善,为了“工作需要”,现如今办公室里喝水更为方便,现代化的饮水器近在咫尺;玻璃杯、陶瓷杯、一次性纸杯一应俱全。不过,这些杯子自己一般是不用的。他们大都有自己的专杯,而且有一定档次。
然而,他们手里的杯子档次越高,人们就怀疑来的有点不干净。这绝非空穴来风。
古人说:“上之所好,下必甚焉”。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级机关的嗜欲早就成了吸引商贾眼球的一叠叠钞票。你喜欢“围着盘子转”,他就开高级餐馆、酒楼;你要风流快活,他就设包厢、搞桑拿……机关里“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的作风,他们照样心明肚知。为了这“一杯茶”,这些年在杯子上也没少动脑筋,什么磁化保健杯、全新塑胶杯、双层保温保冷不锈钢杯……有病治病,无病健身的“神杯”、“魔杯”纷纷闪亮登场。在各级机关的办公桌上,你随时可以看到各种样式新颖、做工考究的高档杯形成的一道独特风景线。但有几个是自己掏的腰包?“乌龟吃萤火虫——只有自己心里明白。”
老实说,这些高档杯个个价格不菲,动辄百儿八十元,一般百姓只有“望杯兴叹”的份。有位朋友是某单位的头头。有次见他办公桌上放了个状如子弹头的杯子,明光闪亮,精美绝伦,说是进口货,近300元一个,令人乍舌。我问道:“是谁进的贡,还是组织的‘关怀’?”他只是笑而不答。我常想,倘若哪个吃公家饭的(特别是领导者)有此闲逸雅兴,把自己这些年得到的各种杯子收集起来办个展览会,准会引起轰动。但事先千万要弄清楚各种杯子的行情,免得观众问到的时候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