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铜川有个“旧货王”
壮实的身板,白净的脸膛,朴实敦厚的神色中又流露出几分机敏与灵性。眼前这位中年汉子叫谢铜川,因下岗后创办起铜川市第一家旧货交易市场而小有名气,被誉为“旧货王”。
谢铜川是陕西煤炭建设公司多营公司下岗职工,1995年下岗后在家里“待业”三四年。看到单位效益越来越差,上班的希望越来越渺茫,他便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参加了建设公司再就业培训基地营销专业班的学习。参加学习后他视野开阔了好多,决心下海经商“自己救自己”。但选干什么行当好呢?他在省内其他几个地市的考察中,发现不少县、市所在的城市都有旧货交易市场。而惟独铜川市没有。想到这个行当投资少,风险小,不需要特殊的专业技术,而自己在岗时就干过单位的生活后勤,有一定的管理工作基础,便把目标定在办旧货交易市场上。
真是万事开头难。办旧货交易市场首先碰到的困难是:没资金,没场地。谢铜川找到几位一同下岗的工友商量,大伙一拍即合:“你就当个‘旧货王’,我们跟着你干吧!”于是,没钱大伙凑,场地大伙找。最后6位下岗穷哥们共凑到6000元,于1999年8月租下省运司保养厂一个闲置的修理车间,竖起“富达旧货交易中心”的牌子,就开始走街串巷地收购旧货了。为了节约资金,收下的旧货他们舍不得花钱雇车,都是自己蹬人力三轮车往回拉,连吃的饭也是从家里带。一个月下来,大伙儿一个个变黑了,变瘦了,但令人欣喜的是,这个旧货市场在铜川市站稳了脚根。不少市民都知道“旧货王”谢铜川办的旧货市场,因为过去家中难以处理的旧家具、旧电器,现在只要打个电话,就有人上门收购;而对于谢铜川和伙计们来说,收回的旧货能修就修,能补就补,然后再议价交易,方便了群众,也使自己有了稳定的收入。就是淡季,大伙人均月收入也能维持在500元左右。
“我们不能只想自己,不想别人。再说铜川这么大,全市几十万人口的旧货我们能收购完吗?”谢铜川常用这样的话说服“老员工”,先后吸收了5个企业的15名下岗职工一起从事旧货经营,还联合了北关地区8辆农用机动三轮车,组成了“联合体”。现在,他们的经营范围由原来的铜川一地,发展到现在的洛川、富平等地;经营品种大到旧门窗、旧家具、旧电器,小至板凳、衣架、水桶等,应有尽有;营业面积由原来的几十平方米发展到1600平方米。“旧货王”生意干大了,但对登门请教再就业窍门的穷哥们还是满腔热诚,直话直说:“最重要的是思想要跟上市场的变化,不能光想不干。只要认准了目标,该出手时就出手,就一定能找到自己的就业之路。” (明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