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2年10月15日
头版
01

“烽火”之路

陕西烽火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以全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坚持深化企业内部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在连续四年产值、销售收入年增40%的基础上,今年1—8月份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9.3%,实现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5.4%,企业稳步发展。

“出路出路 走出去才有路”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靠什么生存?靠什么发展?没有订单怎么办?企业又如何走入市场?这一切对于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较深的老军工企业——烽火通信集团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浪潮面前,曾经一筹莫展,彷徨迷惑,一度因为市场萎缩而陷入困境。然而,时代在前进,烽火要发展,烽火人要生存。一时间,千斤重担都压在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王志荣同志的肩上。

拨开云雾见晴天。面对企业的具体情况和困难,王志荣果断提出;“出路,出路,走出去才有路;困难,困难,困在家里肯定难。”当烽火一次次将触角伸向市场,用智慧和辛勤的汗水浇灌市场时,烽火变了,变得更加靓丽;烽火发展了,到处充满着生机与活力。90年代末,烽火人在以王志荣同志为核心的领导班子的带领下,正大踏步的全面走向市场,融入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于此同时,我们更加惊喜的看到烽火人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彻底的转变。他们认为,市场经济不是“弹钢琴”,十个指头都要动,而是要握紧拳头,重拳出击。截至目前,烽火通信集团所属的经营型专业厂全部面向市场,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到2001年经营无一亏损。

抓住机遇 主动出击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完善,军品生产领域引进了竞争机制,这给烽火这样的老牌军工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考验和挑战。为了进一步扩大烽火在通信行业的知名度,尤其是烽火产品在军用通信领域的应用,达到“军企互信、互通,烽火产品奉献国防、叫响三军”的目的,当家人王志荣不辞劳苦,与各军兵种机关、部门取得联系,并亲自参加新产品鉴定会、新品招标会和产品订货会;顶严寒、冒酷暑,去机场、下连队,深入部队一线同官兵促膝交谈,了解产品使用情况。经过烽火人的共同努力,企业与三军四方建立了密切的联系,树立了新形象。仅军品订货就从1998年的6000多万上升到2002年的2亿元。正是在当家人王志荣这位企业“最优秀、最大的业务员”的带领下,烽火人跑出了今天,跑出了立足市场、融入市场的崭新观念。

为了抢抓机遇,为了烽火的产品燃遍祖国大地,烽火人站在市场的制高点上,不断地审视着自己。创新,只有通过不断地创新,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才能更加牢固的占领市场,赢得市场,将优势转化为胜势,将机遇变为现实。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近年来,烽火始终坚持“瞄准国际先进水平,争创国内一流产品”的发展思路,引进、吸收、消化国际先进技术,紧紧抓住陕西科研开发实力雄厚的地域优势,在西安高新区创建了烽火科研开发中心,为企业的产品创新提供了先决条件。与此同时,烽火在科技体制上进行改革,极大地调动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潜能。目前,烽火的通信产品已经覆盖了通信兵、海军、空军、装甲兵、陆航、海航等各军兵种;民用产品生产已打破“多品种、小规模”的作坊式生产方式,产值突破亿元大关。烽火的扬声器作为TCL和康佳等国内著名彩电企业的骨干供货商,年产量直逼1000万只;电声器件不但在国内有稳定的市场,而且还出口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旺盛的市场前景表明,电声类产品正在成为烽火这个传统军工企业的另一支柱产业。军民品生产齐头并进,烽火通信集团在市场竞争中如虎添翼,拓展市场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眼睛向外 拓展国际市场

烽火通信集团在抓住国内市场的同时,把培育和拓展国际市场作为企业再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公司领导班子审时夺势、纵观全局提出:企业要想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必须要学会两条腿走路,必须眼睛向外,抓住我国加入WTO的机遇,努力拓展国际市场,与全球化接轨。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烽火集团制定了以高附加值产品出口东南亚、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发达国家的市场营销策略。烽火以其科学的营销理念和孜孜以求的敬业精神,辅之以过硬的产品质量,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尽显风流。烽火通信集团的通信产品、电声产品先后进入东南亚、苏丹、埃及、美国、英国等国家和地区,初步形成了南亚和北非两个国际市场营销网络。去年,该集团自营出口创汇达224万美元,今年1—8月已完成自营出口创汇111万美元。近几年,烽火通信集团累计创汇已超过2000万美元,多次被评为省、市出口创汇先进单位。

(施钢 吴海祥 李海)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