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2年10月17日
头版
01

“嫦娥”巧手绘彩虹

——记十六大代表、五环(集团)公司细纱值车工张红娥

总有一种力量让人心生敬意。当记者走进五环(集团)公司大门时,一群身着围裙工服的女工正在匆匆就餐。没有笑语,没有喧闹,因为班中就餐时间只有短暂的45分钟。据该公司郭主任介绍,采访的对象张红娥已在楼上等候多时了。

“我们正在练操作,准备这月下旬的省纺织系统的大比武。”站在记者面前的张红娥纯朴而直率。当然,作为全省几十万纺织职工的惟一一名党的十六大代表,她是尤为重视这次大比武的,而且要把最好的成绩带到北京。

1989年,17岁的张红娥怀着美好的向往踏进当时的国棉五厂大门,被分配到细纱车间当了一名值车工。当值车工首先要学会接头,在高速运转的细纱车上,要在几十秒之内完成拔管、找头、挂圈、插管、绕纱钩、卡头、接头等7个规定动作,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接10个头的满分规定为43秒,红娥和其他青工一样,一天才接了5个头。一双细嫩的手还被高速运转的机车碰得伤痕累累,卡头的右手食指被纱线割出一道道血口子,在震耳欲聋的机器旁,如同蒸笼般的厂房中,连痛带急,她竟然直掉泪。宝剑锋从磨励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张红娥暗下决心,就是脱皮掉肉,也要练就一身好功夫!她自己定下一条死规定:每天提前一个小时上岗,加班加点练习,苦练3个月后,她的成绩排在同批进厂新工的第一名,能独立看管机台了。但她并不满足,又给自己定下更高的目标,继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苦练。1997年6月,省纺总公司全省操作比武上,她以103.32分的综合成绩,创下全省操作技术最高纪录,接10根细纱头,满分规定为42秒,而她仅用了24秒;卷5个粗纱,满分规定56秒,而她用了21秒。要知道,这缩短的每一秒钟,她都历经多少万次地重复练习,付出了多少艰辛的磨练!

1995年4月,张红娥实现了心中期盼已久的夙愿,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说,党员不仅要自己带好头,还要帮助身边的同志共同进步。她带头帮教了28名青工,进行岗位练兵,在她的帮助下,28名青工全达到了一级操作水平,其中3名获技术标兵,2名获操作能手。

1992年,车间人手紧张,张红娥主动要求扩台,看5台车,这一看就是7年,有人算了一下,7年超产26.1915吨,等于干了8年半的活。1996年,南方一家民营企业的老板,看上了她这个省纺系统操作上的“油花花”,高薪聘请,被她婉言谢绝,她说,她的本领是在五环练就的,五环给了她展示人生价值的舞台,回报企业是她无悔的选择。

张红娥也从1992年起连续10年获厂、省纺总公司操作标兵,如今还没有人打破她创下的省操作纪录。2000年她被省纺织总公司授予“优秀共产党员”,还被评为西安市劳模。

在前不久召开的陕西省党代会上,张红娥被选为党的十六大代表。她激动万分地说:“我作为省纺织系统的一名党代表,这将激励我更加干好本职工作,一想到就要到北京开会了,能见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浑身都有使不完的劲!”

本报记者 龙仁生

放大 缩小 默认