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2年10月14日
头版
01

为了那些期待的眼神

——省总困难职工援助中心见闻

国庆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记者走进省总工会困难职工援助中心,这个面积不到50平方米却牵动我省数万困难职工心的场所,假期后,这天又人头攒动,愈发热闹起来。

采访在一片繁忙中艰难地进行,一个接一个的热线电话铃声,不时将负责接待求职者的李义芳大姐话语打断,据她介绍,中心从9月20日正式运作以来,中间有两个星期日,又有个国庆放假,满打满算到现在运行还不到10天,但接待的人却有好几百了,其中求职和要求困难救助的职工人数最多,所以她们部门的工作量也特别的大,仅上月23日一天,就有50多人前来登记,要求找工作,到目前中心已为33人介绍了再就业岗位,还有59人准备在近日开一个培训班,进行技能培训后,再调剂给用人单位,前来招聘的用人单位也不少,目前已有45个,拟用人岗位达186个,据用人单位反映,由于有省总援助中心介绍,用人单位都比较放心,此消息广泛传播后,估计还会有不少用人单位前来招聘。

一位从西安市粮食部门下岗的刘女士说,她从1998年就下岗了,今年已经44岁,又是个女同志,跑了多少个单位找工作,自己都记不清了,但结果都是“竹篮打水”。去年丈夫又下了岗,为给上学的孩子凑学费,她卖冰棍,擀手工面,打零工,都干过,最后还是到中心培训家政后,有了上岗证,找到了一份较满意的工作,收入也相对稳定了一点,勉强才能撑起家里的生活,没想到现在孩子考上初中,学校又要交借读费,“咱再苦,总不能不让孩子上学……”酸楚的泪水流满了她疲惫的脸。经该中心李大姐和学校艰苦的交涉,校方终于同意先让孩子入学,暂缓交借读费。

从宝鸡赶到中心的一位企业职工,去年母亲和妻子都相继去世,儿子在西安电子科技大上学,得悉中心成立,便拿上仅有的几十元钱赶来,先给了儿子生活费,中午连饭也没法吃了,针对这种情况,中心立即给他介绍到西安西郊一家能管吃管住的企业,感动得这位职工连声道:“有困难找工会,看来不是句空话,还是‘娘家’人好啊!”

在高高的堆着标有“急办”字样的卷宗前忙碌的中心主任于午顺告诉记者,中心成立后,“忙”是目前工作的主题,进门的都是有各种特殊困难,上门困难职工对他们倾诉的苦难,让人为之动容,同时,也让人感到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当然,从实际操作上分析,单凭工会方面的援助,还是薄弱的,需要社会各方面的配合,尤其是法律援助,维权是工会主要职能,但有的职工们赢了官司,企业却不执行法院判决,或拖着不解决,工会又缺乏“钢性”措施,难免陷入尴尬境地。尽管如此,来者都是带着“希望”踏进这个门的。再忙,再累他们心甘,因为这是“为了那些期待的眼神”。

本报记者 龙仁生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